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灩泉先生日治明治41年出生於宜蘭縣頭城鎮,字健全、號在山、又號海秋、別署無為、晚號健秋山人,為台灣重要書畫名家。


    自幼受父教以書法,受母誨之畫理。昭和七年遵母命三返中國訪親,遍遊神州名山大川,遺碑真迹,歷覽無遺。


 


    從龍岩鄭筆山、鷺江歐陽楨、蘇警予諸耆宿遊,專攻書法。而詩文之造詣甚深,猶好金石音樂。惟以書法窮研,力求上溯周秦,下迨漢魏唐宋,凡石皷、鐘鼎、篆隸、六朝、真草諸書,工兼各體,無不畢備。


 


    民國29年,康先生參加日本全國書畫大展一躍首獎,搏鑒家之稱賞,馳名國際。名詩人  曾笑雲詩云『紙上雲烟筆底神,分明八法自全真;心勤硯尚磨殘鐵,首賞杯還重縷銀。墨海頹波憑挽起,蘭亭遺帖亦同珍,為君喜更為君慮,戶限防穿乞字人』。



    同年八月載筆南行,受駐菲大使陳之邁等67七位名士推崇,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父子書法展,文化界人士紛紛撰文賀詩於報章備加稱譽。


 


    康氏將父子作品65件獻交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並將義賣所得新台幣62萬餘元盡獻勞軍,足見康氏愛國之熱忱,稱之為『愛國書家』不為過矣!


 


    今適逢  先生百歲誔辰,亦是  先生為八二三炮戰義展50週年,鄉親先賢力薦將  先生遺墨再度展出,以推展書法文化藝術。



































蘭陽 康灩泉先生大事記                                                          



康灩泉先生福建漳州府漳浦縣浮南橋康氏,世居宜蘭縣頭城鎮。



 

族風:頭城康氏三房羌公長子秋國,號懋華,清光緒年間生員。參加枕山「棲雲別墅」文酒擊缽,輒獨步群倫。乙未,清廷割台,日軍入蘭,懋華起倡抗之;田宅毁失,返歸漳浦原籍,懋華文采彬彬、氣節凜然,蔚為頭城康家之族風焉。


 


家學:先生父阿九公能詩擅書,尤愛臨九成宮率更體。先生母林氏妹娘, 7歲入私塾,讀書12載,漢學詩文外,兼學畫,尤擅閨繡。


 


出生:先生於日明治41年(1908)戊申 十二月十七日亥時,生於蘭陽之頭圍(城)。


 


啓蒙:先生自述童年「受父教以書法,受母誨畫理」。童年臨摩母氏刺繡畫,奠定其書畫基礎。


 


受學: 1917年頭圍十三行盧家,設「就正軒書院」於喚醒堂,聘里人碩學吳祥輝以教螟蛉孫纘祥,街里向學者從讀焉,先生於是時從吳師讀漢文。


 


19歲(1926):先生習字,初規撫唐宋各帖,後臨漢魏六朝諸碑。


 


23歲(1930):庚午元月六日,頭圍「登瀛吟社」歡迎台北林清敦、鄭文治、黃笑園三位先生舉行撃鉢會,先生有「捕蛤舟」詩。


 


25歲(1932):先生奉命返漳浦認祖訪親,此後五年間,先生三返福建,經商外,從龍岩鄭筆山,鷺江歐陽楨等名家學書。期間遍遊名山大川,歷覽名碑真蹟,或臨摩,或蒐集名人真蹟拓本。所涉上溯周秦,下逮漢魏唐宋,手摹心會,書藝大進,凡石鼓、鐘鼎、篆、隷、真、草諸體,無不兼工


 


33歲(1940):昭和1512月,先生以去歲己卯秋所書作品,參加日本南洲書畫協會主辦之全國書畫大展覽會,膺「特選金賞」奬。


 


36歲(1943):昭和18年,太平洋戰起後,日人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逾烈。先生與盧纘祥、林才添、游  籐等,以日人嗜書道為餌,舉開「漢文書道講習會」,創立「八六書畫會」,藉維漢文化於不墜。「八六」者,取其書有八體、畫有六畫之意,設詩、書、畫、樂、雕刻五部。創會之初,台日學員四十餘名。翌年舉開展覽會,轟動一時。


 


37歲(1944):戰事逾烈,領台日軍欲以十萬元(日幣或舊台幣待查)為目標,商請 康先生舉辦書法展募款,七萬元做為濟助戰後孤兒,二萬元為潤筆費,一萬元貢獻日本皇軍。先生認為此舉與漢奸無異,是故數度裝病推辭。(時年康先生月薪31.5)


 


38歲(1945):日本戰敗,先生與盧纘祥、林才添等組「光復同慶會」,先生任副會長。


 


40歲(1947):台局混亂,先生毅然放棄『華僑』優越身份。認同台灣,甘願改等身份之台籍。


 


41歲(1948):先生赴江蘇鎮江投資「蒸氣碾米廠」,生意頗佳。翌年,共軍渡江,先生倉促棄廠返台。


 


44歲(1951):辛卯春,先生參加宜蘭縣春季聯吟大會,以「新柳」題詩中左元。


 


51歲(1958):8月,先生四弟金波率蘭陽「宜春園歌仔戲團」赴菲律賓公演。


     23日,金門砲戰爆發,先生擬以書法義展勞軍,得駐菲大使陳之邁之贊許,旅菲藝文大家蘇甦撰文推介;國內則由于右任、賈景德、林熊祥等書界大 老領銜書介先生之書法。


 


52歲(1959):元月8日至11日,先生假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大禮堂舉辦平生唯一一次父子書法展。四天展期,義賣得62萬餘元,盡獻勞軍。


 


53歲(1960):頭城八六書畫會,於是年926日擴大規模,成立總會,名為「宜蘭縣八六書畫會」。先生自是以後,巡迴於各鄉鎮,義務教導書法,  前後達十餘年。


 


56歲(1963):癸卯歲,先生創作「飛白」體書法。


 


57歲(1964):6月,詩醫陳進東任宜蘭縣長。八年任期間,蘭陽詩壇更形活躍, 先生以「宜蘭縣八六書畫會」會長,積極參預,時與陳進東、林義德有「詩壇三劍客」之稱。


 


60歲(1967):丁未歲,先生為台北行天三宮書寫「南宮孚佑帝君心經」、「宋文國公正氣歌」、「浩然正氣」、「護國佑民」…等,並為撰書柱聯。


 


62歲(1969):先生應陳保宗校長邀,於蘭陽女中義務教導書法,前後凡三年餘。


 


64歲(1971):6月,先生創設「頭城禮樂學會」,從事傳統祭典禮樂之調查、研究與改進,負責蘭陽每年祭聖大典與重要神廟祀典之禮樂。


 


72歲(1979):先生夫人發心濟助清寒學子,請先生大書「佛」字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刻製為石碑,欲以此碑拓本義賣助學。


 


75歲(1982):先生於庚寅重陽草嶺登高,欲仿西安碑林建「草嶺碑林」之構想。


     屢向宜蘭縣政府建議,皆未獲廻響。迨陳定南就任宜蘭縣長,以該構想深具意義,乃列為宜蘭縣觀光發展計劃之重點,進行規劃。(後以生態環保問題,計畫乃寢。)


 


77歲(1984):815日,先生應林義雄先生之請,節書「華嚴經」一節與之。


 


78歲(1985):先生應陳定南縣長堅請,於初夏大書「草嶺碑林」四大字,此為先生辭世前之絶筆遺墨。是年1020日,先生以病辭世。


 


學藝:先生之藝文,書法為其專攻,亦能畫,旁及金石、音樂與詩聯。先生畫不多見,偶一為之,具見文人筆趣。金石則工於篆刻,圖章皆自刻者。 詩聯雖為先生藝文之餘事,然晚年每日吟唱詩文,樂在其中。


 


風骨:先生稟性剛稜誠摯,重然諾,具燕趙俠士之風。守貧樂道,不畏強權;自號「在山」乃取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自勉。不干仕祿,不權貴遊,獨與講民主、争自由之鬪士,交稱莫逆。


      先生早歲具民族意識,日治時期不與日人周旋,屢赴中國訪親、認祖、問學、營商。戰後,目睹時局,毅然認同台灣,回歸台籍,服膺民主、自由,一以正義、公道為依歸;安居舊巷,既不鬻書,亦不求顯達。


 


傳承:先生書畫受父母之教,代有承繼家學者。先生並義務於蘭陽教習書法,桃李滿天下。如學生周澄教授所創辦的「蘭心畫會」、「春聲畫會」及學生黃朝松老師的「金同春書會」。已故蘭陽名藝術家楊乾鐘老師,念先生


      義務教學蘭陽子弟之風,生前亦效法先生之行。


 


長子介珪:字錫爾,號小山。受家學薰陶,書、畫、雕刻,承先生之學。屢獲書法展覽奬,1961年獲第二十三屆日中文化交流書道展覽會特選受賞,融書法、雕刻、生理於一,以製刻匾額為業,有「蘭陽第一匾」 之譽。


 


三子劍鳴:號小淵。亦受家學之教,迭獲中外書法展奬,1963年獲日本教育書道聯盟會銀賞受奬。


 


五子 莊:號小為。四歲能懸腕作窠大字,童年、少年時期參加書法展皆獲大奬,1963年,時年14歲,獲第八屆日中親善教育書道展特選,第二十四 屆日中文化交流書道展覽會學生部金奬、第十二屆日本全國學生書道展特選金賞等三項大奬。以雙腕齊書、作擘窠大字為其書藝絕技。


杰:字不為,介珪之四子。幼承家學,既長轉炙多師,書風求變。


 


懷:字虛谷,介珪之五子。幼年未曾受家學教以書法,既長,自習學書。數年後有成,始為父、祖所悉,見其作品大異之,謂假以時日必能超父越祖云。其書法兼擅父祖所工各體。其二子亦學書,康家書藝家學,自阿九公以降,已傳至第五代矣!


 


    實則先生五子皆能書。長子介珪之五子,亦皆擅書,而次子濟時與伍子懷,復能詩,濟時更工聯與吟唱。先生一門書香傳家若是,可謂至矣!      


 


    先生素有「蘭陽第一筆」之美譽,然先生觀求字人,其人不正不書,其文不順不苟,雖高官顯貴,一字萬金不為焉。  


    康先生及長子介珪之書作聞名中外,已由宜蘭縣教育局列入小學本土教材。



圖文感恩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t850683/12579346


http://imgcache.qq.com/qzone/client/photo/swf/vphoto.swf?uin=765981676&fid=422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