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康阿滿學佛的故事.jpg

 

閱覽信佛、學佛、行佛一文真感動!
隨喜康家阿滿姐妹分享精進成長的喜悅!
願諸佛菩薩護佑闔家平安諸事圓滿吉順!
南無阿彌陀佛!

◎信佛、學佛、行佛
文/台中惠中寺/康阿滿


小時候,廟宇是家鄉里民的信仰中心,舉凡婚喪喜慶等大事,都要經過王爺允許,農務莊稼的播種及收成也要請示神明,而廟埕不僅可用來曬榖物,更是我幼時與童伴集合玩耍的地方。隨著年歲增長,我心中開始有了疑問,人為何會生?為何會死?不識字的母親總是說,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人生我、我生人,代代相傳。


這樣的回答,並沒有解決我的疑惑,這不解的種子,就埋藏在我心中,直到一年過年,母親帶著我們姊妹,到一間寺院吃素齋後,終於有了萌芽的跡象。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那美味的素齋多麼令人流連忘返,爾後,我每年都期待著過年去那裡,長大以後,我也時常吵著要去寺院,目的是享受佛門寧靜安詳的氣氛。


後來,我在求學工作時,遇上姻緣而建立了家庭,人生至此進入下一個樂章。一九九四年,大兒子即將滿周歲前夕,生病發燒咳嗽不止,看病返家途中,在台中工業區的建築物外觀,看到斗大的「佛光山東海道場」看板,帶著探險的心情前去。一進門,迎面而來的,是佛光山年輕、溫柔的法師,他歡喜親切的招呼第一次拜佛的我們。這讓我再次想起了兒時那份歡喜,這次的因緣,開啟了我日後信佛、學佛、行佛的學習旅程。


如果說兒子是度我進佛門的契機,那女兒就是讓我更用功修行的動力。三十六歲那年,我當上了高齡產婦,連續躺平一星期後,我想到先生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兒子,實在辛苦,這並非長久之計,便開始與肚子裡的小孩溝通,請他跟我一起誦經持咒,說也奇怪,一星期後,不適舒緩許多,恢復了以往的生活。
爾後我每天持誦《金剛經》,相對於懷大兒子時只聽《普門品》,為此,兒子常笑說,自己不比妹妹聰明,是因為媽媽懷他當時不用功。兩個小孩的教育方式,也因學佛前後而有了不一樣的方法。前者打罵,後者以故事引導、共同討論問題解決之道。


而後自己每日定課,我學習以說故事弘法,並積極參與佛光會助念、接引同修參與護法金剛。協助佛光大學教育基金募款,參與認捐教室的功德,我傻呼呼地也勸募了半間教室。


同修在惠中寺草創初期,整天都忙著道場事務,家中的事業和孩子照料的重擔,便落在我身上。二十年過去,同修在佛光山、佛光會的事業裡,也一路成長,而今是佛光會中區協會長、人間福報記者、監獄布教師,也是深入校園講座的檀講師。


十年前女兒進小學就讀,我為了陪伴小孩而進入校園說故事,當時惠中寺正好為了推廣閱讀,舉辦了書香媽媽的培訓,我歡喜招募了十餘位家長,服務於大肚山上三間小學,利用晨間以故事推廣三好,除了推廣人間福報,也實施讀報教育,三年前,亦開始推廣雲水書車到校園傳書香。


二○一二年,分會會長苦無人選,我在與同修促膝長談後,決定承擔會務。為了帶領讀書會,須閱讀許多文章、為了宣講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參加宣講員考核之外,也深入閱讀人間萬事叢書,應用在生活中做體證。


學佛前,我對世俗物質有極高的追求欲望,對人我觀感非常在乎,覺得面子很重要,對父母情執放不下,對兒女成績更是百般計較,凡事自認為很努力,覺得老天不公平,拿在手裡、看在眼裡、還想在心裡,時常負面思維。


學佛後,說故事的學習,會長的歷練,讓我慢慢探究自我的內心世界,觀察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因為深知因果的定律,不再強求回報,隨遇而安地面對任何事,不再固執己見,隨緣隨眾、盡量調整自己。


面對家人的生、老、病、死,開始學會豁達、祝福;面對怨、憎、恚的人事物,盡量慈悲對待,明白事情角度是多方的,事情解決方法有很多種。我說話的語氣和緩柔軟了,明白沉默並非弱者、忍辱是承擔的力量,歡喜學佛、增長智慧,才能得到自在的人生,如同「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爾若精彩,天自安排。」


自我檢視,才知自己的不足。父母給我人身,而星雲大師、佛光山、佛光會則是我法身慧命的父母,讓我的人生充滿色彩,以肥沃的養分滋養我。一路走來無數貴人提攜鼓勵,我無以回報,謹撰此文供養大眾,願我的故事能鼓勵更多人,和我一起繼續在菩提道上共同精進。


本文轉貼自FB佛光出版社
──摘自《學佛前後小叢書11磨練 享有成長的喜悅》
學佛前後小叢書,敬請分享您的故事,並隨喜助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