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康景文將軍.jpg

山東菁英名人錄(康景文將軍)

 

全文有7千多字  淳菁經得主辦單位同意  引用節錄編輯分享

 

景文將軍籍貫山東鄆城縣,如今行政劃隸屬於山東省荷澤市,但出生時在徐州銅山縣,因為早年他爺爺帶著他爸爸,從山東遷徙而來,這裡是蘇北,挨著安徽省、 山東省,後來撤縣改區,也與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美譽的沛縣相鄰。

 

    家族遷來銅山後,以務農為主,父親有三兄弟、兩個妹妹,父親排行第二,母親則是當地大家族、有錢人家的女兒,當時與娘家住得很近,譬如他家在五段,外婆家則在四段。

 

    在銅山縣,多與同住的山東老鄉來往,較少與當地人親近,因為可能在文化、語言上沒那麼親近,所以感覺自己好像還生活在山東,親戚朋友大部分是山東來的,江蘇人很少。

 

    小學在銅山縣當地念的,學校什麼名字記不清了,父母帶著去就開始上課了,中學就讀昕昕中學,在徐州市區,是天主教學校,由神父、修女上課,念得是中國的書,和姊姊們都有受洗,現在還是天主教徒。

 

    景文將軍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景文將軍排行第五,因為二哥很早就過世了,所以是大哥和兩個姊姊陪他長大。大哥年紀長他不少,因為從軍,離家很早,大姊差他六歲、二姊也大他四歲,中學時,大姊先到城裡讀書,二姊留在家鄉,後來他也到了城裡上學,印象中抗戰勝利的消息是由學校宣布的 ,回到家父母早就知道了,大家都很高興,覺得苦日子到頭了。

 

 

    可是後來國共內戰爆發,先是東北的戰火不斷,緊接著就是整個山東地區陷於內戰, 還記得就在一九四七年中秋節的那天,解放軍攻進了濟南,時任第96 軍軍長兼濟南西守備區指揮官吳化文,率3 個旅2 萬人在濟南陣前投向共產黨方面,並發表起義宣言。

 

    就此有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市就歸於共產黨,而在濟南市內的大、中學師生連夜外逃,他與校內師生深夜逃出濟南,乘小船自南陽湖,經微山湖逃到徐州。

 

    報到後,景文將軍被分發「國立濟南第三聯合中學。」那時,南京也很亂,總統府前的國府路上,有榮譽軍人(傷兵)、河南流亡學生、國大代表、還有三反的(反徵兵、反徵糧、反飢餓)的社會人士,請願者絡繹不絕,那時南京流行順口溜:“中華民國”三大害,榮譽軍人、流亡學生、國大代」。

 

    景文將軍自小篤信天主教,那時他每週自霞柳市火車經棲風渡到衡陽,衡陽市被湘江一分為二,下火車後,搭船到湘江南岸的天主教堂做禮拜,每當回想起這段敘述時,至今都還有身臨其境的親切感!

 

    聯中兩位音樂老師都來自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一男一女,男作詞,女譜曲為我們寫了一首「國立第三聯合中學校歌」歌詞是:微風吹動了青秀的山野,歌聲迎接美麗的太陽,看壯麗的國旗,在聯中,在衡嶽的上空,飄蕩,飄蕩···流亡的孩子們,戰鬥的青年們,我們拋棄了家庭的溫暖,我們離開了慈愛的爹娘,在苦難中學習,在流浪中成長,我們只有懷恨,沒有悲傷,聯中,聯中,你是我們的保母!

 

    你是慈愛的爹娘,我願躺在你的懷裡,歌唱! 歌唱!高聲唱!就是這一首既憤慨又悲涼的校歌,在老師教唱的時候,好多同學尤其女同學,當時都哭出聲來!

 

    一九四九年五月,解放軍進攻長沙,湖南省主席程潛意志動搖,長沙危急,我校被迫遷至廣州,抵廣州後,本校暫住於東山大街的八十一小學,其餘六個聯中也遷至廣州,分別進駐中山堂及桂華中學等地,行政院,教育部也都在廣州市東山大街設臨時辦公室,戰時政府對流亡學生的供給日漸不繼,老師率同學到香港募集物資以維持生活。

    這時正是龍應台書中所寫,應美君的丈夫龍槐生帶著他的憲兵嚴守廣州天河機場,有來自山東的五千名中學生,也流亡了幾千里來到廣州….所有流亡學校的師生(不只五千人,應是以萬計)已感到了窮途末路,人人都焦急難熬,於是師生分成三派,一派是北返派,準備冒死回家;一派是入川派,希望轉至四川重慶,一派去台派,就是來四季皆春的寶島台灣,當時景文將軍就在流亡學生中。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國立濟南第一二三聯中及煙台聯中共四校,自廣州黃埔太和碼頭登上「濟和號」客輪,經虎門入海,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汪洋大海,人人暈船,嘔吐,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景文將軍身旁的張同學對他說:「我倆同學多年,情同兄弟,景文兄,你行行好,把我推下海去好嗎? 」言罷,他們倆互相擁抱痛哭,直到兩人昏厥過去。

 

    而「七一三慘案」之後,流亡師生即陷於白色恐怖之中。澎防部全面發起“匪謀自首”運動,逼迫學生天天寫自白書,什麼兒童團,少年隊,讀書會,青年團,凡自白說自己或家人參加過任何一種都立刻失踪。

 

   景文將軍那時三聯中和煙台聯中,混合住於漁翁島竹篙灣小學和日本營房裡,同學們為了吐口怨氣,就出刊了一份「半訓半讀半月刊」的板報,第一期以大型板報樹立在操場中,發刊詞是煙台聯中張世能同學,所作所為,景文將軍則全用毛筆正楷書寫,內容十分感人,男女同學只讀發刊詞就哭成一團,吳姓志工隊指導員一見此情,就跳起來把整個板報抓下撕破,一語不發,憤怒而去。

  

    「七一三事件」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整體兵源短缺,硬要編學生從軍,景文將軍也因此入伍,後來覺得既然都要當兵,乾脆考軍校好了,所以才去考陸軍官校。

 

    軍校生的訓練很苦,非常嚴格,課程安排也相當緊張,畢業後,景文將軍被分發到憲兵,在台北的憲兵司令部警務處服役,剛好羅友倫1954年轉任憲兵司令,繼續成為他的長官。

 

    陸軍官校自1954年第27期起,將學制從兩年改為四年,因此之後正期班畢業即掛中尉,而景文將軍當時畢業是少尉,後來在憲兵司令部警衛處升中尉。

 

    在金門時期,並沒有直接參與823砲戰,但兩邊情勢一直很緊張,他曾提出想當先頭部隊,帶兵「反攻」大陸,但當時是憲兵連連長,憲兵主要是負責軍紀,調回台灣後,回到憲兵司令部警衛處當參謀,升上少校,到參一科,管人事,升少校前,還到五股的憲兵訓練中心受訓,之後,繼續在同單位服役,從參一科到參三科當科長,負責作戰訓練,升上中校,還要上研究班。

 

    離開憲兵司令部,在「警備總部」做後勤處處長、保安處處長,升上上校,接著做參謀長升少將,以及桃園團管區司令和高雄團管區司令(後隨「國防二法」等實施,陸續改編為地方後備司令部、後備指揮部),最後是當「警備總部」南警部司令(解嚴後,「警備總部」於1992年陸續改制裁撤),軍階為中將,在高雄,1994年,景文將軍回到「警備總部」當副參謀長,隔年1995年辦理提早退休。

 

    和夫人結識是景文將軍在台北服役,於憲兵司令部時期認識的,她祖籍是安徽人,後來在上海工作,姓王,當時景文將軍已經做到參謀了,住在宿舍,經人介紹認識,成親後搬出原本的宿舍。

 

    景文將軍一共生了三個小孩,大女兒是1968年出生,和她兩個弟弟,其中小兒子在18歲時,因為出車禍過世,所以現在剩下他們姊弟倆。 在大女兒小學五、六年級時,曾經搬過家,到南勢角,後來到永和福和路的眷舍,現在大多都拆了,雖然景文將軍後來到金門、高雄服役,但兒女一直住在北部,等到近年景文將軍退休以後,全家才搬來高雄。

 

    景文將軍第一次返鄉時,父親、母親、二姐已經過世,回家時,老宅看起來還是當年那個樣子,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記得離開前,父親曾說過,要把房子蓋得漂亮一點,但看起來心願最後是沒能實現。

因為沒找到家人,也不知道父母葬在哪裡,所以沒能上墳。

 

    直到第二次返鄉時,才透過在親戚間的不斷打聽,找到父母葬在哪裡,他們把景文將軍領到一個沒有人住的房子,對著一面牆,說是葬在這裡,但看牆壁旁邊只有小小的墳,其他什麼都沒有,心裡感慨萬千。

 

    還有一個插曲,是回老家後才知道,大嫂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到江南找大哥,人有找到,但大哥因為繼續當兵,不能回家,所以大嫂後來還是帶著小孩,回老家居住,而大哥當的兵不是國軍,是共產黨的兵,景文將軍一直都不知道,連後來他大哥發展得如何、去了哪裡,是不是戰死,也不曉得;景文將軍感嘆如果當初入伍時,國民黨知道哥哥是解放軍,搞不好就把他抓去槍斃了,怎麼可能會當到中將,所以人生的際遇很難說。

 

    幾次返鄉後,已經卸下軍職的景文將軍;開始參加各類兩岸交流活動,包括以台灣中華兩岸企業交流協會率台商赴陸考察團,及擔任中華將軍書畫交流協會副主席,參加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等,前前後後進行五、六十次的參訪,所以反而帶團到大陸參訪的次數,比回老家的次數多很多。

 

    印象最深刻的是應黃埔同學會之邀,參加軒轅黃帝故里河南新鄭市年度春祭大典,吾等向以炎黃世冑為榮,當年能親臨與祭中華民族之祖“黃帝祭祀大典”,是一次弘揚民族大義之旅,此時此刻義意深長!

 

    2010年卸下黃復興黨部高雄支黨部(黃國雄黨部)主委後,景文將軍說是最放鬆的時候,他便開始整理多年來寫作、出書,並把更多的新詩心思放在寫作、書法和兩岸文化交流等事務上。

 

    2011年底,是他第一次參加兩岸將軍書畫展,展出作品達到1,000多幅,景文將軍還展出了自己的書法作品,是一首小詩,寫的內容是「辛亥革命滿百年,中華崛起敵膽寒;今朝書畫代刀馬,兩岸將軍展笑顏。 「同年,也曾在早前帶團回山東參加祭孔,並登上泰山等。

 

    再隔年,2013年書畫展在福州舉辦記者會,活動結束後景文將軍就回山東老家祭祖,當時有記者採訪,他說這是我第50次回家(回大陸),每次來,都希望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因為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

 

    在書畫會上,相當特別的是,許多參加的兩岸退休將領過去互相對峙,甚至當年曾在離島前線服役,經歷有過氣氛肅殺的緊張年代,如今透過文化交流,一起互贈書法作品,「化干戈為玉帛」是想都不敢想的。

 

    景文將軍表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都是同胞、兄弟姊妹,兩岸一家親、中華傳統文化,這些事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兩岸要交流,只要真心、真誠就好了。

 

 

 

arrow
arrow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