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


關於徵集族譜史料和文物資料的通知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各級分會:
編纂出版《中華康氏大統宗譜》,是海內外康氏族人的共同企盼,是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決定實施的宏大工程。目前,《中華康氏大統宗譜》第一卷(即綜合卷部分)的編纂撰寫工作已經啟動。為了全面詳實地綜述中華康氏三千多年的藩衍播遷和人脈分佈,最大限度地記載各支系先祖功德和歷代先賢業績,廣泛收錄各支系文物圖片和文化遺產資料,現就族譜史料和文物、文化遺產資料徵集工作通知如下:
一、徵集範圍及標準
(一)、史料部分
1
、族譜:尚未向總會報送過的族譜,尤其是民國以前的族譜。存量少的族譜,只徵集綜合捲和世系圖表的複印件,不徵輯世系錄各卷內容。
2
、支系淵源和藩衍播遷史料:
支系始遷祖情況,包括祖居地情況,遷徙的時代背景及其原因,遷徙的時間、路線、地點、人員。 支系及分支的藩衍播遷和人脈分佈情況。應寫清每一支系分佈的區域,聚居地名稱(省、市、縣、鄉、村),遷入時間及當時人數,支系目前大約人數及字輩排行。 外遷分支的遷出時間、遷出地點、現在的聚居地名稱(省、市、縣、鄉、村)和目前的大約人數,字輩排行。 對祖居地和始遷祖失考、族譜斷代的,要如實寫清情況和原因。 史料來源於古代典籍、正史、方志、族譜、碑銘的,應該註明具體出處;史料來源於歷代先輩口口相傳的,應列舉事實予以佐證、印證;史料來源於個人調查、綜合考證的,應對自己的考證過程加以簡要敘述。
3
、支系族譜對藩衍播遷史有詳細記載,且總會已經收藏該族譜的(見“中華康氏網”公佈的總會收藏族譜名錄),或本次徵集準備向總會報送族譜的支系,可不再重複撰寫和報送同類史料。但族譜記載不准、不詳,有明顯疏失、遺漏的部分,應撰寫補充史料報送總會。
(二)、文物部分
1
、各支系、分支、房頭祠堂的內部陳設、主要文物和祠堂外景圖片,牌坊遠近圖片,祖塋遠近圖片,塋地石碑及銘文圖片。
2
、支系現保存的古代匾額、楹聯、先祖畫像圖片,明代以前族譜的圖片。
3
、古代皇帝敕命、誥封、官府褒揚文書圖片,名人題詞等文物圖片。
4
、近現代省以上領導人或機關頒發或題寫的有關族人的歷史文物圖片。
以上文物圖片,均需清晰度高的數碼相機拍攝,並配寫必要的文字說明,講清文物的來源具體時間,大小、高低、長短尺寸,現在的保存地點等。
(三)、文化遺產部分
1
、各支系古今名人傳記,包括
清代及其以前的典籍、方志、族譜收錄的、碑銘記載的人物傳記;民國時期和解放後國家報刊登載的人物傳記;當代省、部、軍級以上領導幹部、著名科學家、英雄模範人物的親屬及家族為其撰寫的傳記。
2
、節烈孝義人物資料。包括古代史書、方志、族譜、碑銘記載的節婦、烈女、義士、忠臣、孝子等人物故事;當代省以上表彰或報刊登載的、有重大影響的革命烈士、見義勇為人物;敬老扶孤、扶危濟困、扶弱濟貧等模範人物;孝敬父母長輩的先進典型故事。
3
、藝文著述。古代和現代出版的康姓人的專著、科學論文集、詩文集、書法書畫作品等。應註明著作或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及出版社名稱、內容簡介,作者姓名、籍貫、生平,主要著作或作品等。
4
、家規家訓。包括支系名稱、聚居地(省、市、縣、鄉、村)、家規家訓內容、形成年代、背景、影響等。
二、徵集族譜史料、文物、資料的處理、報送方式及時間
1
、各級分會徵集到的所有族譜、史料和文物、資料,均應由分會按支系分類,逐一對照所要求的標准予以審查。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要想方設法予以完善,符合標準的要復制必要的備份,然後按報送方式分類,及時報送總會。
2
、對報送總會的族譜或書籍類資料,由分會通過郵政快遞途徑寄給總會。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恆康集團院內;收信人: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譜牒部;郵編:473035
3
、對報送總會的數碼圖片資料,一律經電腦處理,逐件附加文字說明,然後,經互聯網發往總會。總會電子信箱:kswhyjh@126.comQQ1465588485.
4
、本次撰寫的各種史料、資料稿件,凡能用電腦打印存儲的,一律經互聯網發送總會。無法用電腦作信息化處理的,可用郵政快件或掛號信寄給總會譜牒部。
5
、各分會向總會報送所徵集的族譜、史料和文物資料的時間為20111031日 之前。超過規定時間報送的有關資料,總會不予保證錄入《中華康氏大統宗譜》。
三、幾點要求
1
、凡是以省、市、縣名義成立的分會,都要承擔本分會所在行政區域內的徵集工作任務,做好區域內所有康氏支系的有關徵集工作。以單獨支係為主成立的跨區域分會,要做好本支系所有分支的有關材料徵集工作。
2
、省、市分會要以縣級分會為重點,指導幫助各縣級分會制定具體方案,部署工作力量,搞好調查摸底。要摸清各縣域內有哪些康氏支系,有哪些族人聚居村鎮(社區),以及各有多少族人,有無族譜和應徵集的文物、資料。要明確任務、劃分責任,把徵集族譜、撰寫史料、拍攝文物圖片、收集文化遺產資料的具體工作落實到具體人。
3
、要加強工作協調,關注工作力量薄弱或經濟條件較差的分會。必要時由省、市、縣分會協調人員幫助拍攝圖片、撰寫或收集有關資料。
4
、廣泛宣傳動員,讓所有支系和族人都知道本次徵集的範圍、時間要求及目的意義。講清只有提供族譜、史料和文物資料的支系,才能將本支系的有關歷史和文化遺產載入《中華康氏大統宗譜》。從而喚起族人的積極支持和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主動提供族譜、文物、文獻,配合複製、拍照。
5
、對沒有族譜或族譜斷代久遠的支系,要重視藩衍播遷史料的搶救發掘工作。要指定人員深入調查,訪問長老,盡可能把支系的藩衍播遷史和人脈分佈搞清楚,形成文字史料。
6
、要著眼長遠,履行分會的修譜職能。在向總會報送所徵集的族譜、史料和文物、文化遺產資料的同時,各分會都要充分考慮各支系今後修譜、聯譜的需要,考慮編修《中華康氏大統宗譜》區域卷的需要,對報送總會的所有資料全面複製,留好備份,以備今後支系查詢和修譜所需。





家譜,族史是記錄家族世系及主要成員事蹟的譜表和文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項。


一部康氏族譜是證明康氏悠久歷史的有力憑證和歷史文獻。康姓要在百家姓中脫穎而出,首先要挖掘和展示康氏家族史的千年之卷。


康氏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得到了康姓族人及族外人士的大力支持,各項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中工作難道重點就是做好族譜的收集與整理,為擬建族譜館,編寫《中華康氏大統宗譜》一書做好準備。


下面就研究會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康氏族譜提出幾點意見:


自願捐獻出族譜的,所有權仍屬於原族人,待康氏文化苑族譜館建成後陳列於內,供族人閱覽和尋根聯誼,統一由研究會保管,收藏。


收集方法有:


1 、研究會派人到族譜所在地考察領取,


2 、由貴方郵寄到研究會(郵費由研究會支付)


3 、有成捲的族譜,原件不能郵寄的可將復印件寄研究會(複印費、郵費由研究會支付)


4 、族譜在異姓人手中的,應及時把信息傳遞給研究會,由研究會出資購買。


5 、對沒有家譜,但有字輩排列的族人,也可將字輩敘列出來,郵寄到研究會,便於族人相互比照,查尋支系。


6 、海外族人中有家譜的,可通過“中華康氏網”告知研究會,或於族源所在地的宗親取得聯繫,便於研究會對族譜收集整理。


研究會號召各地分會及族人要積極行動起來,為康氏文化研究會儘早完成《中華康氏大統宗譜》一書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望各位康氏族人齊心協力,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康氏文化研究會截止 2009 年底已收到康氏族譜 62 部, 100 餘卷。為了讓族人更方便地考證和認定族源支系,特將有關康氏族人播遷繁衍信息的書目介紹給大家,以便就近參考。


一、《遼寧鳳城康氏世譜》一卷。民國( 1922 年)康明良等編纂,現在遼寧鳳城縣檔案館。


二、《江蘇泰縣南沙康氏重修宗譜》 24 卷,清咸豐九年( 1851 年)康維恆,康廷書重修,現存遼寧圖書館。


三、《江蘇鎮江澗東順江州康氏族譜》 4 卷,民國( 1917 年)康壽等第 7 次修編,流落海外,日本,美國


四、《浙江奉化康氏宗譜》 17 卷,清嘉慶 7 年( 1802 年)石褚壁修,現存浙江奉化縣文化管理委員會。


五、《浙江奉化連山康氏宗譜》 4 卷,民國( 1913 年)王序賓修,存同上。


六、《浙江奉化連山康氏宗譜》 4 卷,民國( 1939 年)王禮賓修,存同上。


七、《福建塔山康氏家譜》清道光至民國塔山康氏家傳寫本。3 冊,現存福建圖書館。


八、《福建莆田莆陽康氏家譜》清康仁聲修, 2 冊,手抄本,現存福建圖書館。


九、《重刻濛潭康氏族譜》不分卷,明崇禎 8 年,( 1635 年)康元和、康元黎修,現存湖南圖書館


十、《裕西康氏族譜》, 1999 年康全發編著,現存洪洞縣縣志辦公室


研究會現存族譜與簡介:


1、山東鄄城康氏族譜自明永樂二年傳至今共 18


2、四川澎溪京兆康氏族譜從清康熙 56 年傳至今共 20


3、河南省南召縣康氏宗譜(手抄本)自 1822 年至今記載 8 世系


4、福建塔山康氏家譜(一)


5、福建省莆陽康氏家譜自後唐以來


6、河南魯山縣鄧家寨康氏家譜   明末至今 20


7、四川南江縣康氏宗譜明末清初由湖北孝感入蜀至今 20


8、河南省社旗縣、泌陽縣、唐河縣康氏族譜 1627 年遷入至今傳 17


9、河南省禹州、新野康氏世系譜清康熙初年至今傳 25


10、河南裕西康氏族譜(方城縣)清康熙 35 年入裕西


11、山西洪洞縣康氏家譜移民播遷情況


12、17 河南省泌陽康氏族譜 1658 年自社旗遷入泌陽已傳 17


13、山東省華縣康氏家譜從山西洪洞遷入 1389 年至今已傳 23


14、河南省鞏義縣康氏家族明初由山西洪洞遷據鞏義縣已傳 24


15、河南省周口康氏家譜從明萬曆 20 年由山東鄄城遷入已傳 25


16、河南省新野縣康氏家譜清康熙初年至今已傳 16


17、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康氏族譜清初由山西洪洞遷入至今已傳 14


18、天津市黃驊陵莊、康莊康氏族譜明永樂二年由山東惠民縣遷入至今已傳 14


19、陝西商南康氏族譜 11


20、河南南陽市宛城區範崗康氏世系表由山西潞安府長子縣遷入記載 8


21、河南臥龍區清華鄉康氏世系表記載 9


22、山東金鄉縣康氏族譜由山西洪洞遷入至今已傳 25


23、河南省孟津縣康氏家譜已傳 13


24、福建省塔山康氏家譜後唐遷入至今


25、江西程溪康氏家譜由洪武 18 年遷入至今


26、陝西省商南康氏宗譜清乾隆二年由江南太湖遷入至今已傳 12


27、河南省汝州市康氏家譜從 1557 年自山西洪洞縣遷入至今後續字輩 20


28、山東成武康氏族譜明初洪武年間由山西遷入至今已傳 21


29、山東汶上縣康氏族譜 92


30、江西省奉新康氏宗譜後唐由京陵遷入至今


31、四川省宣漢康氏家譜明末嘉靖年間由湖北麻城遷入至今已傳 20 餘世


32、福建永春鳳山康氏族譜一套 5 本唐開元四年由河南固始縣遷入


33、福建省尤溪康氏族譜一本後周廣順年間遷入至今


34、山東省鉅野康氏家譜明初由山西洪洞遷入已傳 20


35、河南鞏義保公支脈家譜一本公元 1376 年由山西洪洞遷入已傳 20


36、山東金鄉縣康氏族譜一本由山西洪洞遷入至今已傳 25


37、湖北省商音京兆康氏家譜兩本


38、河南省開封康氏家譜明初由山西洪洞遷入已傳 22


39、河南鞏義裕如書屋文存已傳 19


40、山東省臨沂康氏家譜 2 本從康叔到現在已傳 96


41、山東省陵縣康氏族譜 3 本明初遷至已傳 21


42、江西省泰和從宋朝至今已傳 32


43、江西省印溪一本明萬曆天啟年間拓基以來已傳 32


44、江西泰和康氏族譜印刷一本宋初至今已傳 31


45、雲南綏江,四川屏山康氏宗譜續譜二卷已傳 14


46、山東省費縣從康叔至今九十代


47、河南南陽臥龍區蒲山譜表一張


48、湖北省紅安康氏族譜一本洪武二年遷入已傳 30


49、安徽省蒙城康氏志一本洪武十七年由山東老國巷遷入已傳 22


50、四川省瀘縣康氏族譜白雲分譜原籍江西泰和從 18 世入川已傳 11


51、廣東吳川市美沃村康氏家譜宣統年間由福建遷入廣東遷吳陽已傳 19


52、雲南省綏江認祖歸宗康氏源流義科家譜一本明萬曆年間由湖北遷入從康叔至今已傳 110


53、福建省永春鳳山康氏族譜 73 本由河南固始入閩已傳 23


54、重慶開縣康氏族譜明洪武年間由江西泰和遷入已傳 20


55、江西省樂安縣康氏第 11 次修譜 11


56、河南省鄢陵縣康氏族譜 1 本由山西洪洞明初遷入鄢陵已傳 23


57、廣東順德康氏族譜 1 本由福建遷入已傳 12


58、湖北省麻城縣卷八一本


59、四川安岳縣康氏族譜


60、湖南省新華縣溫堂鎮康氏八修族譜 4 本由江西泰和遷入


61、湖南省新華縣田坪鎮康氏八修族譜 4 本由江西泰和遷入


62、鄭州市金水區崔莊沙莊八里廟康氏族譜 10 頁明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遷入已傳 17


 



 


 



文章內容來源:中華康氏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