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聖先師」就是「倉頡」。

 

 

倉頡,尊為「制字先師」,或稱「制字先聖」、「倉頡聖人」、「倉頡至聖」、「倉頡先師」,也稱「左史倉聖人」。 農曆三月二十八日 為倉頡的誕辰。

 

 

相傳中國文字是倉頡創造出來的,他是古代伏羲時的史官。後人為了感念他的偉大貢獻,從南北朝起就將他和“至聖先師孔子”同時敬奉。有一次,倉頡登上陽虛山〔現在陝西省雒南縣〕看見一隻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他看了覺得很稀奇,就仔細的研究起來了。看來看去,他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尋的。於是就想:既然花紋都能表達意思,那麼如果把人的想法用一些符號表示出來,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嗎?

 

 

接著,倉頡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及草木器具的形狀,然後根據自己從大自然觀察到的這些景物,描摹繪寫了各式各樣不同的符號,並且為每符號定下它所代表的意思。後來他按照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之後,人們倒也能明白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於是倉頡就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據說,倉頡造字成功的那一天,發生了怪事:白天下粟如雨,晚上鬼哭魂嚎。為什麼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了文字之後,從此人們可以自由傳達心意、記載事物了,所以天上下了粟米給人食用,做為慶賀。那為什麼鬼魂要哭嚎呢?因為妖魔鬼怪看到人類有了文字、有了智慧以後,就無法再任意地愚弄、操控,也就是它們將要失去衣食父母了,所以只好抱頭痛哭了。

 

 

倉頡第一次造的字還不是很完備,加上經過蚩尤戰亂後文字有了許多的遺漏。而若要廣泛垂教,沒有詳明的文字實在是一大缺憾,於是黃帝召集大臣詢問何人能使文字更完備時,有一個大臣回答:「相傳六書字法是伏羲時的史官倉頡創造出來的。聽說他後來避入陽虛山修道,至今已經不知多少歲了,如果能請他出山的話,文字可興也。」

 

 

黃帝於是準備了馬車和貨幣等厚禮到山中親迎倉頡,倉頡感於黃帝的至誠,就和黃帝一起下山了。當黃帝問到六書字法時,倉頡說:「星辰緯、流水落花,即是天地之大文章也。」黃帝聽到後知道倉頡可以使文字興盛起來,因此不但以上賓之禮待之,而且還特地造了一座館舍讓他能潛心研究“天地之大文章”。倉頡為了使後人能更清楚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以利廣泛流傳,就把文字由古文變為篆書,然後頒行天下。這就是中國流傳五千年漢字的由來。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也是創造文字制書的始祖。

 

 

倉頡當時造書頗為艱巨,勞心勞力,更是細密構思,才有這樣偉大的成就。

 

 

 

據說中國造字的人除了倉頡之外,還有協助倉頡造字的「誦聖人」。誦,又作頌,在黃帝時代,沮誦做左史,倉頡做右史同心協力創造文字,可是人只知道蒼造文字,而很少有人如道「誦聖人」。

 

 

中國陝西白水縣史官鄉有座倉頡廟,近一千年前的東漢年間此廟已具有相當規模,以歷代皆有增修,大廟包括前殿、正殿、殿、鐘鼓樓等。殿正中供奉倉頡神像,與眾不同的是神像有四只眼睛,這是根據古書「蒼四目」的記載塑造的。

 

 

傳說倉頡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神人,他的品德高尚,長著四只眼睛,神光四射,具有遠超常人的特異功能,能看得更多、更遠、更清,因而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倉頡「生死能書」,發明了文字。

 

 

有說他見了鳥獸在地上留下的爪蹄痕跡,心有所思,而創造了中國的象形文字。

 

 

他的名字和造字功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在許多古籍中,倉頡大概是個整理古代文字出過巨大貢獻的人,或者說他是許許多多文字創造者的化身。

 

 

中國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了圖書文字,以逐步演化成了真正的文字。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遺存至今的尚有三千五百多字,甲骨卜辭記載了當時人們的種咱社會活動。文字的形成標幟著人類進入文明的門檻,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自然要感謝和頌揚文字的創造者,是出現了造字神話和造字之神倉頡這個傳說人物。

 

 

其實,造字是人類社會進化中的群體成績,非是靠一個天才人物的獨家創造,而是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當然,其中也不乏聰明智慧之士,總結廣大群眾的集體創造進行不懈地整理、加工和提高。這些人對文字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蒼就成了一個突出的代表。

 

 

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標志,一個里程碑,然而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倉頡造字,夜有鬼哭」。文字誠然代表了文明,文字獄卻代表了黑陪,更有秦始皇書之舉,唯褻瀆神明,尤其對不起祖宗了。

 

 

文章引用:yahoo >知識>社會人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10704078

倉頡造字的故事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 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裏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 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 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挂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 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挂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 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 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裏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康淳菁 的頭像
    康淳菁

    康莊大道~康氏有情天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