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一菩提

絲絲脈絡見如來

感謝聯聰老師E傳分享

隨喜讚嘆您一生的仁智風華

相信您走過的心路

同時也是在傳播始祖康叔仁德風

更是放射康家的另一道光芒

請受淳菁深深鞠躬敬賀

  

我是教壇下的一片綠葉《教壇軼事徵文稿》

作者:福建永春康聯聰老師

 

記憶我的綠葉年華

正當新中國即將成立前夕的194710月,我在永春縣西部山區玉斗鄉的一戶貧困農家“哇哇”落地。

 

剛過15個月人間生活的我,又被生母賣到坑仔口鄉的一戶貧苦農家。這戶農家只有兩位60多歲的老夫妻,因為膝下無一兒半女。所以,我的養父母倆愛子如命,他們把我捧在手中,惜在心頭。含辛如苦地把我養大成人。

 

我長大後,為了養家糊口,於1973年到離家二百多公里外的龍巖市漳平縣一個邊遠山區當民辦教師。

 

兩年後,就在中國進入日新月異時代的1975年,我被坑仔口公社林仕婿書記看好、認定,安排我任永春坑仔口中學民辦教師。

 

當時,政府號召“中學要辦到貧下中農家門口”。正好我還年輕,因此,我被分配到離坑仔口公社所在地幾十公里外的景山村任教。

 

三個學期後,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我被調回坑仔口中學當“總務”。俗話說,“總務總總”,凡是不上課的雜務,全是我的主要工作。一當就是30多個春秋。

 

那時,國家還處在不發達時期,民辦教師除了地位低外,最為突出的是待遇很低,每月工資21元。相當有一部分民辦教師因此離職。有的老師勸告我,“別老呆在學校裡了,還是回家自謀職業好”。但是,我拋棄了這種念頭,“死皮賴臉”的繼續呆在學校,一心一意把領導交給我的工作搞好。

 

我經常提醒自己,為人應該作風正派,忠厚老實,大是大非面前不弄虛作假。尤為是,在我即將轉為正式教職工時,必須到相關學校開出畢業證書,好多人要求母校開具“高中畢業證書”。可是我堅持原則,實事求是,認為1963年永春七中只是初中學校,沒有開設高中班。在這個關鍵時刻,我一定不能弄虛作假,欺騙上級領導。

 

我在任職期間,工作踏實,認真。從師生食堂的管理,內宿生的生活和衛生管理。學校財務會計以及老師教案和學生考卷的刻寫、印刷,圖書室管理等工作。尤其是在學生學籍建檔,以及適齡兒童入學率的管理,接受“兩基督導檢查驗收”等工作中,我都恁著自己的能力,踏踏實實的工作,從而得到學校及上級領導的好評和肯定。

 

我做人喜好低調,一貫把名利地位看得很淡。在評定職稱之時,因為我在中學期間沒有上課教學。所以,我自愧不如,而放棄參評教師職稱。

 

我雖然沒有教師職稱,但是我的心裡坦蕩蕩的,沒有私心雜念,沒有思想包袱,仍然專心把學校的工作搞好。

 

在職期間,我曾經被永春縣總工會評為“一九八八~一九八九年度工會工作積極分子”。

 

1993830日經考試合格,永春縣財政局授予會計證書。

被永春縣教育局評為“20012002學年度永春縣普通中學學籍管理先進個人”。

 

20029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為人民的教育事業服務三十週年證書”。

 

我還十分愛好文學創作,利用搞好本職工作之餘,經常在各相關網站、刊物發表宣傳有益於學校,有益於社會的文章。並把平時學習積累下來的知識編寫一本《韻寄春秋》書籍。

 

其中有反映中學民辦教師生涯內容的《臘梅花》、《紅石坡上一棵草》兩個電影文學劇本。並把劇本內容寄到河南省一家文學刋物出版社,要求出版。其內容得到了專家的充分肯定,但是,由於自己無法承擔25萬元出版、“影壇落英”。編排費用,導致《臘梅花》、《紅石坡上一棵草》成為當時,在閩南廣大農村流傳著一段(閩南語)順口溜:“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幹部,幹部看領導”。而後,這句順口溜變成了一句“經典名言”,並參透到各行各業。

 

比如,永春坑仔口中學在新調入的李篤瑞校長的領導下,他全心身投入在坑仔口中學,盡心盡力把中學的教學工作搞好。第二年中考期間,便出現十多位學生被錄取到“永春縣師範學校"。大大改變了以前的落後面貌。

 

一直到吳業順校長調入坑仔口中學,吳校長繼承和發揚李校長的領導作風和優良傳統。他經常在教職員工會議上表態:“李校長的這一面紅旗,一定不能倒在我的手下”。

 

從此,在永春內半縣的初中校當中,坑仔口中學與玉斗中學連續多年拼肩走入前茅。相當多考生被錄取到“永春師範"學習。致使永春師範康進興副校長曾經被一位縣委書記批評說:“你們不要把永春師範辦成玉坑師範了”。

 

康進興副校長直截了當地回答那位縣委書記:“那有啥奇怪呢,誰讓玉斗、坑仔口中學的中考成績如此優異呢?他們的考生成績上了我校的分數線,我能不給予錄取嗎”?這就是一句名言的真實寫照。

 

200710月,我在永春坑仔口中學達齡光榮退休。但我退而不休,2008 年起便投身於有益康氏家族的各項工作。積極參與永春康氏第八次修譜後期工作。成為福建省永春鳳山康氏宗親聯誼會會員。

 

我雖然退休了,大家仍然尊稱我“聯聰老師”。

 

此後,我開始與族人走出老家大山,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廣東、香港、澳門、台灣等十多個地區,進行尋親訪友聯誼活動。

 

2008 年參加深圳成立《世界宗親網》期間,我受任為編輯。先後為福安康氏宗親重修《京兆福里康氏宗譜》,並作序。

 

2012年,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聘任我參與探研、編寫《明清兩朝康氏進士錄》 和《客家文化與康姓》等歷史資料。直至2016年老伴患“腦溢血”時才返回老家。

 

2014年我被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評為“模范宗親”。

 

為了祖國的統一大業,我先後連續參與福建省政府主辦的第五屆至第十屆“海峽百姓論壇”活動。

 

同時,積極參與坑仔口鎮離退休老年人協會各種有益活動。任永春縣離退休教師協會坑仔口分會理事。

 

2017年我在擔任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康氏委員會副秘書長期間,全身心投入編寫《福建姓氏志》之康姓篇的內容。我的行動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2019年我被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評為“先進會員”。

 

202112月底,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康氏委員會召開年度工作總結會議上,康躍華會長再次公開表揚說:201612月開始按照省姓氏源流研究會的統一部署,編撰《福建姓氏志》康氏章節,康氏委員會編寫小組,不畏艱辛、克服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編纂康姓族人的志書。

 

例如:永春聯聰老師盡心盡責、不辭勞累,帶病工作,深入各地走訪調研、指導業務,為康氏文化事業無私奉獻。他說“在我有生之年,能為宗族做點實事,感動非常欣慰。不為圖個人名利,是為子孫後代積德”。

 

十多年來,我參與有益社會,有益家族,走出去,請進來的各種活動,有著記不清,道不完的次數,足跡幾乎踏遍了半個中國。且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而得到廣大民眾,康氏宗親的欽佩和學習!

 

如今,我已進入古稀之秋,但是,我卻覺得自己“年老心不老”。在我離開中學的十六年中,除原著有《韻寄春秋》文集外,我仍然進行編寫各種文章,先後編寫,並自費印刷出版《情寄豫週》、《弦斷韻悠悠》、《魂系衛康》、《滿目青山桑榆紅》、《心系家邦末息肩》等書籍,免費贈送“讀書愛好者”及永春縣圖書館存檔。

 

我常說:“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我還常說過:“總之,人要有自知之明。我在人生道路上悟出了一個真理:讚美聲,來源於自身的誠信”。

 

大家常常誇我:聯聰老師的動人事蹟,堪稱為一位 “心系家邦未息肩, 退而不休的光輝典範”!還說:“假如,我們把教師比作教壇上的紅花,那麼,聯聰老師就是教壇下的一片綠葉”!

 

是的,我願作一片綠葉,永遠是一片綠葉。更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片綠葉。綠葉,始終襯托著紅花,讓紅花更加鮮豔,更加芳香。永遠鮮豔,永遠芳香! 。

(重要說明:本文內容已稍作修改。2022726)

 

作者簡介:

康聯聰,男,194710月出生。

1971年參加教育工作,2007年在永春坑仔口中學退休。

曾任永春坑仔口中學會計員、教務員、工會委員。

1990年被永春縣總工會評為“工會積極分子”。

2002年評為“永春縣普通中學學籍管理先進個人”。

2014年我被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評為“模范宗親”。

2019年我被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評為“先進會員”等榮譽。

 

我的微信:桃源綠葉。 202272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康淳菁 的頭像
    康淳菁

    康莊大道~康氏有情天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