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献堂会长在会上发言.jpg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2016年宗親聯誼情況回顧暨2017年工作安排
 

作者:康獻堂 日期:2017-05-03 10:16(轉貼自中華康氏網)

各位宗長、各位宗親:

    又是一年春光好,玉蘭之鄉迎宗親。 2017丁酉年是個大吉年,也是我們建設文化苑的關鍵年。今年,黨的十九大要隆重召開,雙春又閏月,“金雞報曉”,我們定要“聞雞起舞”,全力做好研究會各項工作,確保文化苑今年擇吉日順利開工。這也是今年宗親聯誼會的中心議題。在此,我代表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向為了實現康姓人的共同目標,肩負各地族人重托,前來參加宗親聯誼大會的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

    按照會議的議程,我受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委託,向大家匯報過去一年的活動情況,並就2017年活動的總體思路和中心工作做出安排。敬請各位宗長、宗親審議並提出寶貴意見。


 一、過去一年的回顧

    (一)文化苑建設的前期準備基本就緒

     2016宗親聯誼會以後,在鶴壁市和淇縣兩級政府的直接關心支持下,全國宗親同心協力,文化苑建設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獲得實質性階段成果。 531日,我與吉堂、玉慶等同往淇縣,代表研究會與淇縣政府辛守勇副縣長簽訂《古衛國康氏文化苑建設合同》後,即聯繫湖北佳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餘銀華總經理,著手建築設計。 63日,我帶研究會有關人員前往餘銀華總經理施工地陝西鎮安,就文化苑整體建築設計與他進行深入探討。 920日,我與餘總、吉堂、軍堂一起前往淇縣,在張文成副縣長、縣政協原副主席燕昭安等引領下,先到鄴城博物館考察其仿古建築,再赴朝陽山實地勘察。 1115日,我又與研究會相關人員一起,再赴陝西鎮安,就設計細節和余總切磋,11月底建苑藍圖初步繪就。

    1217——18日,研究會在鶴壁成功召開了“古衛國康氏文化苑建設方案論證會”,鶴壁市和淇縣有關領導、當地專家學者及各地宗親代表,共70多人與會,經大家充分論證,建設方案獲得一致通過。與會宗親不僅紛紛表達了樂於奉獻和熱切盼望開工的意願,而且康維海等一批年輕企業家,還就進一步做大做強康氏文化產業,提出了新的運作模式。更讓我難忘的是,衛軍宗親的姑家表兄王延年也聞訊特意到會,並深情表態,自己身上流淌著一半康姓血液,也要盡其所能為文化苑建設捐款。現在,苑中各建築物的造價估算都已核出,提供給大家參考、選建。可以說,建苑淇縣的前期準備工作2016年已經就緒,萬事俱備,只待今年擇吉日破土動工,以此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二)康氏文化研究會的影響不斷擴大,全國又新增研究會13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研究康氏文化,追溯支系播遷,搭建聯誼平台,促進社會和諧”的宗旨,已成為天下康姓人的普遍共識,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宗親加入其中,新成立的研究會不斷湧現。截至2016年年底,各地又陸續成立研究會13個,全國的康氏文化研究會總數達260個(其中省級研究會5個,市級研究會20個,縣級研究會235個)。

還有部分研究會依照《研究會章程》適時進行了換屆選舉或必要的人員調整,為研究會補充了新鮮血液,使研究會活動更加活躍、更接地氣。廣東省研究會換屆以後,專門組織人員先後赴湖南、江西考察聯誼,產生了積極影響;今年3月初廣州預備會的精彩舉辦,更彰顯了新一屆班子乾事創業的精神風貌。

(三)宗親聯誼廣泛深入開展

2016年,各地宗親聯誼活動的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讓更多的族人感受到康氏大家庭的溫暖。

——2016110日,應台灣康氏宗親會理事長康義勝邀請,我與研究會名譽會長康憲章、副會長康文良,四川省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康海林、福建省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康躍金、副會長康躍華,及康斌、王俠、康佔榮、康敬堂、康吉甫等宗親一同赴台,參加台灣宗親會成立三週年慶典,並代表研究會和大陸宗親熱情致詞、贈送禮品。為共建兩岸“幸福康橋”注入新的動力。

同時,韓國信川康氏大宗會顧問康才業、副會長康逸煥、常任理事康炳勳等38位宗親也參加了慶典。兩國三地宗親歡聚寶島,共商康氏文化發展大計,一起祭拜了列祖列宗。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感動著每一個康姓人。

     ——去年423——24日隆重舉行的宗親聯誼會規模空前,內容豐富,成果喜人,反響熱烈(這也得益於貴州仁懷市預備會的充分準備)。來自韓國和台灣、香港及大陸各地的與會宗親達四百餘人。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文成到會祝賀,對康姓人在淇縣建設康氏文化苑表示大力支持。我在大會發言時,鄭重承諾認建始祖殿(康叔祠),甘願做出無私奉獻。與會宗親對《康氏文化苑設計方案(文字說明)》進行熱烈討論後,又作大會發言,表達了同心協力共擔重任的家族共識。大會特邀三位健在的抗戰老兵康成安、康建平、康紀忠做代表,光臨大會接受了康氏家族對抗日英雄的崇高敬意。大會表彰了2015年度的22個模範研究會和33位模范宗親,授予湖南瀘溪李成香“康家好媳婦”榮譽稱號,在康氏家族和社會各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大會還增補了年輕有為的副會長、副秘書長,增補各省分會會長為總會副會長。

   ——去年104日,湖南康氏文化研究會籌委會主任康叔南一行來到南陽,我和作法、康建、吉堂、明堂等與湖南宗親親切座談、聯誼,並就康氏文化苑建設相關事宜,作了深入交流。

   ——去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研究會先後派吉堂、明堂和先甫等人赴河南、河北、福建、山東、湖南、江西等多地,慰問抗戰老兵和拍攝《致敬康家抗戰老兵》、《康氏宗祠》外景,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難得的聯誼良機。其中,我10月份曾隨攝製組到江西,對此感受頗深。

    ——去年1012——14日,我前往陝西武功,與康海後裔、新疆建設兵團原副司令員康克儉宗長,及陝西宗親康俊欽、康斌等一起,參加了武功縣舉行的康海文化研究座談會。獲得康海文化研究相關資料的同時,也加深了與陝西宗親的情誼。

    同時,2016年各個地方研究會的宗親聯誼活動也有聲有色:(1 2016年春節期間,各地宗親借歡度佳節之際舉行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收到良好效果。湖南武陵研究會丙申春節聯誼,成果令人欣喜;河南宛南康莊舉行宗親團拜,親情濃郁感人;江西於都、山東東平以及福建、廣東等多地研究會都在春節時舉行了宗親聯誼。 (2)各地宗親通過清明祭祖、編修族譜等活動增進了解,加深情誼。我在清明節參加了湖南永州零陵宗親為遷永始祖立碑祭祀典禮,深受感動;福建宗親清明祭掃康朗公陵墓,場面壯觀;川東北研究會舉行清明祭祖聯誼會,氣氛熱烈;武陵宗親清明舉行宗祠奠基典禮,聯誼形式新穎;山東東平宗親以建祠、修譜促聯誼,皆大歡喜;陝西安康宗親為先祖修墳立碑,虔誠祭拜,情暖人心;… …(3) 四川省研究會先後於57日和820日兩次召開會議,部署工作,調整機構,有力促進全川的宗親聯誼。 (4) 河南鄭州研究會組織宗親先後到禹州康城遺址、康百萬莊園考察參觀,聯誼形式多樣,值得各地借鑒。 (5 619日,山東省首屆宗親代表聯誼會隆重舉行,盛況空前。 ……類似的宗親聯誼活動,還有很多,我不再一一列舉。

   (四)尋根路上佳音不斷

2016年,借助《康氏文化》和“中華康氏網”發布尋根信息,加上各地研究會搭建的平台和廣大宗親熱情幫助,尋根路上不斷有佳音傳來,給尋根溯源的宗親帶來莫大的精神慰藉。

1、《康氏文化》全年在“尋根聯誼”欄目共登載個人尋根信息30則,為江西泰和康氏右派(國弼公位下)尋早年遷徙異地的宗親後裔發布信息3期,並刊發了7篇有關尋根的報導文章。同時,“中華康氏網”又實時聊天溝通,為尋根的宗親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2、江西新余康氏宗親,在得知本支系根於福建永春,是先祖明友公於1651年外遷來贛之後,於321日,組織13人的謁祖團並帶著族譜回永春聯譜謁祖,實現了認祖歸宗的夙願。

3、廣東興寧族人為弄清自己的根系血脈,去年春組織一支14人的尋根團,前往江西泰和查詢線索,儘管未確認究竟是大將軍還是三將軍的後代,但祖根地宗親的熱情接待,讓他們堅信尋根目標終能實現。

4、陝西安康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康建國帶領忠雲、厚清等宗親,不辭辛苦,驅車長途顛簸於秦嶺山地,尋訪本支系外遷的宗親,給外遷異地的宗親帶去根親的深情厚誼。特別是尋到先輩因躲壯丁改姓的劉忠實,他那番改姓不改字派的話語,讓人唏噓感嘆!

52016年宗親聯誼會上,山東鉅野康思儉和安徽潁上的康法陽等,意外發現兩地宗親本為同宗。潁上康氏才明白本支係是早年從鉅野遷出的,長期苦苦尋根終得償願。 527日,鉅野宗親在熱切的期盼裡,終於迎來潁上族人認祖歸宗的大團圓。兩地宗親像歡度節日一樣沉浸於宗親相認的由衷喜悅之中。

6、去年116日,74歲的四川江安研究會會長康世榮,肩負宗親們的重托,為編修族譜,弄清楚本支係作為三將軍後裔的元末明初以前的世系,乘長途大巴來南陽查閱研究會所存族譜,再赴江西尋根溯源。他在這裡查看了我從北京購來的《南康康氏房譜》,從中獲得了期盼已久的重要信息,得以理清自己的支系根脈,填補了江安原譜缺失的內容。世榮宗親離開南陽時,一再向我和研究會人員表示謝意。

 反觀這些尋根成功的事實,我更深切地體會到,開展尋根溯源,

離不開各地研究會的積極引領,離不開研究會牽線搭橋的紐帶作用,我們必須倍加珍視和進一步加強研究會建設。

(五)《華夏康氏》再續新篇


去年,《華夏康氏》攝製組先後六次分別到福建、江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南等地採訪、拍攝,續寫“致敬康家抗戰老兵”和“康氏宗祠”兩個專輯的新篇章(昨天各位都觀看了樣片)。更加豐富了《華夏康氏》的文獻資料,進一步展示了康氏文化的豐厚內涵。研究會每一次都派專人隨同記者前往,所到之處,感受拍攝工作緊迫、艱辛的同時,也時時被當地宗親的熱情接待和大力支持所感動。

 在福建,文良會長精心組織,合理安排,自己駕車,冒著嚴寒,帶領攝製組尋訪了分佈各地的康氏祠堂;在江西,昆平會長不辭辛苦,安排族人或親自陪同攝製組,遍訪了贛地祠堂。為尋訪健在的康家抗戰老兵,湖南的放心會長和叔南,河北的建國、新明、菊慶、軍校、瑞芳、海龍、仲連,河南的紅偉、小曉、金山,山東的傳倫等眾多宗親,都甘作奉獻,熱情引導並提供全方位服務,使採訪得以順利進行。

 其中,我曾於108日——12日隨攝製組到江西,先後在昆平、康雄、良生等宗親陪同下,憑弔了家父曾浴血奮戰的“上高會戰”舊址,瞻仰了“上高會戰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參觀了康克清紀念館,觀賞了泰和、遂川兩縣多處康氏祠堂的採訪、拍攝,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到康氏宗親同心協力共創家族大業的滿腔熱情,也更堅定了我投身康氏文化研究的無悔選擇和建好康氏文化苑的信心。

 可以說,沒有各地宗親的關心和支持,《華夏康氏》這兩個專輯的續篇根本無法完成。因為各地族人都視之為自家的事,是應盡的家族責任,根本不計名利,所以,我這裡不再一一具名點出。但真誠的感激之情時時湧動於心,我願藉此機會,代表研究會向各地宗親給予攝製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真誠幫助,也向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攝製組同志,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六)專題研究又獲新成果

按照去年的工作安排,研究會組織人力開展的各項專題研究都紮實有效地穩步推進,如期收穫了新的成果。主要是:

    1.《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第二輯)編印發行。該書裝幀與第一輯相同,共收錄67篇康姓人的抗戰故事,記述了69位康家人保家衛國英勇抗戰的感人事蹟,其中為國捐軀的11人。

 

同時,還收錄了沒有具體事蹟而僅在紀念碑或縣誌上留下名字的57位康姓英烈,成為康姓人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又一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壯烈史篇。她與第一輯交相輝映,共同彰顯出康姓人世代秉承的家國情懷,用無可替代而又可歌可泣的家族抗戰故事,進一步弘揚了習近平主席高度概括的偉大抗戰精神。為編印此書,各地研究會及廣大宗親都積極參與,大力支持,表現出家族擔當的高度熱情和責任。

 

2、《中華康氏古代名人》編印發行。該書收集了見於正規出版物的中華康氏古代名人468位,包括始祖康叔和以下的衛國國君、國君夫人、國君子女,以及歷代王朝的文臣武將和在不同領域作出過積極貢獻的康氏先賢。他們的文韜武略、嘉言懿行和高功劭德,高山景行,令人讚嘆!從他們的人生經歷和不凡業績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康氏人世代傳承的“崇德尚善”之文化香火的永恆價值和現實意義,汲取努力奮發向上,積極奉獻社會的精神力量。

3、《中華康氏大統宗譜》(姓源卷)基本定稿。過去的一年裡,依據各位宗親的意見,對《大統宗譜》(姓源卷)作了必要的充實、修改、校對,基本定稿。廣州預備會上,又向與會宗親提供了詳細目錄,請大家審閱後提出建議和意見。

    4、譜牒研究有序進展。研究會現存各地族譜共計185套(不計重複者),由專人依地域和支系關聯閱譜、考證、比對、分析,作出梳理、歸納性的閱譜記錄,並陸續寫出文章載於《康氏文化》,供族人尋根、編譜參考;同時,據此適時回應族人網上尋根,為其釋疑解惑。

   (七)《康氏文化》和《中華康氏網》運行健康

 過去的一年裡,在廣大族人的關心支持下,《康氏文化》和《中華康氏網》運行規範、良好,很好地發揮了展示康氏文化研究成果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受到各地宗親的稱讚,也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和政府主管部門的肯定。

《康氏文化》全年按時編印4期,共登載文章120餘篇。向各地研究會和其它多地宗親發放13000多冊。 《中華康氏網》一年共編髮轉載各類文章、信息1008篇,接收留言1802條,IP瀏覽量達3.72萬次,頁面瀏覽量高達24萬次,收集和解答尋根信息321條,網站視頻板塊適時更新。

 2016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比如文化苑建設推進遲緩,宣傳發動工作力度也很不夠;各地研究會發展及工作進展情況很不平衡,至今存在空白省(市區),有的研究會工作不夠主動,組織活動少。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新一年裡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各位宗長,各位宗親:回望來路,我深知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更清楚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地研究會和廣大宗親的熱情支持和共同努力。剛才大會表彰的25個模範研究會和33位模范宗親,就是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傑出代表。藉此機會,我代表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再次向獲獎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向與會的各位宗親,並通過大家向天下康氏族人表示誠摯的感謝!同時,也殷切希望康姓人一如既往地支持康氏文化事業,同心戮力,攜手並進,一起做好2017年的各項工作!因為,今年的任務更加繁重。

    二、2017年工作的初步安排

    2017年是建設康氏文化苑的關鍵之年,也是破土動工的大吉之年。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性,要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這就再次明確地告訴我們,建設康氏文化苑,弘揚康氏優良家風及康姓人世代傳承的“崇德尚善”之價值追求,完全符合黨和政府的要求,是康氏家族正確而無悔的選擇。所以,新的一年裡,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信心,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全面推進康氏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舉全族之力建​​設康氏文化苑,力爭今年擇吉日破土動工,向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獻上康氏家族的一份特殊賀禮。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2017年的整體工作思路是,在黨和政府有關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政策指導下,以全力推進康氏文化苑建設為中心,以加強各地研究會建設為抓手,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康氏“崇德尚善”優良家風為旨歸,繼續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宗親聯誼和尋根溯源,一如既往地辦好《康氏文化》和“中華康氏網”,充分展示康氏文化的精神價值和永久魅力。具體說來,要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舉全族之力,全面推進康氏文化苑建設,克服困難,加大投入,確保今年破土動工。

    我們在始祖治衛故地淇縣建設康氏文化苑的家族選擇,得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機遇,的確千載難逢。這也是我們這一代恰逢盛世的康姓人的家族榮耀和無可推卸的神聖責任。我們為此已做了六年的前期準備,重任在肩,義無反顧,我們必須撲下身子,不畏艱難,真抓實幹,全力推進,確保今年擇吉日破土動工。否則,我們就無法回應滿懷虔誠敬祖之心、全力支持建苑的廣大宗親的熱切期盼,也無法兌現向鶴壁市和淇縣政府作出的承諾。為此,我們要求:

1、各地研究會都要採取得力措施,充分利用《舉全族之力興建康氏文化苑》宣傳材料(光盤和畫報),進一步廣泛深入地宣傳、發動族人,讓大家明白建苑的意義、清楚文化苑的佈局設計、了解各個建築項目的造價估算,力爭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從而調動天下所有康姓人的積極性,吸引廣大宗親投身其中,積極為文化苑建設出謀劃策,捐款捐物。

我們高興地看到,自34日廣州預備會之後,很多地方的研究會已經行動起來,採取有效措施,開展深入廣泛的宣傳活動。 42日,河南省召集52個縣(市、區)研究會的宗親代表舉行專題聯誼會,與會代表爭先恐後表態發言,出宣傳發動良策,獻捐款捐物方案,一致表示要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力爭做到戶戶都有捐獻,不讓任何人留下遺憾!四川宗親宣傳形式靈活、多樣,效果明顯。江西宗親的宣傳發動既注意廣泛深入,又有明確的重點和針對性,捐建康克清紀念館的意願已得到大家的認同。

     2、各地研究會都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統籌安排捐建事宜,做出認建、領建、自建或合建項目的鄭重選擇。原則上講,每一個研究會(或以支系的名義)都應承擔一個具體項目,並由會長牽頭,分工合作,明確責任,精心組織,紮紮實實地做好當地族人捐款、捐物的管理、使用及所選項目的施工、監督。在此,我建議:廣東省研究會要認建一堂和康有為紀念館,福建省研究會要認建一堂一館,四川省研究會要認建一堂一館,江西省研究會認建康克清紀念館,陝西省研究會認建康氏狀元館,山東省研究會、山西省宗親、貴州省宗親各自認建一個館。這樣,加上我認建康叔祠,四堂八館等主體建築就能確定下來了。

    3、各地族人中都有成功的企業家,他們憑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艱苦創業而率先致富,成為享譽一方的成功人士,也為家族贏得了榮耀。他們有乾事創業的聰明才智,更有淳樸虔誠的敬祖之心和熾熱真摯的家族情懷,自然要勇擔重任,作建苑的帶頭人,成為建苑的“頂樑柱”。我相信,這一批率先致富的康姓人,一定能像當年創業一樣,善於把握機遇,勇立復興傳統優秀文化、努力建設文化強國的時代潮頭,為建設康氏文化苑、促進康氏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也相信,各地研究會一定能採取有效措施,善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引領和骨幹作用。

    4、為了建好康氏文化苑,各地族人在踴躍捐款捐物,積極做出物質貢獻的同時,還應以摯愛和弘揚康氏文化的熱情,努力作出探討和發掘其文化意蘊的智力貢獻。一是響應研究會“徵集文化苑楹聯”的號召,積極撰寫構思巧妙、意蘊深厚的楹聯;二是發掘、蒐集值得在文化苑展示的各種康氏文化資料(包括珍藏的文物),並潛心撰文賜稿。因為這一切都是文化苑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樣需要廣大族人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

    各位宗親,建設康氏文化苑是天下康氏宗親崇宗敬祖的共同期待,也是我們康姓人向時代、向社會、向淇縣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但成就此功,絕非少數人之力可為,必須靠天下康氏人共同參與,同心戮力,人人奉獻。古人云“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俗言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常言道“打虎還需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只要舉全族之力,每個康姓人都行動起來,捐款捐物,出力投智,表達敬祖之虔誠,聚沙成塔,我們的美好願景就能變為現實。康姓人崇宗敬祖的神聖殿堂——以巍峨壯觀的康叔祠為主體的古衛國康氏文化苑——就能儘早呈現在始祖治衛故址的淇縣大地上!我們血脈相連,敬祖之心是相通的,誰都肩負著無可推卸的家族責任。我們以始祖的高功劭德而自豪,也為家族的輝煌歷史而榮耀,理當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弘揚先祖功德和家族歷史、傳承康氏優良家風、續寫康氏家族輝煌的文化苑建設,各盡所能,以實際行動表達內心的真誠!捐款捐物不在數量多少,一份奉獻,就是一份敬祖的誠意。千載難逢的良機,如果你猶豫徬徨而錯失,定會留下愧對祖先和後人的無盡遺憾!

建設文化苑的意義和價值,我已在不同場合多次講過,這裡不再重複。只想把我這幾年來無怨無悔地傾心康氏文化研究、一心一意執著於建設康氏文化苑,並鄭重承諾投資建造康叔祠的心路歷程展示給大家,以期給族人帶來一點啟示。

有一位哲人說:“人的一生中有兩個生日,一個是自己誕生的日子,一個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誕生的日子,開啟了人的生命歷程;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則是自覺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的開始。

 

我出身貧寒,兄弟姊妹多,父母負擔重,所以早早輟學,為父母分擔養家之勞苦。幸逢盛世,受惠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靠艱難創業,勤勞致富,物質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就是在這個時期,恰逢國學熱潮興起,我也有條件、擠時間潛心讀點兒國學典籍,才真正認真思考人生的價值追求。

 

中國古來崇尚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儒家倡導的修齊治平之道,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都給我以心靈的震顫。我想,自己能有今天,根本得於社會提供的大平台,以及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富而思源,理應回饋社會,更當為家族做出奉獻。

 

用什麼方式呢?扶弱濟貧是其一,我做了,但總覺得尚未達到應有的高度。讀《史記·衛康叔世家》對我觸動很大,始祖康叔治衛開啟的康氏家族世代秉承的“崇德尚善”精神,正是儒家人生價值追求的文化根源。

 

因此,致力康氏文化研究,在始祖治衛故地建設康氏文化苑,弘揚康氏“崇德尚善”的優秀文化傳統,就是一項澤被後世的功德工程,既對家族是奉獻,也對社會是回饋,這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合適方式。

 

對家而言,我傳給後代的是康氏優良家風,是創業治家的思想方法,這才是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的秘訣;對社會來說,康氏文化“崇德尚善”之精髓,弘揚的是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傳統,傳播的是社會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

 

為此,我無悔地投資康氏文化研究,辦《康氏文化》雜誌,編印出版《衛國文化史考》、《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尚書選讀》、《中華康氏古代名人》等著作,並率先承諾建造文化苑中投資估算最高的康叔祠。

 

我堅信,把自己的積蓄和一腔虔誠敬祖之情凝鑄為一座巍峨的建築物屹立文化苑中,肯定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明智、榮耀選擇,能使自己進入人生的更高境界。因此,我也真誠希望那些具備一定實力的宗親,能和我攜手並進,主動認建、自建一堂或一館,一起帶動天下族人共同完成這項康氏家族的曠世大業!

     當然,虔誠的敬祖之意,不是以你投資捐獻的多少來衡量的。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哪怕是捐出一元錢,獻上一塊磚,那也是一種精神。因為,建好康氏文化苑,就等於樹起了一座千秋豐碑,永世記載建設者的無量功德。且不說苑內將勒石刻碑,以多種形式銘記所有為建苑做出貢獻的族人的名字和事蹟,單就拔地而起的建築群而言,哪一處不引發後人對奉獻者的讚揚與敬佩?假若你錯失這大好時機,等你的後代到此遊覽時找不到你的名字,豈不令他們感到汗顏、招來他們的指責?

    各位宗親,崇宗敬祖是人性之本,人同此心,大家是平等的。但貢獻大小,則量力而行,因人而異。只要為此捐獻了,你就問心無愧,仰俯不怍,一生不悔。三千多年僅此一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萬萬不能等文化苑竣工之時,徒留遺憾和悔恨!

   (二)《華夏康氏》攝製組繼續赴各地採訪,進一步豐富“致敬康家抗戰老兵”和“康氏宗祠”兩個專輯的內容。

    昨天大家觀看的這兩個專輯,是《華夏康氏》攝製組去年辛苦採訪後的初步製作。請大家把觀看發現的缺陷、錯訛及建議,及時向研究會反饋,以便儘早完成後期製作,適當時機向各地研究會發放,供族人欣賞。

 

同時,今年仍要抓緊時間,追尋、採訪健在的抗戰老兵和各地康氏宗祠,重點放在陝西、廣東、山西、四川等省。請這些地方的研究會和廣大族人多給予支持,積極提供採訪對象、線索,熱情幫助蒐集相關資料,密切配合攝製組的工作。爭取明年完成這兩部文獻專輯的製作,向社會、向廣大宗親、向康氏文化苑貢獻獨特而寶貴的音像資料。

(三)持續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力爭再獲康氏文化研究新成果。

1、繼續發掘、蒐集康姓人的抗戰事蹟,著手編輯《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第三輯)。編寫《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展示康姓人不屈不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家國情懷,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康氏文化研究的一項意義深遠的選題,在廣大族人中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儘管已出版了一、二輯,但尚有眾多康姓人的抗戰故事沒有收入,研究會從所收存的族譜中就發現,譜載的抗日英烈、抗戰志士,很多都遺漏了。因此,研究會今年將組織人力,有針對性的深入採訪,著手編輯《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第三輯)。並同時收集那些為了人民共和國而投身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康姓人的事蹟,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2、積極開展祠堂文化研究,組織編寫《康氏祠堂大觀》一書。祠堂,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全國各地有許多康氏宗祠,特別是那些歷盡滄桑有著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曆史而堪稱國寶的古老祠堂,是康氏文化研究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

 

每一座康氏宗祠,其建造、修葺、保護、利用的過程,都記載著參與者弘揚祖德、以啟後昆的美好願望,見證了當地族人世世代代崇宗敬祖、德垂後世的優良傳統,積澱著康姓人世代傳承、生生不息的崇德尚善的人文精神。宗祠內的一切陳設都是文化符號,那裡的牌匾、楹聯、碑刻及先祖靈位、畫像,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彰顯著康氏文化的獨特價值。為此,研究會將組織人力,依靠各地宗親的積極支持,編纂一部圖文並茂,力求囊括全國現存康氏宗祠的《康氏祠堂大觀》。

 3、發掘整理歷代康姓人因報國治家而榮獲皇帝及國家褒獎的事蹟,編寫《康氏恩榮錄》一書,以弘揚康氏優良家風。見諸古代典籍記載的、各地族人或祠堂裡保存的聖旨和御筆牌匾、碑刻、題字,革命戰爭年代和共和國史上康姓人獲得的國家榮譽稱號及獎勵,都是康姓人引為自豪、值得永世傳頌的家族榮耀。特別是那些彰顯報國、表彰孝義、獎掖勤學的內容,更需要我們大力弘揚,世代傳頌。

 完成以上三項任務,需要各地研究會和每一位族人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希望大家都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身其中,各地研究會都應確定專人負責,查找相關資料,走訪有關人員,蒐集可靠信息,積極撰寫稿件。力爭把當地康姓人的抗日故事、康氏祠堂、本支系的歷代恩榮,都匯集成文,提供到研究會來。

(四)強力推進譜牒研究,為各地宗親尋根溯源、編修族譜搭建平台,提供服務。

1、抓緊時間修改、補充《中華康氏大統宗譜》(姓源卷),力爭今年出版發行。此譜已經多年打磨,前不久的廣州預備會上,又一次變換方式向與會宗親征詢意見,也希望今年聯誼會之後,各地宗親及時把審閱後的意見、建議反饋到研究會,以便盡快修改、補充,力爭今年內出版發行。相信出版後一定能為各地宗親編修族譜提供有益參考。

    2、繼續深入開展譜牒研究,從中收集更多寶貴信息,及時回應各地族人尋根溯源的期待與疑問。研究會人員已經閱完現存的185套族譜,今年內將寫出《閱譜專題報告》。依地域分佈和支系關聯,對這些族譜中有關祖源、播遷、世系、派語等諸多方面的記載,進行辨析、對比、稽考、核校、歸納,從而為各地宗親提供可資參考、查詢的綜合性、系統性資料。

 

在此,我也提醒各位,深入開展譜牒研究,同樣離不開各地研究會和廣大族人的積極支持,希望大家及時將本支系的族譜贈存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這既是開展譜牒研究之急需,更是待康氏文化苑竣工後譜牒館陳列所必備。

(五)進一步加強各地研究會建設,更好地發揮其引領組織作用。

多年來的實踐反复證明,依靠各地研究會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是我們開展康氏文化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深切體會和成功經驗。建好古衛國康氏文化苑,更離不開各地研究會的協同努力。因此,新的一年裡,為強力推進文化苑順利開工,爭取早日把藍圖變成現實,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各地研究會建設,更好地發揮其對當地族人的引領組織作用,能為文化苑建設立柱架梁。

 

我在這裡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康氏文化研究活動開展較早、條件相對成熟的省,要加快步伐,成立省級研究會(前不久陝西省康氏文化研究會成立);而尚未成立研究會的縣(市、區)的宗親,更當加快步伐,相互間多聯繫、多協商,爭取儘早成立研究會,以利於今後工作的協調、推進。二是各地研究會組成人員,都要自覺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以不負宗親重託的擔當精神,積極開展工作,帶好頭,服好務,發揮應有的作用。

同時,我們依據《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章程》第四章第十六條之規定,也順利完成了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換屆工作。我相信,同時也向大家表態,研究會第二屆成員一定不負廣大宗親的重托,全心全意地為康氏家族事業服務,全身心地投入康氏文化研究,集中精力建好康氏文化苑!確保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六)精益求精地辦好《康氏文化》和“中華康氏網”,不斷擴大康氏文化的影響力。

在廣大族人的熱情關注和積極支持下,《康氏文化》和“中華康氏網”已走過十年不平凡的歷程,很好地發揮了促進宗親聯誼、服務尋根溯源、展示研究成果、傳播優良家風的窗口作用。就我所知,許多姓氏都辦有自己的刊物,但能一年四期連續出版,且以其質量贏得家族和社會各界認可的,並不多見;網絡傳播的形式雖廣為應用,但如“中華康氏網”版塊活潑多樣、內容適時更新者,亦鮮有之。新的一年,誠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呵護、支持一刊一網,使其再上層樓,傲然挺立於華夏姓氏文化的百花園中,更好地展示康氏文化的獨特風采和永久魅力!

    各位宗長、各位宗親,盛世修譜,富而思源。偉大的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一代康姓人莊嚴而神聖的家族使命——建造古衛國康氏文化苑,把豐厚的康氏文化意蘊凝鑄其中,世代傳承!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想做而不能做的曠古大業,任務繁重而艱鉅,但又偉大而光榮。

 

 2017年,是康氏文化苑施工建設的關鍵節點,將會遇到許多不可預料的困難。但是,既然作出了決定和承諾,就要堅定不移,迎難而上!“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我堅信,有黨和政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的指引,有三百萬康姓人同心戮力的慷慨奉獻,有各地研究會聯手協作的密切配合,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儘早實現!

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