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誕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祖父、父親、伯父、兩位堂叔、哥哥都是宋朝的進士。蘇頌在小的時候受到了嚴格的教育,這使他養成了當日功課必須當日完成的習慣,即使有事耽擱了功課,他即使通宵不睡也要把它補回來。由於他的刻苦努力,蘇頌在23歲時就中了進士,比他哥哥還早四年,並且和北宋大文學家王安石是同榜進士。





 


蘇頌(10201101年)﹐字子容﹐死後封魏國公﹐宋理宗在位謚號正簡。他一生從政50多年﹐曆經仁宗﹑英宗﹑寬示﹑哲宗﹑徽宗五朝﹐擔任過州縣郡守﹑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兼侍讀﹑尚書右丞兼樞密院事﹑左光祿大夫等職位﹐七十三歲榮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宰相)﹐勤政愛民﹐正直清廉。


  蘇頌不僅是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而且是中世紀博物學家。蘇頌對世界科技有三大貢獻﹕在天文學方面﹐他創造了世界第一台天文鐘--水運儀象台﹔繪制了一幅1464顆星圖﹐比西歐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繪制的1022顆星圖多了442顆﹐早400多年。在藥物學領域﹐他編寫了《本草圖經》21卷﹐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巨著《本草綱目》﹐大量引述了《本草圖經》中的藥物﹐有七十多處。在精密的機械學上﹐蘇頌編著的《新儀象法要》﹐附有全圖﹑分圖﹑詳圖共63種﹐繪制機械零件150多幅﹐是我國現存最早最系統的機構設計圖﹐也是世界科技史上一件十分珍貴的設計圖。


  英 國李約瑟博士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第二分冊中寫道﹕我們借此機會聲明﹐我們以前關于'鐘表裝置……完全是十四世紀早期歐洲的發明'的說法是錯誤的。使用軸葉擒縱器的重力傳動機械時鐘是十四世紀在歐洲發明的﹐可是﹐中國在許多世紀之前﹐就已有了裝有另一種擒縱器的水力傳動機械的時鐘。


  水力傳動機械的時鐘﹐就是蘇頌首創的水運儀象台﹐所以蘇頌被稱為鐘表鼻祖﹐同安是鐘表鼻祖的故鄉。


  蘇頌在科技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創造了7世界第一


  一﹑水運儀象台的頂部是活動性屋板﹐觀看時可以拆開﹐雨雪時可以合閉。學者認為﹐它是世界上天文台圓頂自由啟閉室的鼻祖。


  二﹑水運儀象台的渾儀窺管(望筒)﹐通過天運環等機件與水力推動的樞輪相聯。使窺管與被觀測的天體能夠同步運行﹐從而﹐發明了現代天文台跟蹤機械--轉儀鐘。英國劍橋大學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蘇頌把時鐘機械和觀察用渾儀結合起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因此﹐可以說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先行了七個半世紀。


  三﹑水運儀象台的總動輪--樞輪﹐是由一組叫天衡人權左右天鎖的杠杆系統控制的。由于天衡系統對樞輪的擒縱控制作用﹐使以水力推動的樞輪能等速地均勻地向前運轉。它的作用與現代鐘表的關鍵部件--錨狀擒縱器(俗稱卡子)的作用完全相同。李約瑟研究了水運儀象台後說﹐它比14世紀歐洲使用軸葉擒縱器重力傳動機械時鐘早了許多世紀。


  四﹑蘇頌在他的《新儀象法要》一書中﹐為後人留下了五幅星圖。這是保存在國內最早的紙繪全天星圖。蘇頌在他的星圖中﹐首創圓橫結合的畫法﹐解決了長期以來赤道與北天極周圍繪制中失真的問題。


  五﹑蘇頌在《新儀象法要》中還要為我們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機械圖紙﹐共有整體圖﹑部件圖﹑零件圖六十多幅﹐繪制機械零件一百五十多種。


  六﹑蘇頌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假天儀。蘇頌發明的假天儀是一個大圓球﹐人居其中﹐鑿孔為星﹐一晝夜轉一周﹐與天象完全相符﹐以水力推動。


  七﹑蘇頌的《本草圖經》是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至今的有圖的完整的本草著作。《本草圖經》以前的《唐本草》等著作雖然也有圖﹐但都已佚失。只有《本草圖經》的藥圖被系統地流傳下來。


  蘇頌不愧為我國中世紀的一位杰出的博學家。 (文章來源引用自網路)




 


參訪同安孔廟~巧遇住在廈門的蔡元心老師~因為當天蘇公祠,只有我們3人在參觀~可能淳菁很專注在觀賞~ 蔡老師問我們從何處來~話匣盒打開~不知不覺間~天文地理玄學竟成為我們探討交流熱絡的話題相識即是有緣~大家互留通訊~有緣再聯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康淳菁 的頭像
    康淳菁

    康莊大道~康氏有情天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