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祝福所有親友闔家平安吉祥! 康莊大道部落格從2013年10月搬遷到痞客邦~

康氏春秋.png
 

回顧是希望也是幸福
偶爾回首

查詢資料

赫然發現

10多年前自己隨手寫的筆記

竟然被登在中華康氏網

真是歡喜也真榮幸

還發現

原來當年幫忙尋根
也有宗親寫在網上

實在很不好意思

但感嘆這些年

書寫康氏春秋紀事

卻越來越不從心

因此只有藉由重新編輯影像

再備註一頁

也重拾信心

南無阿彌陀佛

歡喜兩岸三地宗親聯誼跨越10多年.....jpg

 

回首尋根路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9/5694.html

台湾高雄康淳菁恭贺宜蘭康姓宗親會成立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8/1462.html

台湾高雄康淳菁女士贺卡贺信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86.html

 

台湾宗亲康淳菁新年贺词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441.html

16字令康氏春秋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66/4481.html

海峽兩岸尋親記.jpg

回顧是希望也是幸福(2009-2023)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賀台灣康氏宗親總會第六届一次會議暨成立十一周年慶典圓滿成功.jpg

團體大合照引用  ( 感謝黃世澤攝影師拍攝)

第五屆理事長康義宗致詞報告.jpg
 

從無到有 要格外珍惜.jpg

大會流程.jpg

 

南區宗親參會順遊北部合照(照片感謝康宗儀拍攝提供)

恭賀台灣康氏宗親總會11周年慶典圓滿成功

連結閱讀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

致台灣康氏宗親總會11周年慶典賀詞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景文將軍.jpg

山東菁英名人錄(康景文將軍)

 

全文有7千多字  淳菁經得主辦單位同意  引用節錄編輯分享

 

景文將軍籍貫山東鄆城縣,如今行政劃隸屬於山東省荷澤市,但出生時在徐州銅山縣,因為早年他爺爺帶著他爸爸,從山東遷徙而來,這裡是蘇北,挨著安徽省、 山東省,後來撤縣改區,也與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美譽的沛縣相鄰。

 

    家族遷來銅山後,以務農為主,父親有三兄弟、兩個妹妹,父親排行第二,母親則是當地大家族、有錢人家的女兒,當時與娘家住得很近,譬如他家在五段,外婆家則在四段。

 

    在銅山縣,多與同住的山東老鄉來往,較少與當地人親近,因為可能在文化、語言上沒那麼親近,所以感覺自己好像還生活在山東,親戚朋友大部分是山東來的,江蘇人很少。

 

    小學在銅山縣當地念的,學校什麼名字記不清了,父母帶著去就開始上課了,中學就讀昕昕中學,在徐州市區,是天主教學校,由神父、修女上課,念得是中國的書,和姊姊們都有受洗,現在還是天主教徒。

 

    景文將軍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景文將軍排行第五,因為二哥很早就過世了,所以是大哥和兩個姊姊陪他長大。大哥年紀長他不少,因為從軍,離家很早,大姊差他六歲、二姊也大他四歲,中學時,大姊先到城裡讀書,二姊留在家鄉,後來他也到了城裡上學,印象中抗戰勝利的消息是由學校宣布的 ,回到家父母早就知道了,大家都很高興,覺得苦日子到頭了。

 

 

    可是後來國共內戰爆發,先是東北的戰火不斷,緊接著就是整個山東地區陷於內戰, 還記得就在一九四七年中秋節的那天,解放軍攻進了濟南,時任第96 軍軍長兼濟南西守備區指揮官吳化文,率3 個旅2 萬人在濟南陣前投向共產黨方面,並發表起義宣言。

 

    就此有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市就歸於共產黨,而在濟南市內的大、中學師生連夜外逃,他與校內師生深夜逃出濟南,乘小船自南陽湖,經微山湖逃到徐州。

 

    報到後,景文將軍被分發「國立濟南第三聯合中學。」那時,南京也很亂,總統府前的國府路上,有榮譽軍人(傷兵)、河南流亡學生、國大代表、還有三反的(反徵兵、反徵糧、反飢餓)的社會人士,請願者絡繹不絕,那時南京流行順口溜:“中華民國”三大害,榮譽軍人、流亡學生、國大代」。

 

    景文將軍自小篤信天主教,那時他每週自霞柳市火車經棲風渡到衡陽,衡陽市被湘江一分為二,下火車後,搭船到湘江南岸的天主教堂做禮拜,每當回想起這段敘述時,至今都還有身臨其境的親切感!

 

    聯中兩位音樂老師都來自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一男一女,男作詞,女譜曲為我們寫了一首「國立第三聯合中學校歌」歌詞是:微風吹動了青秀的山野,歌聲迎接美麗的太陽,看壯麗的國旗,在聯中,在衡嶽的上空,飄蕩,飄蕩···流亡的孩子們,戰鬥的青年們,我們拋棄了家庭的溫暖,我們離開了慈愛的爹娘,在苦難中學習,在流浪中成長,我們只有懷恨,沒有悲傷,聯中,聯中,你是我們的保母!

 

    你是慈愛的爹娘,我願躺在你的懷裡,歌唱! 歌唱!高聲唱!就是這一首既憤慨又悲涼的校歌,在老師教唱的時候,好多同學尤其女同學,當時都哭出聲來!

 

    一九四九年五月,解放軍進攻長沙,湖南省主席程潛意志動搖,長沙危急,我校被迫遷至廣州,抵廣州後,本校暫住於東山大街的八十一小學,其餘六個聯中也遷至廣州,分別進駐中山堂及桂華中學等地,行政院,教育部也都在廣州市東山大街設臨時辦公室,戰時政府對流亡學生的供給日漸不繼,老師率同學到香港募集物資以維持生活。

    這時正是龍應台書中所寫,應美君的丈夫龍槐生帶著他的憲兵嚴守廣州天河機場,有來自山東的五千名中學生,也流亡了幾千里來到廣州….所有流亡學校的師生(不只五千人,應是以萬計)已感到了窮途末路,人人都焦急難熬,於是師生分成三派,一派是北返派,準備冒死回家;一派是入川派,希望轉至四川重慶,一派去台派,就是來四季皆春的寶島台灣,當時景文將軍就在流亡學生中。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國立濟南第一二三聯中及煙台聯中共四校,自廣州黃埔太和碼頭登上「濟和號」客輪,經虎門入海,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汪洋大海,人人暈船,嘔吐,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景文將軍身旁的張同學對他說:「我倆同學多年,情同兄弟,景文兄,你行行好,把我推下海去好嗎? 」言罷,他們倆互相擁抱痛哭,直到兩人昏厥過去。

 

    而「七一三慘案」之後,流亡師生即陷於白色恐怖之中。澎防部全面發起“匪謀自首”運動,逼迫學生天天寫自白書,什麼兒童團,少年隊,讀書會,青年團,凡自白說自己或家人參加過任何一種都立刻失踪。

 

   景文將軍那時三聯中和煙台聯中,混合住於漁翁島竹篙灣小學和日本營房裡,同學們為了吐口怨氣,就出刊了一份「半訓半讀半月刊」的板報,第一期以大型板報樹立在操場中,發刊詞是煙台聯中張世能同學,所作所為,景文將軍則全用毛筆正楷書寫,內容十分感人,男女同學只讀發刊詞就哭成一團,吳姓志工隊指導員一見此情,就跳起來把整個板報抓下撕破,一語不發,憤怒而去。

  

    「七一三事件」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整體兵源短缺,硬要編學生從軍,景文將軍也因此入伍,後來覺得既然都要當兵,乾脆考軍校好了,所以才去考陸軍官校。

 

    軍校生的訓練很苦,非常嚴格,課程安排也相當緊張,畢業後,景文將軍被分發到憲兵,在台北的憲兵司令部警務處服役,剛好羅友倫1954年轉任憲兵司令,繼續成為他的長官。

 

    陸軍官校自1954年第27期起,將學制從兩年改為四年,因此之後正期班畢業即掛中尉,而景文將軍當時畢業是少尉,後來在憲兵司令部警衛處升中尉。

 

    在金門時期,並沒有直接參與823砲戰,但兩邊情勢一直很緊張,他曾提出想當先頭部隊,帶兵「反攻」大陸,但當時是憲兵連連長,憲兵主要是負責軍紀,調回台灣後,回到憲兵司令部警衛處當參謀,升上少校,到參一科,管人事,升少校前,還到五股的憲兵訓練中心受訓,之後,繼續在同單位服役,從參一科到參三科當科長,負責作戰訓練,升上中校,還要上研究班。

 

    離開憲兵司令部,在「警備總部」做後勤處處長、保安處處長,升上上校,接著做參謀長升少將,以及桃園團管區司令和高雄團管區司令(後隨「國防二法」等實施,陸續改編為地方後備司令部、後備指揮部),最後是當「警備總部」南警部司令(解嚴後,「警備總部」於1992年陸續改制裁撤),軍階為中將,在高雄,1994年,景文將軍回到「警備總部」當副參謀長,隔年1995年辦理提早退休。

 

    和夫人結識是景文將軍在台北服役,於憲兵司令部時期認識的,她祖籍是安徽人,後來在上海工作,姓王,當時景文將軍已經做到參謀了,住在宿舍,經人介紹認識,成親後搬出原本的宿舍。

 

    景文將軍一共生了三個小孩,大女兒是1968年出生,和她兩個弟弟,其中小兒子在18歲時,因為出車禍過世,所以現在剩下他們姊弟倆。 在大女兒小學五、六年級時,曾經搬過家,到南勢角,後來到永和福和路的眷舍,現在大多都拆了,雖然景文將軍後來到金門、高雄服役,但兒女一直住在北部,等到近年景文將軍退休以後,全家才搬來高雄。

 

    景文將軍第一次返鄉時,父親、母親、二姐已經過世,回家時,老宅看起來還是當年那個樣子,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記得離開前,父親曾說過,要把房子蓋得漂亮一點,但看起來心願最後是沒能實現。

因為沒找到家人,也不知道父母葬在哪裡,所以沒能上墳。

 

    直到第二次返鄉時,才透過在親戚間的不斷打聽,找到父母葬在哪裡,他們把景文將軍領到一個沒有人住的房子,對著一面牆,說是葬在這裡,但看牆壁旁邊只有小小的墳,其他什麼都沒有,心裡感慨萬千。

 

    還有一個插曲,是回老家後才知道,大嫂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到江南找大哥,人有找到,但大哥因為繼續當兵,不能回家,所以大嫂後來還是帶著小孩,回老家居住,而大哥當的兵不是國軍,是共產黨的兵,景文將軍一直都不知道,連後來他大哥發展得如何、去了哪裡,是不是戰死,也不曉得;景文將軍感嘆如果當初入伍時,國民黨知道哥哥是解放軍,搞不好就把他抓去槍斃了,怎麼可能會當到中將,所以人生的際遇很難說。

 

    幾次返鄉後,已經卸下軍職的景文將軍;開始參加各類兩岸交流活動,包括以台灣中華兩岸企業交流協會率台商赴陸考察團,及擔任中華將軍書畫交流協會副主席,參加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等,前前後後進行五、六十次的參訪,所以反而帶團到大陸參訪的次數,比回老家的次數多很多。

 

    印象最深刻的是應黃埔同學會之邀,參加軒轅黃帝故里河南新鄭市年度春祭大典,吾等向以炎黃世冑為榮,當年能親臨與祭中華民族之祖“黃帝祭祀大典”,是一次弘揚民族大義之旅,此時此刻義意深長!

 

    2010年卸下黃復興黨部高雄支黨部(黃國雄黨部)主委後,景文將軍說是最放鬆的時候,他便開始整理多年來寫作、出書,並把更多的新詩心思放在寫作、書法和兩岸文化交流等事務上。

 

    2011年底,是他第一次參加兩岸將軍書畫展,展出作品達到1,000多幅,景文將軍還展出了自己的書法作品,是一首小詩,寫的內容是「辛亥革命滿百年,中華崛起敵膽寒;今朝書畫代刀馬,兩岸將軍展笑顏。 「同年,也曾在早前帶團回山東參加祭孔,並登上泰山等。

 

    再隔年,2013年書畫展在福州舉辦記者會,活動結束後景文將軍就回山東老家祭祖,當時有記者採訪,他說這是我第50次回家(回大陸),每次來,都希望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因為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

 

    在書畫會上,相當特別的是,許多參加的兩岸退休將領過去互相對峙,甚至當年曾在離島前線服役,經歷有過氣氛肅殺的緊張年代,如今透過文化交流,一起互贈書法作品,「化干戈為玉帛」是想都不敢想的。

 

    景文將軍表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都是同胞、兄弟姊妹,兩岸一家親、中華傳統文化,這些事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兩岸要交流,只要真心、真誠就好了。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康氏祠堂感想

 

康淳菁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感恩感動獻堂會長 文中不忘提到義竹東過康氏宗祠,歡喜內文中幾座宗祠,自己也都有實地參訪過,因此特別能感受那份心情 。

 

    宗祠文化是華夏文明彌足珍貴的族寶載體;很驕傲身為康氏後人,能前往大陸尋根問祖,更和大陸許多宗親保持良好的互動往來,10多年間造訪參拜康氏宗祠也多起,每每看到宗祠,內心就自動昇華,感懷油然心生,因為能有一座祠堂可祭拜緬懷先祖;就是聯繫宗親很重要的一件大事。

 

    時窮節乃見,每一次重新觀賞影集,都在心中默禱,希望台灣的諸多有名望的社會賢達宗親們,有一天也能發心集眾,建造一座大宗祠會館,讓所有康氏後人,都有一個可以共同砥礪、增強團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提供本家們相互交流的園地,進而牽引全球更多後人尋根問祖,共謀為和平社會盡一份綿薄心力。

 

    歡喜截自到2015年,除了嘉義東過村康氏宗祠(全台唯一),也參訪了福建同安豪山康氏家廟+永春鳳山玉斗康氏宗祠+紅山祖內院+惠安康朗家廟+箱山康氏家廟+霞山霞文堂康氏宗祠+龍海紫泥安山康氏大宗祠+康厝林開基土地公廟+廣東康有為康氏宗祠+佛山高明鴨崗村康氏宗祠;也親自見證四川天池康氏宗祠的背後故事,圓滿了諸山康氏宗祠之禮拜;南無阿彌陀佛!

 

    當實地參訪先祖前人所建造的宗祠,以及相關文史寶物,而能見證廈門海滄東孚鎮霞文堂,重建謝天祭典、到修缮落成慶典大會圓滿,感觸更是深刻,所以除了自己親自拍攝外;也從全球各地宗親分享的宗祠影像,將之編成影集,當成每一次探訪宗親的激勵共勉,10多年來已製作康氏宗祠三集分享,歡迎大家點閱。

康氏宗祠1https://youtu.be/S0egi5QRhao 2https://youtu.be/_gCXxBfg2uw 3https://youtu.be/GL22RGzu-lg

    如今康氏文化苑的建造,已是康氏本世紀承先啟後的偉大工程;能從視頻觀賞到首次祭祖大典,更是由衷感動感恩,祝福康氏文化苑早日圓滿竣工,自己也能有機緣前往參訪!

 

    古衛國康氏文化苑,是全球康姓家族的驕傲,一時千載,千載難逢,隨喜宗長們的拋磚引玉,為文化苑建設捐獻,希望所有宗親都一起來當啦啦隊共襄盛舉 ;繼續為古衛國康氏文化苑建設添磚加瓦,並為歷史見證!

連結閱讀

  康氏祠堂:康姓人靈魂的棲息地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

致台灣康氏宗親總會11周年慶典賀詞

 

尊敬的台灣康氏宗親總會義宗理事長及與會各位宗親:

在天下康氏共慶台灣康氏宗親總會成立11周年的大喜日子裡,我謹代表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和大陸宗親,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慶典的隆重舉行表示真誠熱烈的祝賀,向出席慶典的各位宗親,並透過你們向身居寶島的全體家人;表示誠摯的問候和龍年的美好祝福!祝大家甲辰年闔家歡樂,事事順心遂意!

 

願兩岸宗親聯誼愈加深入廣泛,同心攜手,共創康氏文化研究的新氣象,讓康氏優良家風不斷發揚光大!更期盼手足親情日益加深,進一步築牢“幸福康橋”,同祈福澤,趨利避害,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福祉。

 

時光荏苒,往事在心。 台灣康氏宗親會自201315日成立以來,在歷任會長的接續努力和積極引領下,始終初心不改,同唱一首《台灣康氏之歌》,不忘「我們祖先,來自中原”,積極推進兩岸康氏宗親交流,把“幸福康橋”拓展得愈加寬廣。

 

11年裡,除去新冠疫情阻斷外,曾經一年一度兩岸康氏宗親聯誼大會你來我往的歡聚場景,尤其是我每次來到寶島與各位促膝交談的融融親情,都銘記我心,溫潤我心。 因此,當疫情驅散,兩岸暢通,康姓人關心、支持、期盼的文化苑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我也能抽出身再赴寶島與大家歡聚慶典,更讓我感慨萬端!

 

 “康氏血脈千秋不斷”,“康氏精神萬世流傳”。 三年不見,今日得續情緣,看見大家格外親,喜悅之情悠然湧動;三年疫情,沒有阻斷文化苑的建設進程,依靠廣大宗親的積極支持和無私奉獻,康姓人的精神聖地-古衛國康氏文化苑恢弘的古建築群已經巍然屹立在朝陽山東麓。

 

今天面對大家,想到各位對建苑做出的慷慨捐獻和念茲在茲的真誠牽掛,也有此機會 把我內心真摯的感謝之意向大家表達;三年雖不長,世事卻無常,曾經與我溫馨歡聚的宗親,這次卻見不到了保延、英山、明吉、金土、康彬…… 懷念逝者時,我也藉此機會,向大家道一聲珍重:事業再大,擔子再重,都莫忘保持好心態,健康向前行!

 

各位宗親,我在去年台灣宗親會十週年慶典的賀詞中曾向大家表示:「預計癸卯新年到來時,主體建築基本都可完成。」今天,這一願望已成現實:苑19 座主體建築物全部完工,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玉砌雕欄,鱗次櫛比,氣勢之宏偉,工藝之精美,得到前來觀瞻的眾多宗親和遊人的讚嘆! 就連前來為文化苑布展出謀劃策的國內著名專家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宋鎮豪、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宮長為和副會長張新斌等,也都讚不絕口!

 

目前,文化苑建設正進行緊張的布展設計。 我們先後召開了四次佈展論證會,對文化苑的正式命名、各堂館的具體展示內容及各處的楹聯、匾額進行反复琢磨、推敲,廣泛徵求各界意見,精益求精,力爭布展內容內涵豐富、品味高雅,不負天下康姓人的重託與期盼。

 

為此,我也在此向大家呼籲,文化苑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竣工之日越來越近,怎樣凸顯文化苑中的台灣元素,更迫切地需要大家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做出無愧無悔的捐贈奉獻,並積極蒐集、整理台灣康氏的族譜、文物、人物事蹟等相關資料。(在此,我順便把文化苑的初步布展設計,向大家作簡單介紹)。

 

各位宗親,經歷了五年多來文化苑建設的風風雨雨,眼望其恢弘壯觀之勢一天天呈現,我深深感受到始祖康叔開創的崇德尚善優良家風的強大精神力量 ,是這種力量激勵虔誠敬祖、不負康氏榮耀的廣大宗親積極捐建、無私奉獻,是這種力量支撐我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我深信,今天的每一位康叔後裔,都願意為建成康氏三千餘年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千古文化工程,作出自己無愧時代的真誠奉獻、留下自己把握良機的永久記憶、播撒自己啟迪 後昆的敬祖心意!

 

各位宗親,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決定,將於2024426日召開“中華康氏2024年宗親聯誼大會”,並在雄偉壯觀的康叔祠前隆重舉行祭祖大典。在這裡,我向大家發出誠摯邀請,歡迎有更多台灣宗親參加祭祖大典,體驗康氏之榮耀,感受文化苑之壯觀!

 

最後,再次向台灣康氏宗親總會11周年慶典表示真誠祝賀,並向大家獻上甲辰年的美好祝福,祝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發達,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康獻堂

 

 

附註微信聯繫結果

小邵吉祥

除夕日家庭主婦很忙,感恩圓滿祭祖拜拜事宜,獻堂會長的賀文已收到,歡喜獻堂會長將來寶島聚會;也歡迎小邵隨行喔。

只是11周年特刊已印刷完成,賀文無法再收錄其中,但會轉為繁體字,轉發分享給所有宗親,謝謝您。

 

 

小邵新春吉祥

大年初九,幸福久久!

請問您

獻堂會長0303來台參加台灣康氏宗親總會11周年慶確定幾號會抵台?共有多少宗長會隨行?行程預計停留幾天?

麻煩請抽空告知,總會好盡早安排,謝謝您。

 

08:40

新春吉祥(*~)淳菁大姐

晚一會問了給您回复

上午 09:51

淳菁大姊,剛問獻堂會長了,他說行程還沒定,等定住了

他給你們那邊說

 

20240222

淳菁大姊,打擾了 剛才獻堂會長打電話說研究會這邊以旅行的名義到台灣那邊批不下來,需要企業對企業發邀請函才可能批下來,請問您那邊能否找到一個企業,對準我們這邊一個企業發邀請函?如果可以的話,我把這邊企業的資訊提供給您~

13:06

現在協會對協會大陸這邊不批

 

17:03

小邵吉祥

很抱歉,如果是這樣,那台灣這邊要跑流程也來不及辦,所以只能說很遺憾,對不起,敬請轉達義宗理事長的回覆。

17:16

淳菁大姊,已經給獻堂會長說過了,麻煩您給義宗理事長說下,很遺憾,這次不能參加。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內政部112630日全國姓名統計分析

「康姓」排名第79名 

總人口數為35,499

0-14歲有4,349

15-64歲有24,688

65歲以上有6,462

 

對照107年統計比

康姓排名進步一名 

但人口退步328人

 

內政部112年6月30日全國姓名統計.jpg

內政部112年6月30日全國姓名統計分析.jpg

全國姓氏統計

五年統計一次
雖然還是少數姓氏

但也還在百家姓內

康姓全國排名表人口數107年.jpg

康姓在台排名和總人口數107.jpg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康氏宗親總會代表  前往探望拜會康景文將軍.jpg
99重陽節將至

淳菁原本和景文將軍約好

2023.10.20早上10點將前往拜訪他

 

因為康義宗理事長剛好南下

就再邀請

常務監事康茗鋐 

南區會長康仙化 

大家一起

代表台灣康氏宗親總會

前往探望拜會康景文將軍

 

欣喜90多歲高齡的司令精神還很好

因此趁機

從背包拿出便條紙
 

請司令親手寫下

「平安健康  吉祥如意」

祝福所有宗親們

 

同時感謝

義宗理事長買單

請大家午餐
還有仙化大哥開車

帶我們在光輝十月

圓滿這溫馨宗情交流

感恩也歡喜

留下簡單隆重的聯誼影像
 

歡喜再見景文司令.jpg

感謝景文將軍對宗親的祝福

感謝景文將軍

對台灣康氏宗親總會

所有宗親的祝福

感謝景文將軍的祝福20231020.jpg

同時請將軍也寫一張祝福大陸的宗親

感謝景文將軍的祝福.jpg

備註

康景文曾官至台灣<警備總部南警備司令>中將軍銜
是我們康氏之光最高榮譽

2011.12.02因緣際會歡喜邀請其加入宗親會

連結閱讀

2022.03.06景文司令接受專訪(歡喜引薦媒介圓滿成功)  

2016.12.08   感謝景文司令分享寶藏和祝福                                          

2015.08.26   雨天新學習~再訪景文司令

2014.02.16   隨喜讚賞景文將軍2014新春"高興長壽"墨寶                

2012.12.20   再訪康景文將軍                                                                  

                                                                                                              2011.12.12   辛卯年冬~拜訪康景文司令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這一天

讚嘆獻堂總會長

寫了47次,"為了這一天",萬言書篇,千回百轉,說明還原,尋根故事,忠於始祖,考證歷史,認真執行,何其辛苦,何其偉大,雖然錯過,首屆祭祖大典,但從觀賞影片,閱讀多篇康氏文集,如身歷其境的感動,無以復加~

因此自許,"為了更多這一天的來到", 一定要讓自己更健康,期待明年,前往淇水參拜始祖,見證康氏文化苑的雄偉,再次感恩獻堂會長,您是康家大菩薩,有您真好!

台灣高雄康淳菁合十

 

為了這一天

康献堂 康氏文化 2023-08-12 11:35 发表于河南

 

公元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陰曆癸卯年三月初十,本是一個非常尋常的日子,但我們康姓人卻在這一天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大事。這一天,我們終於如期舉行了祭拜始祖康叔的活動,這是從康姓得氏至今三千零六十八年的第一次,是我們康姓人終生難忘的日子。

 

為了這一天,我們康姓人魂牽夢繞翹首期盼了三千多年,終於實現了我們的理想,康姓人終於有了祭拜始祖的聖地,始祖可以在這里安享後代子孫的香火。

 

 

為了這一天,家父在四十年前就交待我一定要找到我們康姓人的始祖,如果能找到,無論如何也要把始祖的祠堂建起來,把我們康姓人的始祖敬起來,讓我們有個祭祀始祖的地方。

 

為了這一天,我們到處尋根,並組織多人數次去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尋親園尋根問祖,終於在二000 年的五月得到大槐樹尋親園的通知,據國家權威部門正式發布,康姓人的始祖是“康叔”,在感謝尋親園劉總的同時,我出資請回二百尊始祖的讚像及相關的資料依據,隨即讓各地宗親請回,從此找到了我們康姓始祖是康叔的鐵證。

 

為了這一天,我們於二00三年成立了康氏文化研究會,並於二 00七年在民政部門正式註冊。研究會致力於研究康氏文化,弘揚優良康氏家風,追溯支系傳播,搭建聯誼平台,建好康氏文化苑,並與海內外康氏族人建立了廣泛的聯繫。

 

先後出版了《衛國文化史考》、《尚書選讀》,探討衛國歷史,為康姓人尋根問祖奠定了基礎,出版的《中華康氏古代名人》、《抗日戰爭中的康家人》 ,展示了歷代康姓族人的品質、成就和風采。為了更好地弘揚康氏優良家風,加強康氏文化宣傳,展示研究成果,我們創辦了康氏網和《康氏文化》雜誌。 《康氏文化》雜誌每年四期,至今已出版六十二期,每一期我們都會如期免費郵寄到全國各地的族人手中。

 

為了這一天,研究會一干人馬,幾個教授為研究康叔始祖封國和得氏,收集和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得出康姓得氏於公元前1045 年,武王伐紂後的第二年在大封功臣時,封姬封於河南省禹州市順店的康城,是以封地為氏,自此姬封即稱為康叔封,至今已3068 年,是與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康叔為康姓始祖的文件相符的,是鐵的事實。

 

可是我們很多地方的家譜中說是以謚為姓,這顯然是錯誤的。更有甚者,研究會再三給予說明是以封地為氏,可他們竟然說以謚為姓是祖上傳下來的,這樣的謬誤還仍然堅持,這樣是會誤導我們後代的,請這些宗親予以關注糾正,也敬請這些宗親查一下諡號的來源就明白了。天子健德,因封而賜姓,這是當時封國的依據,賜之以土而命之氏。

 

為了這一天,研究會的工作人員經過反复研究考證,終於弄清了始祖康叔是在公元前1042年被成王徒封在河淇間的衛國,並成為衛國的第一代國君,開啟了衛國八百三十四年的超長國祚,並延續二十九代四十四位國君。

 

為了這一天,二0一三年,我們在南召丹霞大酒店召開宗親大會,共商建設康氏文化苑,確定主體建築為康叔祠,整體建築風格為仿清建築,依照梁思成《清宮營造例則》中的諸侯規制,為七開間仿古建築。

 

為了這一天,我們慎重論證文化苑的選址,初步意見是定在始祖治衛的聖地淇縣,因為淇縣至今還保留有清時期的康叔祠、武公祠、衛國古代城牆及定昌宮的遺址,通過研究會宗親商議,根據大家的共同意見初步決定將康氏文化苑建在淇縣。

 

為了這一天,我通過南陽朋友們介紹,認識了當時在鶴壁任市政協主席的張俊成主席,張主席聽了我的想法後,非常熱心也非常支持,2012年4月21日,我們組織五百多宗親前去參觀了康叔祠、衛國古城牆、定昌宮的遺址,淇縣政府的領導也特別熱情,此次淇縣之行,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把康叔祠建在淇縣的決心。

 

為了這一天,我十六次前去淇縣選址,行程達兩萬多公里,跑遍了太行山嚮南延伸的各個山頭,如靈山、尖山、鹿台寺、金牛嶺、雲夢山等,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也可能是我們的誠心感動了始祖,給指出了位置,那就是朝陽山的東麓,坐西朝東“戊山晨向”的這座風水寶地。

 

為了這一天,五弟貫堂在開工前辦理各種證件時的艱難程度真是無法形容,充分體現了事難辦、門難進、臉難看,總是找各種理由互相推諉,貫堂也是忍無可忍,堂堂七尺男兒幾次跟我打電話都是哽咽著說讓我換個人來辦,他實在受不了了。

 

我只能是多加安慰,多做解釋,因為我們是文化項目,沒有任何利益,所以辦事過程中就不同於一般的項目,難辦也是正常現象。幾個月下來,總算是把各種證件都辦齊了,如土地使用證、建設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安全施工許可證、監理工程證、圖紙審查等。為我們下一步的開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這一天,我們於二0一八年元月十六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舉行奠基儀式。各地宗親齊會於鶴壁,迎接這一隆重時刻的到來,奠基的前天晚飯後,我同吉堂、貫堂、軍堂、永坤帶著祭品到朝陽山前跪拜了山神,並埋下了十多斤我收藏多年的古錢幣和硬幣,作為始祖建祠堂用地的買地錢。

 

為了這一天,我代表研究會的第一批發起人,用阿富汗玉雕琢成一個寶盒,並用整塊的阿富汗玉製作成帶榫的盒蓋,稱其為七寶盒,將十多種珍寶放入其中,因為社會上根本買不到真正純正的紅寶石,我特意將我收藏的清代帽頂上的紅寶石取下,還有我收藏多年的金元寶,都一起放入盒中,讓貫堂在施工時,埋在了康叔祠正中地下七米的位置,用砼和康叔祠的地基緊密地澆築在一起。

 

為了這一天,我們於二0 一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農曆三月初六舉行開工大典,各地宗親再次聚集在朝陽山前,隆重舉行了開工儀式,張俊成主席、淇縣的四大家領導齊聚在這裡。當天儀式開始時正下著中雨,雖然宗親們都渾身濕透,但仍然冒雨堅持。當我發言時,雨忽然就停了,天空中還從北向南飛過了一對白鶴,目睹了這一吉象的宗親們都認為這是康叔再次護佑的象徵。

 

為了這一天,我們康姓人決定舉全族之力,共同捐資捐物建設文化苑,並且很快在全國各地掀起了捐款的高潮,廣大宗親都勇躍參與到認建、領建、合建的熱潮中,特別是福建的康德成宗親、南陽的康貫堂宗親、湖南的康叔南宗親,分別認建了彰德門、和集堂及彰德門兩側辦公室、衛君堂、榮譽館,在他們的帶頭作用下,各地宗親很快就將苑區內的所有建築認領完畢。

 

為了這一天,當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文化苑遇上了三年疫情,經濟形勢急轉直下,部分宗親承諾認建的資金一時難以到位時,我們康姓人挺起脊梁,再苦再難也要踐行把文化苑建好的承諾,文化苑的建設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時至今日,在大部分建設資金都不到位的情況下,十七座主體建築都已全部竣工。

 

為了這一天,我親自嚴把文化苑的工程質量關,要求文化苑中的各個項目都必須是優質工程,而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質量第一”的觀念不能改變,凡是不符合標準的地方,都必須返工重做,不講道理,不找藉口,不惜一切代價,必須達標。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工程開工後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召開了誓師大會,我們宣布了工程施工中的五項原則:一是嚴格按照建設部頒布的施工安全條例施工;二是嚴格按照已確定的圖紙施工;三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規範施工;四是嚴格遵照國家規定的操作規程施工;五是嚴格把好每個工種每個過程的工藝細節關。

 

為了這一天,我們嚴格把控各種原材料的質量關,所有原材料我都親自挑選,不合格的原材料杜絕進入施工現場,以此來保證整個文化苑項目的總體質量。

 

為了這一天,我多次與淇縣土地局論證文化苑選址的具體位置和朝向,既便如此,在丈量土地時他們還是沒有按我們指定的位置和方向,而是往後推移了七十多米,造成康叔祠的位置放不下康叔祠的長度,放線定位時,不得不又退到我們原定的位置,結果前面的位置就不夠用了,這還不說他們竟把方向也搞偏,在我們定的中心線上向南偏三十多米,此事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工程開工後,當地村民多次無端鬧事圍攻,謾罵我們的現場管理人員康貫堂、康永坤、康民軍,更甚者將康民軍推倒在地,造成康民軍腿部受傷,儘管如此,民軍宗親仍然堅守在工地,至今已四年多,他這是捨小家為了我們康姓的大家。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正式開工後,本來我們與淇縣政府簽訂的合同講得很清楚,水電路、三通歸他們負責,可是開工後水的問題遲遲沒有解決,造成我們施工用水不得不用車從當地村民的水井里拉水,給施工造成了很大不便,還給我們無端增加了費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文化苑的建設也沒有因此而停工。

 

為了這一天,我們文化苑中間五個堂的正負零施工完成後,我看到搞錯了,原本應該是以建築物後牆定正負零,因設計圖紙中未標註清楚,施工人員把前牆的高度定為正負零,這時也顧不上追究設計的錯誤,我們為了工程的質量,不惜花費高昂的代價毅然返工重作,把五個堂的正負零全部往上提高了3.5 米,給我們造成1000 多萬的經濟損失。由於糾正及時,現在的五個堂才呈現出昂首挺立、巍峨雄偉的壯觀景象。

 

為了這一天,衛君堂做好的柱礎因為不符合要求而全部作廢,換人重做。因為,按照原來設計,柱礎上的龍應該是側著身,昂頭凝視著每一個觀看他的人,但是福建石匠把龍做成一條躺著而且還閉著眼的“死”龍,失去了設計這條龍的意義。因此我們不得不將這六十個柱礎全部作廢,換人重做。我們雖然損失了 100 多萬,但是我們保證了質量,這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不得半點馬虎。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所使用的木材凡是受力部位都全部用的是落葉松,但當時各地落葉鬆緊缺,情急之下,我讓大慶的康凱兄弟到處去找。他先後到墨河、綏芬河、滿州里、二連浩特四個與俄羅斯的通關處尋找,還是不夠,後來實在沒辦法,康凱兄弟就在各種雜木堆裡去挑。就這樣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確保了文化苑落葉鬆的使用數量。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仿古建築中的木製斗拱全部嚴格按傳統古建築的作法去製作,不單單是為了好看,關鍵是為了向世人展示古代建築的嚴謹和精美。斗拱的受力部位長達三米多的屋簷都要靠它來承托,這樣的構造就必須用古老的榆木,因為它已受過力,又堅實不變形,不會被蟲蝕,所以我特意委託山東鄆(ㄩㄣˋ)城的宗親來幫忙。在他們共同努力下,找來了幾千方老榆木的供貨渠道,滿足了文化苑所有斗拱的製作需要。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所有木工的施工工藝都是精益求精,嚴格按照在建築榫峁的製作流程和規範,不得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要保證質量,就要從每個工藝的細部做起。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所使用的琉璃瓦在保證外觀的前提下必須質量合格。為此,我們跑了幾個省十幾家瓦廠,最後選擇了山西陽城的晶峰瓦廠。該廠的吳廠長非常配合,為了保證瓦片的質量和色澤,他不怕麻煩,多次拿著燒好的瓦讓我來定色,最後順利地完成了琉璃瓦的製作和安裝,呈獻給大家的是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色澤統一的墨綠色古建築群。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各項目工程的彩繪全部按照古建築的做法,凡是木材的面層都必須是滿刷一遍桐油,這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又因社會上的桐油大多摻假,不能保證質量,我們四處奔波,多處購買,相互比較、化驗,最後在南召的馬柿坪鄉發現有用本地桐籽軋出的桐油,經化驗是純正的桐油,真是“踏步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儘管價格比別人的貴,但是質量過硬。我們擔心下次買不到如此純正的桐油,就一次性把工程所需的用量全部買夠,保證了我們文化苑所用桐油的質量。加上我們精益求精的工藝要求,我們的彩繪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中間的幾個堂都設計有藻井,藻井在古代只能用於皇家的建築,全部由層層斗拱承托,雖精緻華美,但構造複雜,這樣的工程就連我也只是知道個皮毛,根本不知道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就為此事,文化苑開工的五年中,我都在不斷地打聽,尋找有經驗的木工師傅,怎奈在河南省的範圍內都苦苦尋找不到。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份,聽別人介紹浙江東陽的木工會製作藻井,我幾次打電話聯繫,他們說離的太遠,不方便,後在我多次懇請下,他們才答應包工包料,在老家做好後拉過來安裝,但是要價太高,我們實在接受不了。就在此時,我突然想起正在工地上彩繪的任師傅,他在山西德高望重,又打聽到他的三弟、四弟都是木工,而且山西是古建築之鄉,他們肯定會作,所以我就去找任師傅,任師傅答應給問問。他三弟同任師傅一樣,都是厚道的純樸人,經過幾次溝通,他於四月二十五號領來了兩個師傅,包工給他們。但來的王師傅要價太高,後來我跟三弟說,讓王師傅在這裡作指導,我們組織木工具體去幹,每天固定給王師傅500 元,王師傅也答應了,這個困擾了我五年的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現在,康叔祠屋頂三間的藻井已經完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只用了浙江東陽報價的三分之一。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從開工建設開始,我們向所有的供貨商和參加施工建設的各個工種承諾,我們不會欠所有參與者一分錢。時至今日,我們都在踐行著我們的諾言。

為了這一天,我們決定於四月二十九日在主體已全部竣工的文化苑內舉行宗親期盼已久的首次祭拜始祖活動,隨即向全國各地發出通知。各地宗親得到此消息後,都是歡騰雀躍,爭先報名參加祭祖大典。

 

為了這一天,恆康汽車公司總經理強麗,她不姓康勝似姓康,不辭勞苦上下奔走在活動大典的現場。研究會這麼多年的活動都是由我來策劃,由她去具體實施,特別是我在文化方面不如她,很多文字內容,都是由她來完善。如每次活動中的楹聯,我都是與她探討、推敲後再確定,每次活動背景牆上的大標題和具體配景也都是這樣完成的。

 

就說今年的首次祭祖大典,一是沒範例標本仿照,全在我心中,想到哪裡就給她說到哪裡,她再統一去整理、實施。所以遲遲到二十八號還沒有出來一個完整的、全面的、成熟的模式。就比如今年祭祖大典上的背景牆,在過去,始祖康叔像的左右兩邊都是用我們設計的康叔祠及其他堂館的效果圖來搭配,可是今年,康叔祠已經建成,而且本次活動就是在康叔祠的面前舉行,所以用過去的方法顯然是不行的。

 

我苦思冥想,用什麼才能貼合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呢?突然想到,淇縣的縣誌中有清朝時的康叔祠、武公祠遺址的鳥瞰圖,就用這來做陪襯。在決定兩幅圖的過程中,強總先後做了十多次的調整,最終展示給大家的背景牆是那樣的宏偉和莊嚴。

這次活動說起來是我在指導,實則全部工作都是由強總不分晝夜、盡心盡力地去完成。她二十六號就趕到工地,首先考慮的是背景牆的搭設,因為這里地理位置特殊,我們在二 0 二一年的時候就領教過山風的厲害。

 

為了吸取教訓,強總與鶴壁和鄭州的廣告公司都分別做了溝通,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鶴壁做下來要五萬多,鄭州要價八萬多,而且我們心裡也犯嘀咕,到底能不能確保萬無一失。後經我倆商量,安全第一,誰都不能相信,還是我們自己幹。所以我就安排木工組依托康叔祠架子,用我們工地的椽子做成骨架,然後再買點實木板釘在骨架上,這樣既確保了背景牆的安全穩固,又省去了五六萬元,只是給工人們發了不足壹萬元的工資,而且材料拆下來我們還能照常使用,也確保了本次活動圓滿成功。

 

強總從二十六號下午一到工地就馬不停蹄地安排各種大小事務,在山坡上、月台上爬上爬下,既要考慮主祭台的佈局,更要考慮本次的接待任務。淇縣接待能力有限,她跑了十多個賓館,最後定下了八個,又從公司中挑選十多個得力助手分別在八個酒店負責。每個賓館住多少人,宗親怎麼安排等,她都考慮得非常到位。

 

大典的用餐最後定在怡程酒店,菜品安排、確定桌數、人員服務等她都要考慮周全。每天一邊要落實現場的各種任務,一邊還要安排宗親的接待工作,幾天下來她也是累得渾身酸痛。

 

大家都在各自忙碌,我們也都顧不上關注彼此的吃飯問題都是怎麼解決的。直到二十八號中午,我們的場地還沒有就緒,我倆在現場都放不下手,所以也就無法安排已經報到入住的宗親們用餐,公司來的員工和康莊老家的幫忙人員也只能在工地的員工食堂就餐,但因工地伙房接待能力有限,無法一次性安排這麼多人同時用餐。

 

大家忙了一天,確實是又累又餓,只想以最快的速度趕緊吃一口充飢。我只好安排康永坤去山下買了幾百斤餃子,兩個大鍋接替著下,兩百多人就這樣湊合了一頓,強總也只是吃幾個餃子喝幾口餃子湯。直至忙到天黑,現場基本安排就緒後我們又急忙趕到酒店,因宗親們都已經到齊,還要根據人員的多少安排晚宴的座位,還有恆康的百十號員工給大家帶來的節目演出也需要對接。

 

總之一天到晚真是忙個不停,更沒有喘息的時間。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又要商量明天大典的很多具體事宜,直到深夜一點多,心裡感覺還是有很多事情都沒有底,毫無睡意。

 

二十九號天剛濛濛亮,幾乎一夜無眠的強總就又跑到大典的現場,看昨夜的大風刮得怎麼樣,放下的旗子都一個個的再插回原位,所有細節她都逐項檢查,確保了大典的準時開始和順利進行。

 

強總她不姓康卻勝似姓康,不是個男孩勝似個男孩。她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光明磊落、聰明睿智、勤奮好學、勇於擔當,她是企業的總經理,擔負著兩個4S 店的全面工作,同時也是我的得力幫手,在研究會的無數次活動中和企業的管理中都替我分擔得太多太多,甚至是排憂解難。

 

她已經成為一個企業不可多得的優秀管理者,我從內心裡更感謝她多年來對企業夜以繼日的勞心勞力和為研究會各項活動所作的無私奉獻。

 

為了這一天,恆康集團下屬各公司的員工在強總和楊總的帶領下,全員主動要求向文化苑建設捐款。強總帶頭捐了三十萬元,楊總捐了九萬元,財務部的馮總監也捐了五萬元,捐款的熱潮在全集團內拉開。

 

大家都認為:在恆康企業工作,自己就是恆康的一份子,康總的事業就是全體恆康人的事業。而且倡導建設康氏文化苑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所以大家都想為之出力,認為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截止目前恆康員工總計捐款七十萬元。

 

為了這一天,我們恆康公司的員工在白天堅持工作的情況下,晚上加班加點排練節目。不單單是今年的捐款活動,研究會成立後,在每年的年會中,宗親們看到的精彩節目以及威風鑼鼓都是由恆康員工加班加點排練出來的。大典當天,員工們派出了八十名捐款代表到現場服務並為大典助興。

 

二十八號晚宴中,也是他們給我們各位宗親帶來了精彩節目。不管是大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還是大典後的收尾工作,不管是臟活還是累活,他們都搶著幹,從不挑剔,毫無怨言,不是康姓人勝似康姓人,他們早就把自己融入到康姓人的大家庭中。他們都是企業的主人翁,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我發自內心對他們工作上勤奮好學、忠於職守的職業道德表示讚歎,並對他們幾十年來堅持不懈對研究會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

 

公元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陰曆癸卯年三月初十,這一天,各地宗親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齊聚於淇縣,參加期盼已久的祭祖活動。當天上午,宗親們統一著祭祀冠服,佩戴黃綬帶,整肅衣冠,在彰德門前的廣場集合,整齊列隊,在康字大旗的引導下,浩浩蕩盪,進入彰德門,穿過和集堂、衛君堂、思源堂緩緩步入康叔祠前的三道月台前,等待儀式開始。

 

這一天,一夜的大風滌蕩了空氣中的塵埃,一草一木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生機盎然,蒼松翠柏映襯下的朝陽山,格外的巍峨壯麗,她敞開雙臂,把康叔祠當作自己的驕子緊緊地擁抱在懷中,是那樣千般疼愛和萬般呵護。

 

這一天,康叔祠前歡聲雷動,鼓樂齊鳴,香案上的供品應有盡有,特別是中間供奉的牛、羊、豬三牲,更是非常的耀眼,主祭人、亞祭人、三祭人和禮生都肅立在自己的準確位置,等待司儀發布命令。

 

這一天,主祭台背景牆上的始祖像在清代康叔祠、武公祠兩幅巨幅鳥瞰復原圖的烘托下,更加端莊慈祥,兩側的巨幅對聯,把康姓得氏和衛國的國祚詮釋得清清楚楚,讓宗親們能清晰明了得氏的依據和衛國的國祚年代。

 

這一天,康叔祠三道月台的欄杆上分別張掛著五百面祭字大旗和康字大旗,及始祖康叔所衍生出的衛姓、石姓、孫姓、常姓等姓氏的大旗,旗風獵獵,迎風招展,把大典的場景妝點得更加壯觀。

 

這一天,宗親們都自覺遵守主持和司儀的指揮,站在各自的位置,大家都仰望著背景牆上的始祖像,肅然起敬,與始祖展開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這是對始祖的一種特殊的情懷和敬畏,彰顯著我們康姓人的品德和素養。

 

這一天,恆康集團的八十位員工捐款代表,用他們熱情的鑼鼓聲來給我們的大典助興。他們雖都不是康姓人,但都因為是恆康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能夠為文化苑捐款,並能親自參加這樣的盛典而感到無限光榮和自豪。

 

這一天,現場的攝像和音響都準備得非常充分。兩組巨大的音箱高高掛起,為現場增添了隆重、熱烈的氣氛。手提攝像機、肩扛攝像機和空中六台無人機緊密配合,把整個宏大的祭祖場面完整記錄、一攬無遺。多次指導南陽春晚的七十歲吳導演和於總更是在現場緊張指揮、嚴格把關,生怕漏掉每一個細節。

 

這一天,在研究會秘書長的指揮下,全體宗親整冠、撩衣、拂塵,面向始祖像,莊嚴肅立。大典司儀一聲令下,鼓樂齊發,拉開了大典的序幕,中華康氏宗親祭拜始祖活動正式開始。

 

這一天,當大典進行到第五項議程時,只聽到司儀宣讀“祭案執事者啟櫝出主”,我和憲章兄先面對始祖神位祭拜,然後再從禮生手中接過神位時,只覺得全身熱血沸騰,是激動、是感慨、是喜悅,卻又是一種心酸,眼淚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

 

喜悅和激動的是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我們把始神的宗廟建成了,始祖的神靈可以歸位了,前人無法完成的事情我們完成了,從此我們康姓人每年都可以來祭拜我們的始祖了,我們的始祖可以在這里安享千秋萬代後昆子孫的香火,始祖祠堂的建成是我們當代康姓人完成的一項神聖使命,這是我們全體康姓人的驕傲和自豪。

 

為了這一天

這一天,當我虔誠地跪拜在始祖像前,腦海中浮現出四十年前父親與我談話的情景,我在與父親談到我們的始祖是誰時,父親給我說“人的一生,一是不能忘祖,二是不能忘本,三是不能忘恩,你一定要留意查找一下我們康姓人的始祖,如果找到你最好能給始祖建個祠堂,讓我們康姓人都知道始祖是誰,又能每年去祭拜他”。

 

今天,父親交給我的任務我完成了,始祖找到了,祠堂也建成了,父親你給我起的名字“獻堂”,難道就是希望我給始祖貢獻一座祠堂嗎?今天我可以告慰我九泉之下父親的英靈了。

 

這一天,最讓我心酸的是這幾十年尋根路實在是太難太難了,道路也太坎坷了,跑遍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就拍攝華夏康氏專題片行程就有五萬多公里,尋根路上的艱難困苦更是苦不堪言。

 

就拿九五年我同父親、天文八叔、敬堂哥去洪洞尋根來說,那時沒有高速公路,經查地圖,要走三門峽、運城、臨汾等地,又不了解路況,所以凌晨三點就起程。因到處在修路,一路上到處都有泥坑,車陷進去就出不來,都要找路人幫忙,繞來繞去,更無法停下來吃飯,只能在路邊買幾個燒餅,勉強充飢。走到臨汾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三點。

 

第二天在旅館用過早餐,就直達洪洞的大槐樹尋親園,找到負責人范總說明來意,範總說目前你們康姓的始祖暫且還沒有研究出來,如果國家發布,我們第一時間告訴你們。我們一行到各姓氏的神廚焚香祭拜後就到處打聽哪裡有姓康的村莊,一個上午過去了,只打聽到一個叫康家寨的村子,我們喜出望外,驅車前往。

 

就在離村子還有半里地時碰見路邊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我上前詢問該村應該大多都姓康吧,得到的回答卻出人意外,康家寨沒有一家姓康的,我們一行都感到十分沮喪。後又打聽到縣民政局有位叫張清的工作人員,他正在專門收集有關移民和姓氏的工作。第三天一大早,剛上班,我們就去民政局找到他,此人聽說是來尋根的非常熱情,得知我們是來尋找我們康姓的始祖,他也很無奈地回答不知道,並表示歉意。

 

此次尋根無果,只得返程,又因來時道路的確太難走,我又查看地圖,結果看到如果從長治走太行山到林縣只有一百六十里,心想山路再難走不就是一百多里嗎,就決定走這條山路。在入山四分之一時就感覺可能又走錯了,此時看到路旁有個加油的棚,心想到山里無油可怎麼辦,就讓司機停下加油,司機還說這裡的油質量差,我說總比沒有好,隨即將油箱加滿。又驅車行駛好幾個小時,進入了一個原始的山洞,只見裡面全是凸凹不平的石頭,我們一行全部下車步行來提高車的底盤。但石頭又打滑依然是無法行進,走三到五米都得我們幾個人把車身抬起來勉強前行。走到洞的中間時,問題就更大了,地面突起的石頭越來越高,甚至高出輪胎的中間。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就走出山洞,找人幫忙。幸虧有三個當地人在樹林中修樹,我說明來意向他們尋求幫助。他們其中有一位說“你們開的是啥車?”,我說是桑塔納,此人說“那你們怎麼能走這條路呢?這條路從來就沒有走過這樣的車”,我說無論如何你們都要幫幫忙,每人給你三百元錢,他們說錢倒不重要,問題是怎樣做才能讓你們過去。

最後還是那個人說“那邊有兩棵昨天放倒的樹,咱們拿上去看看”。這幾個人扛著碗口粗的樹,邊走邊說,前些時候有一輛貨車也是他們幾個幫忙才過去的。這幾個人確實有辦法,能墊石頭的就搬石頭墊,如果還不行,就用木槓撬。就這樣,在他們的幫助下,車子三米五米地艱難往前移動,總算是出了山洞。

 

我拿出九百元錢酬謝他們時,幾個人異口同聲說“不要”,說幫個忙沒有啥,怎們說都不收。無奈我就將去時拿的南陽土特產送給他們,就這他們也是再三推讓才勉強接受。這幾位農民說“你們走錯路了,這是太行的古道,新路在北邊”。這裡的農民真是太純樸太善良了。

 

車總算是走出了山洞,此時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藍天白雲彷彿就在我們的腳下,狹窄的盤山道路兩旁盡是懸崖峭壁,這樣的路怎樣走呀?我心裡確實是有些害怕。兩位老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沒有作聲,敬堂到我身邊說咋辦哩?我說此時別無選擇,慢慢地走吧!我叮囑司機越慢越好,此時太陽已經落山,我們還得抓緊時間,不然天黑下來這樣的山路就更難走了。

 

我們在層層的雲霧中盤旋而下,車子就像飄浮在藍天白雲中,一路下來,車窗外是一眼看不到底的萬丈深淵。就這樣又艱難地走了四個多小時,一路上都是茶水未進,到達林縣時已是晚上九點半鐘,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在路邊找個旅館住下。一路沉默的父親此時開口了,他說:“娃啊,我這一生也走過了很多險路,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危險的路。如果你八叔我倆有個三長兩短或是不小心車掉進深淵,你可怎麼交待呀,太冒險了,一路上看到你緊張的樣子,知道你也害怕,娃啊,快去安排伙食,你八叔和我都餓得頭暈。”

 

這幾十年尋根路上的艱辛枚不勝舉,今天看到始祖的神位穩坐在香案上時,過去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這一天,我們順利完成了我們的祭祖大典。雖然沒有提前排練,但各位宗親都是能遵守司儀的指揮,大家密切配合,我們圓滿完成了我們新制定的十五個步驟。湖南的宗親和山東的宗親也向大家展示了他們傳統的祭祖儀式,給活動增光添彩,也讓所有參加本次活動的宗親們得到一次家祭文化的學習和家祭禮儀的昇華。

 

大典結束後,所有宗親都戀戀不捨,不想馬上離開這個現場,很多宗親都是頻頻回頭看望,有的宗親甚至留下了難捨難分的熱淚,這就是我們對始祖的深情厚誼啊!很多宗親走到我面前說“會長啊,我明年還想來”,這就是一家人親情的體現!

 

巍峨雄偉的康叔祠,從此屹立於康氏文化苑的最高位置,也從此走進了我們每個康姓人的內心深處。這塊始祖安享的聖地是我們康姓子孫心目中的豐碑,千秋萬代的康姓人都會年年來祭拜。

 

這塊聖地自然會告訴每個康姓人,這就是我們的根,大家都是主幹、次幹、大枝、小枝和葉子,這是我們所有康姓人的幸事,我們可以在社會上、在宗親間驕傲地說:我們的始祖聖地在淇縣的朝陽山前,我們每年春天可以去那裡祭拜始祖,這更是我們康姓人這個大家庭的幸事。

 

今年的首次祭祖大典結束了,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待到明年大典時我們會更加嚴密和完善,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年的這個時刻吧!

 

大典結束後,在回縣城的路上,我不由自主地回頭再多看了一眼,只見朝陽山林壑尤美,植被鬱鬱蔥蔥,巍峨的康叔祠堂更加壯觀美麗。再見了始祖,待到明年春來時我們再相見!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叔祠上层九踩斗拱彩绘.jpg
康叔祠上層九踩斗拱彩繪

 

2023年5-6月份 古衛國康氏文化苑施工進程
康氏文化 2023-07-08 15:16 發表於河南

 

歡喜康氏家族

能在太平盛世

共同見證

宏偉壯觀的康氏文化苑

即將逐日建成

 

康氏文化源遠流長

感恩獻堂會長無私奉獻

各省會宗親大力捐獻

 

請為所有努力付出

幕前幕後及工地匠師們

加油點讚

 

期待文化苑早日完工

因為

這是我們全球康氏人的驕傲

淳菁合十感恩感動轉貼分享


康叔祠望板和椽子檩条彩绘.jpg

康叔祠望板和

ㄔㄨㄢˊ)

ㄌㄧㄣˇ)條彩繪

 

康叔祠正面一层檐正在安装檩条和椽子.jpg


康叔祠正面一層簷正在安裝檁條和椽子

彰德门四根雕龙石柱.jpg

彰德門四根雕龍石柱

柱头和霸王拳上面的康氏图腾.jpg

柱頭和霸王拳上面的康氏圖騰

彰德门.jpg

彰德門

彩绘中.jpg

彩繪中

彰德门和景区管理办公室1.jpg

彰德門和景區管理辦公室

工人们正在安装须弥座.jpg

工人們正在安裝須彌座

康叔祠背面屋檐正在安装檩条.jpg

康叔祠背面屋簷正在安裝檁條

康叔祠钉椽子.jpg

康叔祠釘椽子

康叔祠后面正在安装桃尖梁.jpg

康叔祠後面正在安裝桃尖梁

康献堂会长检验须弥座上平高低.jpg

康獻堂會長檢驗須彌座上平高低

献堂会长检查康叔祠后一层檐檩条.jpg

獻堂會長檢查康叔祠後一層簷檁條

正在安装和集堂一层檐上面围脊筒瓦.jpg

獻堂會長正在安裝和集堂一層簷上面圍脊筒瓦

康叔祠大殿顶部正中藻井.jpg

康叔祠大殿頂部正中藻井
文化苑航拍.jpg

↑康氏文化苑航拍

以下照片

為駐地宗親康民軍

20230828

微信傳來分享

康叔祠.jpg

康叔祠

思源堂.jpg

思源堂

卫君堂.jpg

卫君堂

和集堂.jpg

和集堂

彰德门、景区办公室.jpg

彰德門、景區辦公室

东南角鸟瞰图.jpg

東南角鳥瞰圖

东北侧鸟瞰图.jpg

東北側鳥瞰圖

康氏文化苑全景.jpg

康氏文化苑全景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奇的斗拱----探秘康氏文化苑的建筑之美(之一).png
讚嘆康氏文化苑建築之美

看見中華康氏的偉大情操

閱讀撰文宗親精湛家文采

感恩康氏大家長

獻堂會長無私大愛

全程監工護品質無礙

成就全球

獨一無二的康氏文化苑

以康為榮

以康為傲

轉貼分享內心的感動
南無阿彌陀佛

 

神奇的斗拱----探秘康氏文化苑的建筑之美(之一)

作者:康麗     日期:2023-06-17

文章引用自中華康氏網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5681.html

 

在古衛國康氏文化苑裡,彰德門、和集堂、衛君堂、思源堂和康叔祠仿古建築群依山而建,巍峨聳立。目光觸及那向上翹起的屋簷時,總會被它那沖向天空展翅的姿態所深深打動和震撼。

《詩經》中曾提到:“如鳥斯革,如翬(ㄏㄨㄟ)斯飛”,就是形容古建築的大屋頂,好似飛鳥展翅一般輕盈。是什麼構件在支撐著這龐大的屋頂?又是什麼構件讓這龐大的屋頂出檐(ㄧㄢˊ)如此深遠又如此靈動呢?這就是藏匿於華麗屋簷之下的斗拱。

康獻堂會長說,不要小看了這些小小的斗拱,它上承屋頂,下接立柱,因為它的存在,中國古建築的屋頂得以出檐深遠、呼之欲出。此外,中國古建築之所以能幾千年屹立不倒,也是斗拱的功勞。

斗拱,是中國古建築所獨有的一種結構構件,由方形的鬥、升、拱、翹、昂基本部件組成。

當有地震發生時,不論房屋如何震盪偏移,斗拱具有一定的拉伸平衡作用,避免建築物發生倒塌。民間有句諺語:“牆倒屋不塌”就生動形像地說明了這一特點。

每攢(ㄗㄢˇ)斗拱整體呈現宛如一個花籃,不同的細節造型可以讓每攢斗拱千變萬化、千姿百態。所謂“遠看擎天柱,近看百尺蓮”,形容的就是這頗具中國風的古建築構件。

 

斗拱是怎麼出現的呢?

斗拱的出現,最早源自中國高大宮殿屋頂出檐的要求。木結構形式建造的大屋頂是中國古建築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房屋面積越大,屋頂也隨之越大,而木材經不起常年的風吹日曬雨淋,且剛度較小。

斗拱當初就作為一種支撐大屋頂大出檐的受力構件而出現,它對保護柱礎、牆身、台明等免受雨水侵蝕有重要作用。屋面和上部構架的荷載通過斗拱傳遞給柱子,再由柱子傳到基礎,斗拱在其中起著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作用。

斗拱,除了實用功能外,還以其美麗的裝飾,驚艷了幾千年的歲月,成為中國式獨有的浪漫。

最早在秦漢時期,青銅器上就出現了斗拱,斗拱體系初步萌芽。

隋唐時期,有了非常成熟的木結構體系和斗拱體系,是斗拱結構發展最為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斗拱體積碩大,數量較少,柱間一般佈置一到兩朵,高度可以達到柱高的二分之一,風格莊重樸實。

到了宋代,斗拱體系開始變得成熟、精緻,甚至開始走向柔美瑰麗,是一個轉折期。

從元代開始,經歷了一個過渡時期,斗拱體系開始發生功能性轉變,由結構形式逐漸向裝飾化構件轉變。

到了清代,裝飾功能逐漸增強,形象造型越來越複雜,加上華麗的彩繪,風格富麗堂皇。康文化苑建築採用的是清式斗拱。

斗拱演變歷程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大到小、由簡而繁、從雄壯到纖巧、從受力構件而漸次甚至於變成裝飾構件的過程,成為了區別建築等級的標誌,越高等級的建築,斗拱越複雜、繁華。

斗拱的種類雖然繁多,但根據它們在建築物中所在的位置或作用,是可以進行分類的。大部分斗拱從檐柱中心開始,向內外兩側挑出。斗拱向外挑出,宋式稱“出跳”,清式稱“出踩”。如果按斗拱是否向外挑出來劃分,可分為出踩斗拱和不出踩斗拱兩類。出踩斗拱則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等。踩數越多,說明建築等級越尊貴。康氏文化苑主建築大多用的是九踩斗拱和七踩斗拱。

斗拱往往與雕刻、彩繪相伴而存。繁複有序的斗拱,層層疊疊於精心描繪的棟樑之上,傳送禮樂,寄託信仰,讓建築充滿生機,富有人情味。

國內很多仿古建築上的斗拱用的是水泥斗拱,但是康氏文化苑所有堂館上的斗拱都是用多年的老榆木雕刻,純榫(ㄙㄨㄣˇ)卯結構連接。

在文化苑的木工操作區,木花飛瀉,斧鋸聲聲,刨滑鑿動。畫圖、下料、刮料、截段、打眼、開鑿......所有工序一項也不能湊合,製作出來的斗拱構件才能嚴絲合縫。師傅們對工藝細節的認真態度,就是為了傳承原汁原味的斗拱文化。

木工王秋寶師傅還給我們現場演示了斗拱的拼裝過程。他嫻熟地將斗拱的木構件,坐鬥、拱、翹、昂、十八斗、螞蚱頭……依次疊放,用榔頭敲打幾下,一個斗拱便做好了。不用一針一釘,嚴絲合縫。

操作區地面上整齊碼放著一摞(ㄌㄨㄛˊ)摞製作好的斗拱零部件,它們將被搬運到苑內各個堂館的腳手架上,再由工人師傅們一個個拼裝成屋簷下美輪美奐的斗拱。

當你置身於斗拱之下時,總有到一種穿越古今的悸動,與千年前的古人一樣,同處於這片藍天之下。

歲月使人蒼老,但斗拱卻能完好無缺,在風雨淋漓的簷下,為你撐起一片安寧。
 

屋檐下的彩画----探秘康氏文化苑的建筑之美.png

 

屋簷下的彩畫----探秘康氏文化苑的建築之美(之二)

康媛媛 康氏文化 2023-06-17 16:11 發表於河南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5683.html

 

行走在康氏文化苑工地,氣勢恢宏的建築風格令人讚嘆,飛簷斗拱下色澤艷麗、精描細琢的彩畫更是讓我們折服。

苑區彩畫師傅巨利軍介紹,文化苑內彰德門、和集堂、衛君堂、思源堂和康叔祠上的彩畫用的都是龍草和璽彩畫。以藍、綠、紅為主色,襯以金色,由龍紋和大草紋構成的主題圖案,方心多是二龍戲珠,期間以康氏圖騰點綴,主要線路全部瀝粉貼金,金線邊緣襯以白色,色彩濃烈,沉穩大氣。整體看起來花紋絢麗、莊重典雅,是苑區內建築流光溢彩的點睛之筆。

古建彩畫為中國獨有,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類:旋子彩畫、和璽彩畫、蘇式彩畫和海墁彩畫,有些地方也會有藏式彩畫和地方彩畫等。

什麼是和璽彩畫?巨利軍師傅解釋說,和璽彩畫是清代建築彩畫中等級最高的一種,用於宮殿、壇廟等大型建築物的主殿。由方心、找頭、箍頭、盒子四部分組成,其紋飾主要為龍紋和鳳紋,龍鳳是帝王家族的象徵,彰顯著統治者身份的高貴。

和璽彩畫根據建築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它們是根據所繪製的彩畫內容而定名。

全畫龍圖案的為金龍和璽彩畫。一般應用在宮殿中軸的主要建築之上。如故宮三大殿,以表示“真龍天子”至高無上的意思;畫金鳳凰圖案的為金鳳和璽彩畫。一般多用在與皇家有關的如地壇、月壇等建築上;龍鳳圖案相間的為龍鳳和璽彩畫。一般畫在皇帝與皇后、嬪妃們居住的寢宮建築上,以表示龍鳳呈祥的意思;畫龍草相間圖案的為龍草和璽彩畫。用於皇帝敕建的寺廟中軸建築上;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虫的為蘇畫和璽彩畫。用於皇家遊覽場所的建築上,代表園林風格。

雕樑畫棟正是對古建築這一裝飾特徵的精煉概括。

如此精美的彩畫是如何繪製的呢?巨利軍師傅說,康氏文化苑中的彩畫製作流程完全沿襲了古法傳統工藝,各道工序均有嚴格的技術規範和品質要求。

彩畫的製作和施工主要包括三個程序:首先對木基層進行處理,其次進行地仗製作,然後繪製選定的各種圖案,最後還要在彩畫表面罩一遍亮漆。

康氏文化苑中的額枋、斗拱、椽子等全部是實木構件。彩畫具有對木構件保護與美化的雙重功能。那麼在彩畫施工前,地仗工序必不可少。地仗是彩畫的基層,如果地仗不耐久而過早脫落,彩畫也一定隨之脫落。地仗與彩畫的關係彷彿是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兩者關係的真實寫照。

做地仗前,首先要對木構件的表面進行相應處理,使其與地仗緊密結合在一起。 “清理”“剁縫”“下竹釘”“楦縫”等工序一個也不能少。比如有的木材有較大裂縫,縫隙受干濕影響會有漲縮,所以就要在裂縫內下竹釘,目的是把已開裂的縫隙擴大,然後再楦上木材,以確保縫隙今後不再擴大開裂。

康氏文化苑內建築彩畫按照清代的傳統做法,所以地仗部分為“一麻五灰”,即地仗有一層麻和五層灰。在處理好的木材表面披麻後,先用粗灰刮平,然後用中灰精心打磨、找平,最後再反復用細灰打磨、找平。

這裡面,桐油扮演著重要角色

桐油就是用桐樹籽煉的油。桐油的質量跟桐樹的樹齡密切相關。樹齡越長,桐油質量越好。

為了能找到質優價廉的桐油,康獻堂會長跑遍貴州、四川、江西、河南等桐油產地,反复比較,最終選取了河南南召當地產的桐油。這裡的桐樹樹齡大多都在30年以上,基本滿足桐油質量的要求,而且油的品質有保障。

木材表面刷上生桐油就形成一層保護膜,因而達到防潮、防腐和防蟲的效果。康獻堂會長要求康氏文化苑內所有建築木構件表面都要刷一遍生桐油。

桐油還可以用來調漆,用桐油調過的漆跟普通漆比起來更耐久,油漆也能夠更好地與底漆和底油融合。

桐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製作油滿。

古建地仗要考慮到膩子的強度,首先要調製油滿,所用材料主要有桐油、豬血、生石灰等,通過加溫,所有材料相互結合後形成防腐、防潮、高強度的地仗灰殼,像骨頭一樣堅硬,緊緊依附在木構件上,對木材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做油滿必須用到油灰。油灰就是用生桐油加土籽面、樟丹粉等熬煉製成。熬桐油對技術要求非常高,熬製師傅必須經驗豐富,熟練掌握熬製桐油過程中相關技術,否則過老的油不能使用,過嫩的油黏結力差、乾燥慢,影響質量。

生桐油經過熬製後成為光油,可以作為彩畫的最後一道工序,罩在繪好的彩畫表面,不僅使彩畫色澤更加靚麗,還可以防潮、防水,對彩畫起到保護作用。

地仗完成後,下一道工序就是瀝粉,然後就可以繪製所需要的各種圖案了。

康獻堂會長要求文化苑內所有建築彩畫必須使用礦物質顏料,嚴禁使用化工顏料。康氏文化苑作為仿古建築,色調安排十分考究。康獻堂會長與任建軍 、巨利軍兩位師傅一起,多次對每一種色彩進行調試,最終選定了文化苑目前所使用的幾個主要色調。

彩畫工序分為“構圖”“做譜子”“扎譜子”“拍譜子”“描譜子”“瀝粉”“上色”“上光”等,工藝十分複雜,每一步都有嚴格要求。

我國傳統古建築的彩畫圖案一般都是以中線為準,使左右對稱,所以首先要找到整個彩畫各個部位的中線,以便後面起稿構圖。

做譜子首先在準備好的紙上按構件的實際尺寸畫出所要畫的圖案,也叫“起譜子”。

把譜子的構圖修整精確後開始用大針沿譜子線均勻的紮出針空,此稱之為“扎譜子”。

拍譜子就是把上面紮好的模版圖緊附在構件表面上,再用布袋將粉包好,沿著紮好譜子上的線進行拍打,使白色粉透過針孔把所構制的圖案複製在構件上。拍出的譜子要準確,清晰,花紋連貫不走樣,為上色打下良好基礎。

瀝粉就是在彩畫上畫突起的線,再覆上明亮的顏色。其目的是為了強調彩畫的主次和描金後圖案的紋理清晰及立體效果。粉瀝出來的線條應該飽滿,流暢,橫平豎直。

在打好的譜子上按要求塗上所需畫的顏色,要求塗色飽滿,均勻,整潔,不虛、不花、不咬色、不掉色。

把整個彩繪工程做好,再做最後的修飾調整,檢查有沒有錯漏的色塊和線條,發現後要及時修正好。

這是整個彩畫的工藝流程,任何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都要認真細緻地去完成。

彩畫的工藝流程如此復雜,對彩畫師的技術要求極高。為了找到一支技術精湛、施工嚴格的彩畫施工隊,康獻堂會長花費了大量心血。他先後考察了湖北、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彩畫師傅,最終選擇了山西晉中任建軍師傅。

任建軍是古建彩畫的非遺傳承人。他13歲就跟隨山西彩畫大師岳俊德學習彩畫技藝,是他的嫡傳弟子。 1980年起,任建軍一直擔任古建築彩繪設計和主畫師,曾參與過掛山天寧寺、長治城隍廟、五台山台懷街、山海關靖邊樓、鎮海樓、正定榮國府、少林寺中嶽廟、甘肅省嘉峪關城等工程。從藝至今獲獎無數,被業界尊稱為“古建築彩繪大師”,巨利軍就是他的徒弟。我們相信由任建軍和巨利軍帶領的彩畫施工隊,一定會以他們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施工經驗,為康氏文化苑彩畫工程提供極佳的觀感和可靠的技術保障。

我們不禁好奇地問,為何建築物上非得要有彩畫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好看?

巨利軍師傅解釋說,彩畫除了可以美化建築、保護木構件本身外,在中國儒家文化影響下,彩畫的圖案、色彩等各方面都要符合“禮”的要求,為彰顯等級而服務。 《禮記》中即記載“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黃”,宋代也明文規定“非宮室寺觀,毋得彩畫棟宇及黔其樑柱窗牖雕柱礎。”,明洪武初年則規定“親王府第、王城正門、前後殿及四門城樓,飾以青綠點金,廊房飾以青黑,四門正門塗以紅漆”。說明色彩的象徵性已經形成禮制,與社會的等級地位相匹配。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彩畫只是其中之一。而康氏文化苑在建造中,非常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掘文化精髓,打造文化高地,力爭將康氏文化苑打造成文化內涵豐富、個性特色鮮明、格調品位高雅的文化景觀,不僅是普天下康氏族人的尋根聖地,也是新時代淇縣的一個文化地標!
 

瓦的前世今生---探秘康氏文化苑的建筑之美.png

 

瓦的前世今生---探秘康氏文化苑的建築之美(之三)

康麗 康氏文化 2023-06-17 16:11 發表於河南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5686.html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在這個生機盎然、花意漸濃的美好時節,行走在康氏文化苑裡,每一個轉角,每一次抬眸,都透出濃濃的中國風。墨綠色的琉璃屋頂、飛簷翹角、雕樑畫棟......,這裡,有古樸厚重的文化氛圍,更有中華民族幾千年凝練下來的東方神韻。

人們在欣賞康氏文化苑建築之美的時候,視線便不自覺地被屋頂景觀所吸引。

墨綠色的琉璃屋脊、吻獸、筒瓦、貓頭、滴水等瓦件組成的屋頂,色調古樸純粹,簡淨無奢,雅緻中透出磅礴,在春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高貴。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對瓦的描述。

在千年的歲月中,中國祖先們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於烈火中燒結成瓦,將瓦疊於椽木之上,一瓦遮頭,為中國人又遮風又擋雨。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材料分土瓦和琉璃瓦。土瓦就是用普通土燒製,質地粗糙,吸水性強,容易漏雨,很多農村老瓦房的屋頂就是用的這種瓦。琉璃瓦是用陶土燒製,上面有琉璃的一面光滑不吸水,良好的防水性可以保護木結構的房屋不受雨水侵蝕。琉璃瓦還耐高溫,因為琉璃瓦本身就是經過高溫燒製而成,所以它的耐高溫效能非常好,能接受長時間的太陽照射。琉璃瓦的顏色多樣,造型百變,裝飾性強,這一點也是現今琉璃瓦被廣泛使用的原因。用琉璃瓦鋪築的屋面,宋式、明清式稱琉璃瓦屋面。康氏文化苑內所有建築都是琉璃瓦屋面。

琉璃瓦是我國陶瓷寶庫中的古老珍品之一。它是用陶土製成坯,先燒製成瓦坯,然後在瓦坯上面刷一層“琉璃”,再進行二次燒製。所謂“琉璃”,就是氧化鉛。先把鉛錠經過高溫加熱融化成鉛水,裡面加上所需的顏料調配後,刷到瓦坯上再次燒製。燒製過程中,琉璃就慢慢均勻地浸在瓦坯表面,灰色的瓦瞬間披上華麗的外衣,變得晶瑩漂亮。

琉璃瓦最早出現於北魏時期,發展到明清時代已經有黃、綠、藍、黑等顏色。康氏文化苑選用的墨綠色琉璃瓦。

對苑區內琉璃瓦顏色的選定、質量的把控,康獻堂會長都煞費苦心。他說,康姓人從始祖康叔開始,做人做事都是秉承嚴謹、低調的風格。所以,苑內琉璃瓦捨棄了張揚的金黃色。經過窯廠師傅前後八次燒製,最終選定了現今的墨綠色琉璃瓦。

為了能夠尋找到質量合格的琉璃瓦,康獻堂會長跑遍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四川等國內十幾家生產琉璃瓦的工廠。每到一處,他下車直奔生產車間,實地考察琉璃瓦的原材料、工藝流程、產品規格等。他發現,國內很多琉璃瓦廠,由於種種原因,拋棄傳統工藝,用現代工藝燒製,從原料土的質量、成分配比、製作流程、“耐熱”“耐冷”實驗數據等方面把關不嚴,燒製出的琉璃瓦從硬度、密度、強度等方面均達不到要求。甚至有的琉璃瓦廠用瓷瓦代替琉璃瓦,外行人很難辨別真假。

康獻堂會長說,質量不合格的琉璃瓦會滲水,損壞房屋木結構。考察中,他還發現,由於淇縣冬天氣溫低,南方生產的瓦容易被凍壞,不適合在這裡使用。為了康氏文化苑,他下定決心要找到質量合格的琉璃瓦。

經過前後三年的苦苦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康會長終於找到了一家瓦廠。

這家琉璃瓦廠位於山西陽城。陽城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燒製琉璃瓦所需的陶土儲量豐富。

經過實地詳細考察,這家琉璃瓦廠從原材料、製作工藝、燒瓦的磚窯到成品、規格等方面均符合要求。

廠長姓吳,脾氣耿直,事業心強。經過多次深入交流,吳廠長了解到康獻堂會長如此奔波勞累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全球康姓族人修建尋根問祖、祭拜祖先的聖地,他被康會長對始祖的真情所打動,堅定地說:“請康會長放心,我們一定為康氏文化苑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琉璃瓦。”

簽合同時遇到了一點小波折。康會長要求瓦的尺寸誤差不要超過5毫米,廠家認為這個要求太過苛刻,承諾不超過6毫米,康會長堅決不同意,他說:“修建文化苑的錢都是宗親們的血汗錢,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費。在瓦的質量方面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這方面我是寸土不讓,絕不妥協。”最終廠家同意了康會長的要求。

在我國古代建築中,琉璃瓦屋面所用的各種琉璃瓦件,種類繁多,名稱複雜,品種五花八門,用途各式各樣,但總的來說,可分為“屋簷”、“屋脊”、“屋角”和“屋身”四大類及各個部位的配飾件。

社會上現行的所謂古建築,屋架全都是用鋼筋水泥製作而成。康氏文化苑內所有建築的屋架,除了樑柱是鋼筋混凝土外,上面的斗拱、檁條、椽子、老角梁、仔角梁全部用的是木材,而且是精選的東北落葉松、樟子松等上等木料。

工程完全按照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設計、建造,椽子上面依次是扒磚、灰背、泥背、苫瓦。康獻堂會長要求,苑內所有建築屋面嚴禁使用水泥。灰背用的是石灰、黃土和麻捻,泥背用的是稻草、麥秸和黃土。這樣,瓦放到泥上,泥承托瓦,即使房屋有震動,屋面也不至於開裂,能夠確保建築屋面在任何環境、任何季節都不會發生滲水、漏雨現象,並且省下了鋼筋混凝土和防水材料的費用。

“苫瓦”是北方土話,就把瓦放到泥背上,也稱作蓋瓦、鋪瓦、裝瓦、圖片瓦。

苫瓦是建築行業對技術要求非常高的施工過程,對匠人們的技術工藝要求很高。每一片瓦的擺放不偏不倚、層層疊疊,屋頂起伏之間,盡展古韻風采。

苫瓦從房坡放轍開始,泥背上先放底瓦,底瓦中間有縫,再蓋上筒瓦。一個筒瓦扣住兩個底瓦的邊,每塊筒瓦的尾部都有一個舌片似的榫頭,它用來與上面的另一塊筒瓦相接,這樣既可以加強連接又可以防止漏水。筒瓦下面用的是麻捻、黑灰(白石灰調成黑色)。用黑灰就是為了跟瓦的墨綠色協調。

筒瓦下面是底瓦,底瓦簷口的第一個瓦叫“滴水”,筒瓦的第一個瓦叫“貓頭”,康氏文化苑屋面貓頭上面的圖案是康氏圖騰。

苫瓦第一行叫“開隴”。開隴從中間開始,往兩邊分,開隴師傅絕對是施工隊中技術最好的那位。一個屋面開多少隴,用多少瓦,都要提前計算好,做到心中有數,苫瓦才能不多不少,不至於造成瓦的浪費或者缺少。

苫瓦要“下稀,中稠,上密”,而且都要恰到好處,這就要考驗開隴師傅的技術。

開隴的第一行瓦稱為水隴,即流水的瓦隴。筒瓦則稱為旱隴。

筒瓦必須把水隴的瓦壓緊,以免瓦往下滑脫。所以在古建築裡面有先挑脊和後挑脊的做法。先挑脊的時候,底瓦腦口的瓦是由上層的筒瓦扣壓。筒瓦如果壓不緊下面的瓦,就容易發生滑脫,造成屋頂損壞。

康獻堂會長欣慰地說:“康叔祠第一隴瓦是我親自開的隴。第一隴瓦是水隴,中心很重要,中間的瓦是我苫的。而且挑脊有九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由我先做個樣子,再讓其他師傅比著幹。而且每一道的第一個都是我親自動手,這是我對始祖康叔的一份心情,所以開隴我責無旁貸。”

康會長還說,每開一隴都要把腦瓦底下的泥淘乾淨,裡面裝滿黑捻灰,然後把瓦放上,這樣才能粘接牢固,不會脫落,更重要的是瓦與瓦之間有黏性,保護瓦不會撞爛。撞瓦很講究力度,發出的聲響應該是“剛剛”的。最後的幾片瓦都要鋪上石灰,然後再用撞桿撞緊以防滑脫。

每一行的底隴瓦苫完校正無誤後,再在兩個底隴的中間扣上筒瓦,用線校正,再用黑色的石灰把筒瓦的兩邊粉平壓光。

屋面瓦全部鋪完後,要把瓦面上的污染清掃乾淨,再檢查一遍,確保無質量問題才算完工。

苫瓦是技術和藝術的融合,要專注、不怕枯燥,才能鋪出平直均密的效果。瓦苫好後,要順看、橫看、斜看都是一條線,不管東西南北怎麼看,線條都如向日葵的籽粒一樣排列順直,這才是把瓦苫成功了。

中國傳統建築的營造,除了有巧奪天工的技術,還需要有大國工匠的匠心。康氏文化苑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每一處都能讓人感受到古建築的非凡魅力,都傳遞出華夏先祖的博大智慧!

 



禮讚康氏文化苑建築之美

藻井,古代建築中的藝術精華 —— 探祕康氏文化苑的建築之美(之四)

康媛 南陽市康氏文化研究會 2023-12-28 16:31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5818.html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53/5818.html

漫步在康氏文化苑宏偉的建築群中,當你欣賞苑內碧瓦飛甍、雕梁畫棟時,你一定會看到屋頂中 央穹頂的構造和那個精美華麗的藻井。

走進康叔祠大殿,擡頭仰望屋頂正上方,只見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爲斜坡,由細密斗拱承託向上隆起呈“井”狀,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彩繪,成爲下大頂小的倒置鬥形。中心方井之內是盤“龍” 浮雕圖案,周圍飾以康氏圖騰和龍草和璽彩畫的斗拱,層層疊疊,如傘如蓋,極盡精巧,給人以高遠深邃的感覺,這,就是藻井。

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屋內頂棚的獨特裝飾部分,它是天棚的一種獨特造型。大部分藻井就像一種向上隆起的“井”,也像一把撐開的雨傘。按照形狀,藻井可以爲方形、圓形或者六角形、八角形,由層層斗拱承託,上面都繪有花紋、彩畫、浮雕。

在中國古人看來,屋頂不只是遮蔽天空的作用,它還是“技藝載道,道藝合一”的地方。一架架古代藻井,一處處美麗穹頂,極盡精巧,富麗堂皇,承載的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建築藝術。

爲什麼稱之爲“藻井”呢?因爲中國的傳統建築多爲木結構,防火爲造屋之必須。井中有水,水能克火,富有想象力的古人,便把“井”搬上了屋頂,連水中的蓮花、水藻都一榮俱榮“長”上了屋頂,就是希望能借以壓伏火魔的作祟,以護 祐 建築物的安全。

藻井的造型是上圓下方,契合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如此穹然高起,如傘如蓋的造型表現出古人對天的敬畏和崇拜。不是所有建築都有資格把天花板修建成藻井的樣式。藻井,一般只用於最尊貴的宮殿和建築物,象徵天宇的崇高,具有神聖的意義。例如宗教建築的神佛造像之上,或者宮殿寶座的上方,是中國古建築中天花板的最高存在形式。唐代就有明確規定,非王公之居,不能使用藻井。

康氏文化苑中軸線上的康叔祠、思源堂、衛君堂、和集堂都設計有藻井。藻井雖精緻華美,但構造複雜。

為了能夠建造出美輪美奐的藻井,在康氏文化苑開工的五年中,康獻堂會長一直都在四處打聽,尋找有經驗的木工師傅,怎奈臨近縣市範圍內都苦苦尋找不到。就在2022年的十二月份,康會長聽朋友介紹浙江東陽的木工會製作藻井,就千方百計聯繫並多次打電話溝通。東陽的師傅一聽說康氏文化苑在淇縣,就以距離遠、不方便爲由,婉言拒絕了。

後來在康會長的多次懇請下,他們才答應包工包料,在東陽做好後拉到文化苑安裝,但是造價太高,康氏文化苑無法承受這麼高的報價,只好忍痛作罷。就在一籌莫展時,康會長突然想起了正在工地上彩繪的任建軍師傅,任師傅在山西德高望重,他的三弟、四弟都是手藝高超的木工。而且山西晉中是古建築之鄉,他們應該懂得藻井工藝。

想到這裡,康會長馬上去找任師傅詢問,任師傅答應給問問。果不其然,任師傅的三弟會做藻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任師傅的三弟也是厚道純樸之人,他於四月二十五號領來了兩個師傅,經過溝通後,康會長決定把文化苑藻井工程包工給他們。但帶隊的王師傅開價仍然太高,經協商,康會長讓王師傅在這裡作技術指導,文化苑組織木工具體去幹,每天給王師傅開500元工資,王師傅爽快地答應了。

到此,康會長終於鬆了一口氣,這個困擾了他五年的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至今,康叔祠、思源堂、衛君堂、和集堂的屋頂藻井已經完工,達到了預期效果,而且只用了浙江東陽報價的三分之一。

藻井美輪美奐,建造起來卻不容易。康獻堂會長介紹,藻井的工藝非常複雜而且大爲講究,這種結構不用一顆釘子,只利用榫卯相互卯合,各種樑檁穿插結構,就能將藻井堆疊而成。木構件上凸出的部分叫做榫,凹進的部分叫做卯,榫與卯咬合,才能牢固異常。藻井構件的製作要求非常高,在砍斫、墨線、開榫、鑽孔每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木紋的方向、開榫的位置和孔徑大小都不能有毫釐誤差。

康獻堂會長說:“做藻井猶如站在腳手架上做針線活,對匠人們的技術工藝要求非常高。工匠不僅要具有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 , 而且還要有嚴謹、細緻、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沒有高超的技藝是無法完成的。”

當歲月沉澱,繁華落盡,我們所仰望的是先人的智慧,這智慧如嫋嫋歌聲餘音繞梁。

各位宗親,如果您以後來到康氏文化苑,請別忘了擡頭觀賞一下穹頂中央那個精美華麗的藻井,用心靈和古人來一次溝通對話。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