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祝福所有親友闔家平安吉祥! 康莊大道部落格從2013年10月搬遷到痞客邦~

目前分類:康氏文史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於史詩

不是很了解

關於詩歌

也不是很懂

但當閱讀到

有關於衛康叔家族

有六位女詩人的詩

頓時大開視野

除了讚佩古時候的康家媳婦

還是很讚嘆現今的康家媳婦

因為有您們默默尊賢持家

成就許多古今中外

康氏賢達和康氏之光

為您們喝采

 

 

 

衛康叔家族六位女詩人的詩

 

衛康叔家族中,第一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共姜

(周時衛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後常用爲女子守節的典實)

2. 留下詩篇最多的是莊公的夫人莊姜。莊姜是齊國公主。

3. 第三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衛女。

4. 第四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許穆夫人(愛國女詩人)

5. 第五位有詩歌傳世的女詩人,也是一位被古代詩學家稱作衛女的衛國公主。

6. 第六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宋桓公夫人(愛國女詩人)

 

文章引用自中華康氏網  

http://www.kangshiw.com/contents/461/2459.html

 

據漢代毛亨《毛詩故訓傳》和宋代朱熹《詩集傳》記載,《詩經》中收有衛康叔家族六位女詩人的詩。她們的詩,分別保存在《邶風》、《鄘風》、《衛風》之中。

 

在《詩經》十五國風中,有《邶》之風19首,《鄘》之風10首,《衛》之風10首,計39首,佔十五國風的近四分之一。這39首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古代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邶風》、《鄘風》、《衛風》都是衛國詩歌,研究衛國歷史、衛國文化,這39首詩當然是極為重要的資料。

 

《衛風》在周代就得到了時人高度的評價。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札來聘······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

 

'”毛亨傳:“淵,深也。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衛康叔、武公德化深遠,雖遭宣公淫亂,懿公滅亡,民猶秉義而不為困。”季札肯定衛國詩歌內容深厚,思想深刻,又指出衛國雖然遭受多次大的變故,即使在困境之中,民心始終沒失,原因在於衛康叔、衛武公德政教化影響深遠。

 

衛國詩歌為什麼還包含《邶》風和《鄘》風呢?因為《詩經》雖然把這39首詩分成了《邶》、《鄘》、《衛》三部分,但實際上它們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都是出自衛國。毛亨、孔穎達就清楚地回答了同是衛國詩歌,為什麼要分為邶、鄘、衛三部分的問題。

 

《詩經·邶鄘衛譜》:“邶、鄘、衛,商紂畿內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貢·冀州》太行之東,北踰衡漳,東及兗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為殷後,三分其地為三監,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以監殷民。自紂域之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見周公將攝政,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更於此三國建諸侯,以殷餘民封康叔於衛,使為之長。……《地理志》曰:'武王崩,三監叛,周公誅之,更以其地封弟康叔,號曰孟侯。遷邶、鄘之民於洛邑,故邶、鄘、衛三國之詩,相與同風'。

 

”既然三地都在衛國邦域之內,又相與同風,為什麼在《詩經》中出現時,要分為《邶》、《鄘》、《衛》三部分呢? 《詩經·邶鄘衛譜》也回答了這個問題:“並邶、鄘分為三國,鄭並十邑不分之者,以鄭在西都十邑之中無鄭名,又皆國小,土風不異,不似邶、鄘之地大於衛國,又先有衛名,故分三也。雖分從邶、鄘,其實衛也。故序每篇言衛,明是衛詩,猶唐實是晉,故序亦每篇言晉也。

 

”孔穎達十分具體地回答了衛國詩歌在《詩經》中一分為三的原因:因邶、鄘二地地域廣大,“三監”時就有了邶、鄘、衛的劃分,可見這種劃分是沿襲下來的。

 

綜上所述,我們在研究先秦衛國詩歌的時候,既要注意《邶風》、《鄘風》、《衛風》因產生的具體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差異,又要把《邶風》 、《鄘風》、《衛風》當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研究,因為它們都是當時衛國的詩歌,顯示了以淇水、沬邑為大背景共有的特性。

 

因此,我們在後面的行文中在提到衛國詩歌的時候,會籠統地用衛風來稱呼它。而《詩經》時代衛康叔家族中六位女詩人的詩,就恰巧分佈於《邶》、《鄘》、《衛》三風之中。

 

《邶風》、《鄘風》、《衛風》所收的39首詩,除了它們的文學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之外,還可以起到“詩以證史”的作用,也是研究衛國歷史和康姓家族史的重要史料。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和《詩經》中大多數詩篇都屬於集體歌詠或不知作者姓名,不同的是,按先賢的考證,這39首詩中有不少詩篇屬於個人創作,是有具體作者的。特別是其中康叔家族中的六位女性作者,更是先秦文學史和文化史上令人矚目的。

 

據《衛風·河廣》 宋朱熹集傳:“衛有婦人之詩,自共姜至於(宋)襄公之母六人焉,皆止於禮義,而不敢過焉。夫以衛之政教淫僻,風俗傷敗,然而女子乃有知禮而畏義如此者,則以先王之化猶存焉故也。”對這六位女作者的記載,清代阮元《十三經註疏》中保存的漢唐人的解釋和朱熹在《詩集傳》中的解釋也是一致的。

 

當時衛康叔家族中,第一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共姜。 《鄘風·柏舟》 漢代鄭玄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蚤(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強迫其改變志向)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同此)詩以絕之(指斷絕父母強迫自己改嫁的念頭)。”孔穎達疏引《喪服傳》曰:“夫死,妻稚,子幼,子無大功之親,妻得與之適人,是於禮得嫁,但不如不嫁為善······故夫死不嫁,是夫妻之義也。

 

”按照當時的禮制,丈夫死了,妻子年輕,兒子幼小,兒子又沒有非常近的親屬,作妻子的可以再嫁,但再嫁不如不嫁。不嫁是夫妻之間的恩義。由於共伯屬於早死,共姜當然也很年輕,經傳中亦不見其有子的記載,按照《儀禮·喪服傳》的記載,共姜若再嫁,是符合當時的禮制的。當父母強迫她改嫁時,她發出了“之死矢靡它”的誓言,以死明志,表現了夫妻之間深厚的情誼。

 

《鄘風·柏舟》朱熹集傳也記載:“舊說以為,衛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故共姜作此以自誓。言柏舟則在彼中河,兩髦則實我之匹。雖至於死,誓無他心。母之於我,覆育之恩如天罔極,而何其不諒我之心乎?”從前人的解釋和說明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出共姜守節的決心,還發現共伯屬於“蚤死”,這也許就是很多人懷疑武公弒兄的記載可靠性的根據吧。

 

六人之中,留下詩篇最多的是莊公的夫人莊姜。莊姜是齊國公主,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又是當時著名的美人。 《左傳·隱公二年》:“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於陳曰厲媯,生孝伯,蚤死。其娣(又稱女弟,即妹妹)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由於她沒有生育,所以在宮廷中就失去了應有的地位,甚至一些妃妾都讒毀她,《衛風·碩人》就一方面極力讚揚她的美貌,一方面對她表示同情和憐憫。所幸的是她憑自己高尚的人品和超常的美貌,還是保住了自己夫人的地位。

 

莊姜一共留下了4首詩。 《邶風·綠衣·序》:“《綠衣》,衛莊姜傷己(為自己悲傷)也。妾上僭(僭指超越自己的地位),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漢毛亨傳:“莊姜,莊公夫人,齊女,姓姜氏。妾上僭者,謂公子州吁之母。母嬖(被寵愛)而公子驕。”孔穎達疏:“作《綠衣》詩者,言衛莊姜傷己也。由賤妾為君所嬖而上僭,夫人失位而幽微,傷己不被寵遇,是故而作是詩也。

 

”《邶風·綠衣》朱熹集傳:“莊公惑於嬖(ㄅㄧˋ)妾,夫人莊姜賢而失位,故作是詩······綠衣黃里,以比賤妾尊貴,而正嫡幽微。”莊姜在詩中用“綠兮衣兮,綠衣黃里”作比興。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綠色是間色,也就是雜色,是下等的顏色。

 

而黃色是正色,是尊貴的顏色。做衣服用綠色的布帛做面料,用黃色的布帛做裡子,是貴賤顛倒,莊姜正是用此來比興賤妾因受寵愛而地位尊貴,自己雖是夫人而地位變得低微。

 

《邶風·燕燕·序》:“《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漢毛亨傳:“莊姜無子,陳女戴媯(ㄍㄨㄟ)生子名完,莊姜以為己子。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之,戴媯於是大歸,莊姜遠送之於野,做詩見己志。”詩中有“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話。鄭玄箋曰:“婦人之禮,送迎不出門。今我送是子乃至於野者,舒己憤,盡己情。

 

”莊姜之所以在送別戴媯時越禮,一是心中憤懣,二是要盡對戴媯深厚的情誼。戴媯是和莊姜一同嫁到衛國的。因為在周代,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夫人,女方須以姪(兄弟之女)娣(妹妹)隨嫁,同時還需從另兩個與女方同姓的諸侯國各請一位女子陪嫁,亦各以娣姪相從,共九人,這就是古代的媵(ㄧㄥˋ)妾制度。

 

《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媵者何?諸侯娶一國而二國往媵之,以姪娣從。姪者何?兄之子(女兒)也。娣者何?弟(也稱女弟,即妹妹)也。”戴媯以媵的身份來到衛國後,和莊姜的關係一直很好,因為她是一個不僭越,又溫柔又賢惠的人。 《邶風·燕燕》朱熹集傳:“莊姜無子,以陳戴媯之子完為己子。莊公卒,完即位,嬖人之子州吁弒之,故戴媯大歸於陳,而莊姜送之,作此詩也······言戴媯之賢如此,又以先君之思勉我,使我常念之而不失其守也。

 

楊氏曰:州吁(ㄒㄩ)之暴,桓公之死,戴媯之去,皆夫人失位,不見答於先君所致也。而戴媯猶以先君之思勉其夫人,真可謂溫且惠也。”從朱熹的集傳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姜和戴媯共同遭遇了那麼多的不幸,戴媯不但又溫柔又賢惠,而且也很堅強。她在大變故面前,在一別將永無再見之期的時候,猶不忘勉勵莊姜不要忘了先君,不要失去國君夫人應盡的職責,無怪乎莊姜在送別時要“佇立而泣”。後人對《燕燕》評價極高,稱它為“萬古離別之祖。”

 

莊姜流傳下的第三首詩是《邶風·日月》。 《日月·序》:“《日月》,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回應)於先君,以至於困窮之詩也。”說明這首詩是莊姜抒發自己內心悲傷之情的。莊姜遭遇州吁之難,自己親自撫養大的桓公被州吁殺死,自己的好心又得不到莊公的回應,因此只好面對日月訴說內心的悲苦。 《日月》朱熹集傳:“莊姜不見答於莊公,故呼日月以訴之。”

 

莊姜流傳下來的第四首詩是《邶風·終風》。 《終風·序》:“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而不能正也。”詩中有“終風且暴,顧我則笑”的話,毛亨傳:“興也。終日風(一整天都在刮風)為終風。暴,疾也。笑,侮之也。”鄭玄箋:“既竟日風(整天刮風)矣,而又暴疾。興者,喻州吁之為不善如終日風之無休止,而其間又有甚惡,其在莊姜之旁,視莊姜則反笑之,是無敬心之甚。

 

”《終風》不但是對州吁的控訴,也曲折地表達了對莊公的控訴。朱熹《終風》集傳:“莊公之為人,狂盪暴疾。莊姜蓋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終風且暴為比。”從以上所引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莊姜在如此艱難的生存環境中,仍然堅守自己的本分,不肯明言莊公之過,這就是朱熹讚揚她“止乎禮義”的原因。

 

第三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衛女。 《邶風·泉水·序》:“《泉水》,衛女思歸也。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寧而不得,故作是詩以自見也。”毛亨傳:“以自見者,見己志也。國君夫人,父母在則歸寧,沒則使大夫寧於兄弟。衛女之思歸,雖非禮,思之至也。

 

”孔穎達疏:“此時宣公之世,宣父莊,兄桓,此言父母已終,未知何君之女也。言嫁於諸侯,必為夫人。亦不知所適何國,蓋時簡札不記,故序不斥言也。”從孔穎達的記述中可以得知,這位女子是衛國公主,是一位諸侯國國君的夫人,生活的時代是宣公在位時,從父母已沒看,父親應該是莊公或者桓公中的一個。

 

朱熹對這位衛國公主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在《邶風·泉水》集傳中說:“衛女嫁於諸侯,思歸寧而不得,故作是詩。楊氏曰:衛女思歸,發乎情也;其卒(最終)也不歸,止乎禮義也。聖人著之於經,以示後世,使知嫁異國者,父母終,無歸寧之義,則能自克者,知所處也。

 

”歸寧指的是出嫁的女子回家省視父母。按當時的禮制,國君的女兒嫁到異國,父母健在時,可以定期回國省視,父母去世之後,自己不能歸國省視,只能派大夫回娘家探視自己的兄弟。這位衛國公主父母去世後,十分想回去探視,這是“發乎情”;但她又知道這樣做不合乎禮制,因此只能克制自己,這是“止乎禮”。孔子刪詩時,特意把它保留下來,就是為了讓它“著於經,以示後世”,讓後世的人都懂得遇到這種事時該如何處理,都去效法衛女這樣的典範。

 

第四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許穆夫人。 《衛風·載馳·序》:“《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衛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於漕邑。許穆夫人閔衛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

 

”《左傳·閔公二年》:“及敗,宋桓公逆諸河,宵濟,衛之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共、滕之民,為五千人,立戴公以廬於漕。許穆夫人賦《載馳》。”晉杜預注:“《載馳》詩,衛風也。許穆夫人痛衛之亡,思歸唁之,不可,故做詩以言志。

 

”許穆夫人是宣姜和昭伯頑的女兒。衛宣公死後,齊襄公擔心齊國失去對衛國王室的影響,就讓宣姜改嫁昭伯頑,後來生下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許穆夫人年方及笄(ㄐㄧ),齊桓公、許穆公皆慕名求婚。據《列女傳·仁智傳》載:“初,許求之,齊亦求之。懿公將與許,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ㄐㄩ)玩弄,系援於大國也。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今者捨近而就遠,離大而附小,一旦有車馳之難,孰可與慮社稷?'衛侯不聽,而嫁於許。

 

其後狄人攻衛,大破之,而許不能救,衛侯於是悔不用其言。君子善其慈惠而遠識焉。 ”在當時縱橫交錯的諸侯國關係中,婚姻關係很多時候是一種結盟行為。這位衛國公主在婚姻關係中,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國家的政治利益。她認為自己應該嫁到一個大國,為自己的出生之國結一強援。這樣如果衛國邊疆有敵寇入侵,由於自己的關係,衛國可以得到大國的幫助。

 

從《列女傳》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這位十五六歲少女的遠見卓識和強烈的報國之心。可惜國君沒有聽從她的主張,造成了懿公身死國滅的悲劇。事實也證明,最先出兵救援衛國的不是大國齊國,而是衛國另一位公主宋桓夫人的丈夫宋桓公。設若國君聽從了這位公主的話,衛國就可能是另一種命運。更讓許穆夫人傷心的是,當她“載馳載驅,歸唁衛侯”時,又受到許國大夫的阻攔。

 

《載馳》朱熹集傳:“宣姜之女為許穆夫人,閔衛之亡,馳驅以歸,將以唁衛公於漕邑。未至,而許之大夫有奔走跋涉而來者,夫人知其必將以不可歸之義來告,故心以為憂也。既而終不果歸,乃作此詩,以自言其意耳。 ”由於受當時禮義的約束,許穆夫人最終也沒能回到衛國弔唁宗國滅亡,父兄亡故,但她的遠見卓識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受到後人的敬仰,無怪乎《列女傳》把她歸入仁智一類女子之中。許穆夫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第五位有詩歌傳世的女詩人,也是一位被古代詩學家稱作衛女的衛國公主。 《衛風·竹竿·序》:“《竹竿》,衛女思歸也。適異國而不見答,思而能以禮者也。”“適異國”指嫁到異國,“不見答”指在很多事情上得不到丈夫的回應,可見是遇到了不稱心的婚姻,“淇水悠悠,檜楫松舟”,毛亨傳:“舟楫相配,得水而行;男女相配,得禮而備。”鄭玄箋:“此傷己,今不得夫婦之禮。”正是由於夫婦關係不和諧,才使她產生了強烈的故國之思。

 

“藋(ㄉㄧˊ)藋竹竿,釣於淇水”,她幻想有朝一日能回到衛國,用一條又細又長的竹竿,到淇水中垂釣。但這位公主“思而能以禮”,也就是說雖然在逆境之中思鄉思親之情強烈,她還是能夠把握自己,抑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制,因此她的行為受到了歷代詩評家的讚揚。

 

由於缺乏更詳細的史料,這位衛國公主是哪位國君的女兒還無法確定,但她和前面提到的衛女絕對不會是同一個人,因為朱熹在《衛風·河廣》集傳中曾明言,“衛有婦人之詩,自共姜至於襄公之母六人焉”,用非常肯定的口吻告訴《詩經》的讀者,兩位衛女不是同一個人,如果兩位衛女是同一個人的話,《詩集傳》中記載的衛國的女詩人就不夠六人之數。

 

第六位有詩歌傳世的女作家是宋桓公夫人。 《衛風·河廣·序》:“宋襄公母歸於衛,思而不止,故作是詩也。”毛亨傳:“宋桓公夫人,衛文公之妹,生襄公而出。襄公即位,夫人思宋,義不可往,故作詩以自止。

 

”《衛風·河廣》朱熹集傳:“宣姜之女,為宋桓公夫人,生襄公而出歸於衛。襄公即位,夫人思之,而義不可往。蓋嗣君承父之重,與祖為體,母出與廟絕,不可私返,故作此詩。言誰謂河廣,但以一葦加之,則可以渡矣;誰謂宋國遠乎?但一跂(ㄑㄧˊ)足而望,則可以見矣,明非宋遠而不可至也,乃義不可得往耳。范氏曰:夫人不往,義也。天下豈有無母之人歟(ㄩˊ)?有千乘之國,而不得養其母,則人之不幸也。為襄公者,將若之何?生則致其孝,沒則盡其禮而已。”襄公的母親不知因何故被送回衛國,從而斷絕了與宋國宗廟的關係。

 

但從朱熹在《集傳》中肯定她的節義看,她也不是犯了古代所謂“七出”的過錯。衛國與宋國相距並不遙遠,正像宋桓公夫人感覺的一樣,兩國之間就像隔著一條河,用一葉扁舟就可以渡過;在衛國踮起腳跟就能夠看到宋國,從中流露出她對兒子深切的思念。不是路途遙遠不能前往,而是做母親的要守義,做兒子的不能違背父親的遺訓。但朱熹認為,天下沒有無母親之人,作為一個千乘之國的國君,不能親自奉養自己的母親,已是人生的不幸。

 

襄公應該做的是,母親活著的時候要送上自己的孝心,去世的時候要儘自己的禮節。宋襄公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國君,有人把他當做春秋五霸之一。從宋桓公第一個出兵救衛來看,可能是宋襄公沒有忘記衛國是他的娘舅之國,沒有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在促使父親出兵救衛上起了作用。

 

清代陳奐對《衛風·河廣》作的是另一種解讀。陳奐《詩毛氏傳疏》:“當時衛有狄人之難,宋襄公母歸在衛,見其宗國顛覆,君滅國破,憂思不已,故篇內皆敘其望宋渡河救衛,辭甚急也。未幾,宋桓公逆(同迎)諸河,立戴公以處漕,則此詩之作,自在逆河之前。《河廣》作而宋立戴公矣,《載馳》賦而齊立文公矣。《載馳》許詩,《河廣》宋詩,而係列於《鄘》、《衛》之風,以二夫人於其宗國皆有存亡繼絕之恩,故錄之。”古人對經書的注疏往往是後出轉精,清人對“十三經”的注疏集漢唐宋元明經書注疏之大成,其中常常有令人振聾發聵(ㄎㄨㄟˋ)的精闢見解,陳奐對《河廣》的解讀就是如此。特別是他對《河廣》、《載馳》沒有收入宋國、許國詩歌之內而是收入《衛風》、《鄘風》的解讀,既見解精到又合情合理。而他對許穆夫人、宋桓夫人為保存衛國、存亡繼絕所做貢獻的肯定,讓人們於許穆夫人之外,認識了另外一位偉大的愛國女詩人—宋桓夫人。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在一個諸侯國中出現這麼大的女作家群體,是非常罕見的。在《邶》、《鄘》、《衛》三卷39首衛國詩歌中,研究《詩經》者認為屬於女性創作的有《谷風》、《綠衣》、《燕燕》、《日月》 、《終風》、《泉水》、《載馳》、《竹竿》、《河廣》、《伯兮》、《氓》、《有狐》共12首,幾近衛詩的三分之一,數量之多,在《詩經》中是僅見的。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特定的歷史條件決定的。魏源《詩古微》:“三河為天下之都會,衛都河內,鄭都河南······據天下之中,河山之會,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則財貨盛,財貨盛則聲色臻。”聲指民間流行的新樂,色指在繁榮的商業經濟影響下比較開放的男女交際。富裕開放的社會才能為女性提供活動的舞台,為她們的詩歌創作提供條件。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開放之風主要流行於下層社會,而上層婦女受到較多的禮制約束,在立身行事上表現出另外一種精神和胸懷。六位女性作者的創作,反映出她們在日常行為上有一個很大的共性,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就連對鄭衛之風頗多責難的南宋理學家朱熹,也在《詩集傳》中用讚賞的口吻對她們做出了積極的評價,稱讚她們“知禮而畏義。

 

”許穆夫人在個人幸福和國家利益面前大仁大義且充滿智慧的選擇,在國家發生巨大變故時表現出的熾烈愛國情懷,永遠讓不同時代的人敬佩;莊姜在坎坷人生中顯示出的寬闊胸懷,共姜對婚姻的無比忠貞,宋桓夫人在面對親情和禮法之間出現矛盾時的理智表現,兩位衛女詩中流露出的濃濃的思親之情,讀之不能不讓人動容,也為天下康氏族人留下了永遠的驕傲和感動。

 

六位女詩人創作中使用的純熟的藝術手法,也顯示出她們在家族中受到過良好的文化熏陶。

衛風中女性作者的創作,特別是衛康叔家族中六位女詩人的詩歌創作,不但在《詩經》時代,即使在整個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也都是一種獨特的現象,堪稱一個奇蹟。從“聖人著之於經,以示後世”看,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特別是康氏文化優秀傳統,也應該對這六位女詩人作品的價值給予充分的肯定。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氏-臺灣康氏源流初稿-封面.jpg

 

2015年初康照祥老師在LINE上留言

希望淳菁能幫忙提供照片和正確的祖籍資料....

因此當下馬上給予所需資料

並特地前往東港東隆宮拍攝康老師所需要的照片....

 

自從2014自動默默離開台灣中華康氏宗親會後

原想相關事務應該從此不會再遇上

哈哈!想不到康老師還會想起自己還有剩餘價值的善用...

 

但既然是要編輯有關「臺灣康氏源流」的內容

自己能再盡一份微薄小力也是很榮幸的一件事....

感恩~同時也恭喜台灣中華康氏宗親會成立3周年慶

開始走穩社團的運作~

 

2016元旦過後

感恩康老師將新書寄來分享~
並希望淳菁可以在部落格宣傳新書出版

讓非會員也知道康氏有這麼一本書~

因此當收到書時
就一鼓作氣大略瀏覽閱讀看完


感佩康老師的用心蒐集和親自走訪編輯!

果然是專業!

為了讓讀者看懂書內容的活潑生動

令大家更有系統概念和清楚明白現在全台康氏的聚落…

將康氏在台落地生根結合台灣各地風俗民情

一一委婉佈局細膩介紹~真是用心良苦~很讚的精神!

 

感謝他也將自己和二哥記上一筆
並將恩公來台註記衍生到第十代!

 

同時感謝他對康莊大道~康氏有情天部落格的看重~
如果說要幫忙宣傳~能力可能還談不上
但能藉由分享康氏有新書出版
讓非會員也知道有這麼一本書是OK的!

 

所以若有來訪格友或宗親有緣看到本文

有興趣閱讀了解康氏源流故事~都歡迎上該網站點閱~
 

新春寄語

也祝福所有宗親好友闔家幸福安康!歲歲增福增慧!

 

康氏-臺灣康氏源流初稿-封面 (2).jpg

隨喜轉貼

台灣康氏文化論壇文稿簡介

http://kangculture.blogspot.tw/


依據政府統計,臺灣康姓人士有三萬四千多人,康姓宗親祖先大抵係在二、三百年前來自福建與廣東,各支派來臺祖抵臺後散居各地。數百年間,各支派間疏於橫向聯繫,各支派來臺祖史料亦付之闕如。


由於缺乏全區性的宗親組織結社,未有專人進行臺灣康氏文獻的蒐集整理與研究工作。民國一0二年元月「臺灣中華康氏宗親會」成立後,首屆理事長康義勝在組織 建制上成立的各種委員會中,特別列入臺灣康氏史料委員會,旨在蒐集整理臺灣康氏文獻,用以保留、記錄,二、三百年來寶島各支派康氏先祖的各種生活、文化遺 址及史料。本人忝為臺灣康氏史料委員會主委,即負起這個責任。


在各地宗親協助下,經過近三年來的調查、追蹤、採訪、撰稿終於完成「臺灣康氏源流初稿」的出版工作,並致贈給會員宗親。本書調查採訪,二、三百年,各支派來臺五十一位祖先,落腳在二十三個鄉鎮市區,繁衍發展的紀錄與歷史。


這是第一次有系統的調查與紀錄,讓全臺各地康氏宗親可以得知自己與各地宗親的由來及發展。那麼你會發現,你並不孤單,因為到處都有康家人。而這只是一個開端,盼望未來有更多的文史資料可以整理撰寫出版,為康氏宗親留下永恆的歷史記憶。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叔後裔13個姓氏

 

2011年10月8日,根據總會舉行“會長工作日”活動!
逵富太顧問提議,爾後將收集康叔後裔中其他姓氏的族譜。
所以總會決定將康叔後裔中的衛、寧、凌、冰、鹿、石、孫、戚、及、常、寇、商、康13個姓氏的族譜,全部納入研究會的史料收集範圍。
並希望對上述有關姓氏的族譜,大家今後都要經常關注。
凡發現對研究康氏文化、研究中華康氏繁衍播遷史有史料參考價值的族譜,都要告知總會,設法收集。以擴大研究會史料來源。

因此淳菁將康叔後裔13個姓氏美編表格化好記

詳細文稿
請看以下轉貼中華康氏網文章
康叔後裔的十三個姓氏
瀏覽:1163次作者:范紅傑日期:2010-05-06 15:40

        
康叔在周王室平定三監之亂後,離開康城,來到朝歌,被封為衛國國君。因康叔是助武王胞弟,所以賞賜比較豐厚。武父(進冀豫之間)以南、圃田(緊河南中牟市)以北地區,均為衛國轄地。康叔逝世後,長子康伯繼位,其後有了康姓。
       
除康姓外,康叔後裔還有以下姓氏:
1、 衛姓因康叔封在衛國,都城在今河南淇縣。傳至四十餘世,衛君角九年(公元前269年),衛國被秦在野王所滅。其國遺民以果為氏,從此衛氏代代相傳。
 
2、 寧姓,康叔之後衛武公少子季亶封邑在寧(今河南省獲嘉縣),後裔稱寧氏。
 
3、 凌姓,春秋時衛康叔庶出子孫在宮廷任凌人之職(即專管收藏冰塊的官員),其後世子孫遂以官職稱姓,即凌氏。
 
4、 凌氏的後代還有一支改為冰姓。
 
5、 鹿姓,康叔支系子孫世代為衛國大夫,其中有人封於五鹿(今河南濮陽市東北),後人遂以地為姓,稱鹿氏。
 
6、 石姓,康叔的第六世孫衛靖伯,其孫名公孫碏,字石,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大一滅親,殺了叛逆之子石厚。石厚之子石殆仲,以祖父的字為姓,稱石氏。
 
7、 孫姓,也是康叔後裔,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十二位大姓,在渤海周圍和東北地區最有影響。當今孫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1.44%
 
8、 戚姓,康叔九世孫公子惠孫,乃孫氏始祖。惠孫的七世孫孫林父,在衛獻公時任上卿。孫林父的支庶子子孫戀居戚地,遂以封邑為姓,形成戚姓。
 
9、 及姓,衛國君主衛宣公,將他的兒子安排在“汲”那個地方居住(今河南衛輝),稱公子汲。公子汲的後代以居地為姓,後因避戰亂,去掉了三點水,成了及氏。
 
10、 常姓,衛康叔的支庶子孫,受封於常,建立常國,後以國為姓,稱常氏。
 
11、 寇氏,康叔為​​國司寇,掌管治安、刑法、判案等,支孫以官位名,亦相傳姓寇。
12、 商姓,為春秋衛國公孫鞅之後,因封在商,也就是商鞅,以封邑為氏。
 
        
這十二個姓氏加上康姓,便是康叔後裔的十三個姓氏。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姓繁衍的另十二個姓





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正值周朝初期,周武王將同母少弟(姬)所管轄地封為“康地”,王室所在地為“康城”,君王人封為“康叔”
,康姓從此產生。康叔在周王室平定“三監之亂”中,戰功顯赫,離開康城,來到朝歌,被擴封為衛國君主。管轄面積增大,由於治國有方,政績卓著,再提任康叔為周朝司寇官,康叔逝世後,長子康伯繼位,康姓從此形成康氏家族。





除康姓外,康叔後裔還有以下姓氏:





1、衛姓因康叔封在衛國,都城在今河南淇縣。傳至四十餘世,衛君角九年(公元前269年),衛國被秦在野王所滅。其國遺民以果為氏,從此衛氏代代相傳。





2、寧姓,康叔之後衛武公少子季亶封邑在寧(今河南省獲嘉縣),後裔稱寧氏。





3、凌姓,春秋時衛康叔庶出子孫在宮廷任凌人之職(即專管收藏冰塊的官員),其後世子孫遂以官職稱姓,即凌氏。





4、凌氏的後代還有一支後來改為冰姓。





5、鹿姓,康叔支系子孫世代為衛國大夫,其中有人封於五鹿(今河南濮陽市東北),後人遂以地為姓,稱鹿氏。





6、石姓,康叔的第六世孫衛靖伯,其孫名公孫碏,字石,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大義滅親,殺了叛逆之子石厚。石厚之子石殆仲,以祖父的字為姓,稱石氏。





7、孫姓,也是康叔後裔,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十二位大姓,在渤海周圍和東北地區最有影響。當今孫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1.44%





8、戚姓,康叔九世孫公子惠孫,乃孫氏始祖。惠孫的七世孫孫林父,在衛獻公時任上卿。孫林父的支庶子子孫戀居戚地,遂以封邑為姓,形成戚姓。





9、及姓,衛國君主衛宣公,將他的兒子安排在“汲”那個地方居住(今河南衛輝),稱公子汲。公子汲的後代以居地為姓,後因避戰亂,去掉了三點水,成了及氏。





10、常姓,衛康叔的支庶子孫,受封於常,建立常國,後以國為姓,稱常氏。





11、寇氏,康叔後來為周朝司寇官,掌管治安、刑法、判案等,支孫以官位名,亦相傳姓寇。





12、商姓,為春秋衛國公孫鞅之後,受封於商,典范代表人商鞅,以封邑為氏。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照祥於 20121230日下午11:24 寫道:

 

淳菁好:康氏專書確定可在成立大會前完成,並致贈與會者,每人一本。

這是封面,寄給妳參考。書中有使用妳提供二張照片,由於本書屬公益性質,就不給稿費,抱歉。

謹祝新年好。宗親康照祥敬上

 

淳菁20121231早上回應

 

照祥老師吉祥
謝謝優先分享
歡喜康氏專書出版
隨喜您的發心大愛

康氏好~康氏讚~康氏宗親一極棒!
敬祝新年快樂

 

歡喜中華康氏宗親會成立當天

此書限量200本與宗親結緣

 

如果宗親當天沒拿到~又想閱讀與收藏的
可到各大網路書店有選購

 

內容簡介

 

歷史上,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一直是個奇妙的問題。

 

姓氏族群的繁殖與遷移也是後代子孫最大玄思。

 

從康氏的起源與演變;歷史上康氏的分布與變遷;康氏名人遷移足跡;

 

康氏在台灣等幾個篇章,讓你豁然開朗。

 

作者簡介

 

康照祥

 

  為資深媒體人,除新聞傳播專業著作外,長時間投入兩岸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領域研究,著作從實務出發,兼具理論與研究價值,希望達到知識傳遞效果。

 

  作者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從事新聞工作二十餘年,曾擔任採訪主任、專欄主任、副總編輯、社論主筆,新聞實務經驗豐富。結合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經驗,在大學院校任教新聞傳播課程。

 

  主要著作有「藏傳佛教與達賴的困局」、「中國權力遊戲」、「誰是接班人」、「大陸就業一把照」、「兩岸詞語即時通」、「中國大陸報業集團化之發展研究」、「媒體識讀」、「新聞媒體採訪寫作」等十餘種書。

 

目錄

 

志略第一 康氏的起源與演變
志略第二 康氏共同的歷史衛康叔世家
志略第三 康氏共同家訓尚書康誥
志略第四 歷史上康氏的分布與變遷
志略第五 從康氏名人看族群遷移足跡
志略第六 康氏在台灣
志略第七 康氏名勝
志略第八 名人傳略
參考書目

 

 

前言

 

  在人類歷史上,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一直是個奇妙的問題。姓氏族群的繁殖與遷移也是其後代子孫的最大玄思。

 

  中國人是最重視歷史的民族,上至廟堂,下至庶民,都各自有其歷史的記載。詳略不一,只因姓氏族群強弱大小之別。康氏族群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居百家姓之列,通常位居百大姓氏之七十五至八十名之間,在中華民族數千個姓氏,名次不可謂不前。只可惜,前十名姓氏族群繁衍生息太令人驚奇,十名之後的姓氏人口反顯得勢單力薄。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康氏人口僅有三百四十萬左右,約佔中國大陸人口的0.28%;台灣地區二千三百萬人口,康氏人口亦只有區區三萬四千人。

 

  就因為這種人口比例,康氏族人總有小姓寡民的感覺,所有姓氏研究也就有意無意的忽略。因為康氏的市場太小,不具商品價值。中國大陸各出版社出版各種系列的姓氏叢書,總盼不到康氏專書的出版。筆者乃有自己編撰的構想。

 

  近年,中國大陸河南省康獻堂宗親發了大願,成立「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發行出版《康氏文化》雜誌,同時在大陸各省區發展分會,使得大陸康氏宗親有了歸屬感,真是功德無量。

在康獻堂風潮激盪之下,台灣熱心的康氏宗親「宜蘭康氏宗親會」會長康英山、國際扶輪社台灣總會理事長(2010-2012)康義勝及各地諸宗親號召奔走之下,成立「中華康氏宗親會」,使諸多康氏宗親多年夢想得以實現,而這正是出版康氏專書的時刻。

 

  成書構想,僅在於對康氏源流做一交代,不述及各支派繁衍世系,乃設計概要式的編寫方法,並定名為《康氏源流志略》。書成要感謝康淳菁宗親提供許多精彩的照片使本書更具可讀性。


姓氏研究需要許多家族譜為考證資料,台灣康氏宗親在這方面的蒐集與編撰顯然不足,而河南《康氏文化》雜誌的質量均非常厚實,經營者的用心值得欽佩。


期待台灣宗親在這方面能更加重視,這本小書只在拋磚引玉,疏落不足之處,全在於筆者之過,望方家及宗親不吝指教。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記.衛康叔世家》譯文(四)


    太子在宿地,悝母便讓渾良夫到太子那裏。太子對良夫說:假使你能協助我回國,我将以賜你大夫所乘的車報答你,還赦免你三種死罪。穿紫衣、袒裘服、帶寶劍,都不在死罪之中。二人訂立了盟約,太子還允許悝母做良夫的妻子。閏十二月,良夫和太子回到國都,暫住孔氏的外園。晚上,兩個人身着婦人衣服,頭蒙圍巾,乘車而來,由宦者羅駕車。孔氏的家臣 ( ㄌㄨㄢˊ )甯盤問他們姓名,他們自稱是姻戚家的侍妾,于是順利地進入孔氏家,直抵伯姬住所。


飯畢,悝母手持戈先到孔悝住所,太子與五人身穿甲胄,載着公豬随後而行。伯姬把悝逼到牆角裏,強迫他訂立同盟,并劫持悝登上台,逼他召集群臣。栾甯正要飲酒,烤肉還未熟,就聽到一片亂糟糟的響聲,派人告訴了仲由。召護駕着乘車,邊飲酒邊吃烤肉,護奉着出公辄逃奔到魯國。


仲由聞訊後趕到,将進孔宅,遇剛剛逃出孔家的子羔。子羔說:門已經關閉。子路說:我暫且去看看。子羔說:來不及了,你不要跟着悝去受難。子路說:享受悝的俸祿,不能看他受難不救。于是子羔逃走了。子路要進去,來到門前,公孫敢關緊大門說:不要再進去了!子路說:你是公孫吧!拿着别人的利祿卻躲避别人的危難。我不能這樣,享受人家的俸祿,一定拯救人家的危難。這時有使者出來,子路才趁機進去。子路說:太子怎麽用得着孔悝做幫手?即使殺死他,也一定有人接替他進攻太子。又說:太子缺乏勇氣,如果放火燒台,必然會釋放孔叔。


 


太子聽了,十分害怕,讓石乞、盂黡(yǎn,眼)下台阻擋子路,二人用戈擊子路,割掉子路的帽纓。子路說:君子死,帽子不能掉到地上。說着,系好帽纓死去。孔子聽到衛國動亂的消息後說:唉!柴将會回來的吧?可由,卻死去了。孔悝終于立太子蒯聩爲國君,這就是莊公


 


莊公蒯聩是出公的父親,逃亡在外時,怨恨大夫們不迎立他爲國君。元年即位後,莊公想把大臣們盡數殺死,說:我在外久了,你們也曾經聽說了嗎?大臣們想作亂,莊公才不得不罷休。


 


二年(前479),魯國孔丘去世。


周武王三年(前478),莊公登上城牆,看見戎州。說:戎虜幹嗎要建城邑?戎州人對他的話十分憂慮。十月間,戎州人告訴趙簡子,簡子包圍衛國。十一月,莊公逃奔,衛人立公子斑師做國君。齊國讨伐衛國,俘虜了斑師,改立公子起爲國君。


 


衛君起元年(前477)時,衛石曼 ( ㄈㄨ )(fū,夫)趕走起,起逃亡到齊國。衛出公辄又從齊返回衛國做國君。當初,出公即位十二年(前481)後逃亡,在外四年才得返回。出公後元元年(前476),賞賜了跟随他逃亡的人們。前後當政二十一年(前456)死去,出公叔父黔趕走出公兒子而自立爲國君,這就是悼公


 


悼公五年(前451)逝世,兒子敬公弗立爲國君。十九年(前432),敬公逝世,兒子昭公糾立爲國君。這時,三晉強盛起來,衛君如同小諸侯,附屬于趙國。


 


昭公六年(前426),公子 ( ㄨㄟˇ )(wěi,偉)殺死昭公自立爲國君,這就是懷公。懷公十一年(前415),公子殺死懷公自立爲國君,這就是慎公。慎公的父親是公子 ( ㄍㄨㄚ )。适的父親是敬公。四十二年(前373),慎公逝世,兒子聲公訓立爲國君。十一年(前362),聲公逝世,兒子成侯遬立爲國君。


 


成侯十一年(前351),公孫 ( ㄧㄤ )進入秦國。十六年(前346),衛被貶稱爲侯。


 


二十九年(前333),成侯逝世,兒子平侯立爲國君。平侯于八年(前325)逝世,兒子嗣君立爲國君。


 


嗣君于五年(前320)時又被貶稱爲君,僅有濮陽一地。


 


四十二年(前283),嗣君逝世,兒子懷君立爲國君。三十一年(前252),懷君朝拜魏國,魏囚禁并殺害了懷君。魏改立嗣君弟,這就是元君。元君是魏國的女婿,所以魏國立了他。元君十四年(前239)時,秦攻下魏國東部領土,秦國開始在這一帶設置東郡。又把衛君遷徙到野王縣,而把濮陽合并到東郡。二十五年(前228)元君去世,兒子君角立爲君。


 


君角九年(前221)時,秦兼并天下,嬴政立爲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10),秦二世廢掉衛君,君角成爲普通平民,衛國世系徹底斷絕。


 


太史公說:我閱讀世家的記載,讀到衛宣公太子因妻被殺,弟弟子壽與太子互相推讓,争着去死,這與晉太子申生不敢聲明 ( ㄌㄧˊ )姬的過錯相同,都害怕傷害父親的情面。然而,終于死去了,這是多麽悲哀呀!有的父子互相殘殺,有的兄弟互相毀滅,這究竟是爲什麽呢?


 


作者:漢·司馬遷 注譯:骈宇骞(連載四)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史記.衛康叔世家》譯文(三)



    穆公逝世後,兒子定公 ( ㄗㄤ )立爲國君。定公十二年(前577)逝世,兒子獻公 ( ㄎㄢˋ )(kàn,看)立爲國君。


十三年(前576)時,獻公讓樂師曹教宮中妾彈琴,妾彈得很差,曹 ( ㄔ )打了她,以示懲罰。妾以獻公寵愛,就在獻公面前說曹的壞話,故意中傷曹,獻公也笞打曹三百下。十八年(前571)時,獻公告請孫文子、甯惠子進宴,兩人如期前往待命。


 


天晚了,獻公還未去召請他們,卻到園林去射大雁。兩人只好跟從獻公到了園林,獻公未脫射服就與他們談話,對獻公的這種無禮行爲,兩人非常生氣,便到宿邑去了。孫文子的兒子多次陪侍獻公飲酒,獻公讓樂師曹唱《詩小雅》中《巧言》篇的最後一章。


 


樂師曹本來就痛恨獻公以前曾笞打他三百下,于是就演唱了這章詩,想以此激怒孫文子,來報復衛獻公。文子把這件事告訴了衛大夫 ( ㄑㄩˊ )(qú,渠)伯玉,蘧伯玉說:我不知道。于是孫文子趕走了獻公。獻公逃亡到了齊國,齊國把他安置在聚邑。孫文子、甯惠子共同立定公弟秋爲衛國國君,這就是 ( ㄕㄤ )


 


殇公秋即位後,把宿封給孫文子林父。十二年(前547)時,甯喜與孫林父因争寵而至相攻讦,殇公讓甯喜攻打孫林父。林父逃奔到晉國,又請求晉國護送衛獻公回國。當時,獻公在齊國。齊景公聽到這個消息,和衛獻公一起到晉國請求幫助返回衛國。晉國便去讨伐衛國,誘使衛與晉結盟。衛殇公前去會見晉平公,平公逮捕了殇公與甯喜,緊接着就送衛獻公回國。獻公在外逃亡十二年重又返回故國。


 


獻公後元元年(前546),誅殺甯喜。


 


周武王三年(前544),吳國延陵季子出使路過衛國,見到蘧伯玉和史說:衛國君子很多,所以這個國家不會有患難。他又路過宿地,孫林父爲他擊磬(qìng,慶)說:不高興,樂音很悲傷,使衛國動亂的就是這裏呀!同年,獻公逝世,兒子襄公惡立爲國君。


 


襄公六年(前538),楚靈王會見各諸侯,襄公托辭有病不去赴會。


九年(前535),襄公逝世。當初,襄公有個小妾,很受寵愛,有孕後曾夢見有人對她說:我是康叔,一定讓你的兒子享有衛國,你的兒子應取名妾醒後十分驚訝,詢問孔成子。成子說:康叔是衛國的始祖。等到妾生下孩子,果真是個男孩,就把此夢告訴襄公。襄公說:這是上天安排的!于是給男孩取名元,恰好襄公夫人未生兒子,便立元爲嫡子,這就是靈公


 


五年(前530),靈公朝見晉昭公。六年(前529),楚公子棄疾殺死靈王自立爲國君,稱平王。十一年(前524),衛發生了火災。


三十八年(前498),孔子來到衛國,衛給他同在魯國時一樣多的俸祿。後來,孔子與衛國國君發生矛盾,便離去了。不久,又周遊到衛國。


 


三十九年(前497),太子 ( ㄎㄨㄞˇ )(kuài,,上聲) ( ㄎㄨㄟˋ )(kuì潰)和靈公夫人南子有仇,想殺掉南子。蒯聩與他的家臣戲陽 ( ㄔㄨㄛˋ )商議,等朝會時,讓戲陽遬殺死夫人。事到臨頭,戲陽後悔,沒有動手。蒯聩多次使眼色示意他,被夫人察覺,夫人十分恐懼,大呼道:太子想殺我!靈公大怒,太子蒯聩逃奔到宋國,不久又逃到晉國趙氏那裏。


 


四十二年(前494)春天,靈公郊遊,讓子 ( ㄧㄥˇ )(yǐng,影)駕車。郢是靈公的小兒子,字子南。靈公怨恨太子逃亡,就對郢說:我将要立你爲太子。郢回答道:郢不夠格,不能辱沒國家,您再想别的辦法吧!夏天,靈公逝世,夫人讓子郢爲太子,說:這是靈公的命令!郢答道:逃亡太子蒯聩的兒子辄在,我不敢擔當此重任。于是衛人就立 ( ㄓㄜˊ )爲國君,這就是出公


 


六月乙酉這一天,趙簡子想送蒯聩回國,就讓陽虎派十多個人裝扮成衛國人,身穿喪服,假裝從衛國來晉國迎接太子,簡子爲蒯聩送行。衛人聽到消息,組織軍隊攻擊蒯聩。蒯聩不能回衛,只好跑到宿地自保,衛人也停止了進攻。


 


出公辄四年(前489),齊田乞殺死自己的國君孺子。八年(前485),齊鮑子殺死自己的國君悼公


 


孔子從陳國來到衛國。九年(前484),孔文子向孔仲尼請教軍事,仲尼不予回答。之後,魯侯派人迎接仲尼,仲尼返回魯國。


十二年(前481)年初,孔 ( ㄩˇ )(yǔ,語)文子娶了太子蒯聩的姐姐爲妻,生了 ( ㄎㄨㄟ )(kuī,虧)。孔文子的 ( ㄆㄨ )人渾良夫英俊漂亮,孔文子去世後,渾良夫與悝的母親私通。     


 


作者:漢·司馬遷 注譯:骈宇骞(連載三)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記.衛康叔世家》譯文(二)


    宣公得到齊女後,齊女生了兒子子壽、子朔,宣公派左公子教導他們。太子伋母親去世後,宣公正夫人與子朔共同在宣公面前中傷誣陷太子伋。宣公原本就因自己搶奪太子之妻而讨厭太子,早想把他廢掉。等到聽說太子的壞話後,怒氣沖天,就派太子伋出使齊國,并暗中命令大盜在邊境線上攔截擊殺伋。


宣公給太子白 ( ㄇㄠˊ )(máo,毛)使節,告誡邊境線上的大盜一見手持白旄使節的人就把他殺掉。太子伋将要啓程前往齊國,子朔的哥哥子壽,即太子的異母弟,深知子朔憎恨太子與君王欲除掉太子之事,就對太子說:邊界上的大盜只要見到太子你手持白旄使節,就會殺死你,太子千萬不要去!太子說:違背父輩之命保全自己,這絕對不行。于是毫不猶豫地前往齊國。


子壽見太子不聽勸告,只好偷取他的白旄使節先于太子駕車趕到邊界。大盜見事先的約定應驗了,就殺死了他。子壽被殺後,太子伋又趕到,對大盜說:應當殺死的是我呀!大盜于是又殺死太子伋,回報了宣公。宣公就立子朔爲太子。十九年(前709),宣公逝世,太子朔立爲國君,這就是惠公


左右兩公子對子朔立爲國君憤憤不平。惠公四年(前696),左右公子因怨恨惠公中傷并謀殺太子伋而自立之事,便發起動亂,攻打惠公,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爲國君,惠公逃奔到齊國。


 


衛君黔牟八年(前689)時,齊襄公受周天子之命率領各諸侯國共同讨伐衛國,送衛惠公回國,誅殺了左右公子。衛君黔牟逃奔到周,惠公又重登君位。惠公在初立國君後三年(前696)逃亡,八年(前688)後又回歸衛國,前後通共十三年。


 


二十五年(前675),惠公對周接納安置黔牟心懷不滿,與燕國共同伐周。周惠王逃奔到溫,衛、燕共立惠王弟爲王。二十九年(前671),鄭國又護送惠王回周。三十一年(前669),衛惠公逝世,兒子懿(yì,意)公赤立爲國君。


 


懿公登位後,喜歡養鶴,揮霍淫樂。九年(前660)時,翟攻伐衛國,衛懿公率軍抵禦,有些士兵背叛了他。大臣們說:君王喜好鶴,就派鶴去抗擊翟人吧!于是,翟人侵入衛國,殺死懿公。


 


懿公立爲國君,百姓大臣心都不服。從懿公父親惠公朔攻讦謀殺太子伋自立爲國君到懿公,百姓、大臣常想推翻他們,最後,終于滅了惠公的後代而改立黔牟的弟弟昭伯頑的兒子申爲國君,他就是衛戴公


 


戴公申于其元年(前660)逝世。齊桓公因衛國多次動亂,便率領諸侯讨伐翟,替衛在楚丘修築城堡,立戴公弟毀爲衛國國君,他就是文公。文公因衛動亂逃奔到齊國,齊人送他回國。


 


當初,翟人殺死懿公,衛人憐憫他,想再立被宣公謀害的太子伋的後代,但伋的兒子已去世,代替伋死的子壽又無子。太子伋有兩個同母弟:一個叫黔牟,黔牟曾代替惠公做了八年國君,後又被惠公趕出衛國,另一個叫昭伯。昭伯、黔牟都早已去世,所以衛人又立了昭伯的兒子申爲戴公,戴公逝世後,衛人又立他的弟弟毀爲文公


 


衛康叔文公即位伊始,就減輕百姓的賦稅,明斷犯人的罪行,勞心勞力,和百姓同甘共苦,以此以來赢得民心。


十六年(前644),晉公子重耳路過衛國,文公沒有禮遇重耳。十七年(前643),齊桓公逝世。二十五年(前635)時,文公逝世,兒子成公鄭立爲國君。


 


成公三年(前632)時,晉國爲了救宋想向衛借路,成公不答應。晉便改道渡南河救宋。晉國征兵于衛,衛大夫想同意,而成公卻拒絕了。大夫元 ( ㄒㄩㄢˇ )(xuǎn,選)攻打成公,成公逃到了楚國。


 


晉文公重耳爲了報以前路過衛國而文公無禮和衛不援救宋國之仇,讨伐了衛國,并把衛國一部分土地分送給宋國。衛成公不得不逃亡到陳。兩年後,成公到周天子處請求幫助回國,與晉文公相會。


 


晉派人想用毒酒害死成公,成公賄賂了周王室主持毒殺的人,讓他少放些毒藥,才免于一死。不久,周王替成公請求晉文公,成公終于被送回衛國,殺死了元咺,衛君瑕奔逃。七年(前628)時,晉文公逝世。十二年(前623)時,成公朝見晉襄公。十四年(前621)時,秦穆公逝世。二十六年(前609)時,齊 ( ㄅㄧㄥˇ )(bǐng,丙) ( ㄔㄨˋ )(chù,觸)殺死他的國君懿公。三十五年(前600)時,成公逝世,兒子穆公 ( ㄔㄨㄛˋ )(sù,速)立爲國君。


穆公二年(前598)時,楚莊王攻打陳國,殺死夏征舒。三年(前597)時,楚莊王圍攻鄭國,鄭侯投降。楚莊王又釋放了他。十一年(前589),孫良夫爲援救魯國而讨伐齊國,又收復被侵奪的領土。


 


作者:漢·司馬遷 注譯:骈宇骞(連載二)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記.衛康叔世家》譯文(一)


 


衛國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他們還有一個名冉季的弟弟,年齡最小。

周武王打敗殷紂後,又把殷紂的遺民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與諸侯同位,以便使其得以奉祀先祖,世代相傳。因武庚還未完全順從,武王擔心武庚有叛逆之心,便派自己的弟弟管
叔、蔡叔監視並輔佐武庚祿父,用以安撫百姓。武王逝世後,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


 


周公旦便代替成王主掌國事。管叔、蔡叔懷疑周公旦,就與武庚祿父發動叛亂,要攻打成周。周公旦托成王之命組織軍隊討伐殷國,殺死武庚祿父和管叔,放逐了蔡叔,並把武庚殷的遺民封給康叔,立他為衛國君主,居住在黃河、淇水之間,即商朝的舊都殷墟。



周公旦擔憂康叔年輕,難以維持統治,於是反復告誡康叔:“你一定找到殷朝有才德、有威望、有經驗的人,向他們了解殷朝興衰成敗的歷史,並務必關心愛護自己的百姓。”又告誡康叔紂滅亡的原因在於他飲酒無度,一味作樂,沉溺於女色之中,所以紂王時的混亂正從這裡開始。周公旦還按照匠人製作木器必用規矩的道理,撰寫了《梓材》,作為治國者用以效法的準則。所以稱之為《康誥》、《酒誥》、《梓材》,並以之教導康叔。康叔使用這些準則治理封國,安定敦睦他的人民,人民非常高興。



成王成人後,親自主掌政權,任命康叔為周朝的司寇,把許多寶器祭器賜給他,用以表彰康叔的德行。



康叔逝世後,兒子康伯立為國君。康伯逝世後,兒子考伯立為國君。考伯逝世後,兒子嗣伯立為國君。嗣伯逝世後,兒子(jié,潔)伯立為國君。伯逝世後,兒子靖伯立為國君。靖伯逝世後,兒子貞伯立為國君。貞伯逝世後,兒子頃侯立為國君。



因頃侯用厚禮賄賂週夷王,夷王便又命衛國君稱侯爵。頃侯在立為國君十二年時逝世,兒子釐侯立為國君。



( ㄌㄧˊ )
侯十三年(前841),週厲王逃亡到 ( ㄓˋ )地,由召公、周公共同掌管政權,號為“共和”行政。釐侯二十八年(前827),周宣王立為天子。
四十二年(前813),釐侯逝世,太子共伯余立為國君。共伯之弟和曾被釐侯寵愛,釐侯給了和很多財物,和便用這些財物收買武士,在釐侯的墓地襲擊共伯餘,共伯被迫逃到釐侯墓道自殺。衛人把共伯埋葬在釐侯墓旁,稱之為共伯,立和為衛國國君,這就是武公



武公即位後,重新整飭康叔的政務,百姓和樂安定。四十二年(前771),犬戎殺死週幽王,武公親自指揮部將輔佐週天子平定犬戎的侵襲,建立了戰功,周平王命武公稱公。五十五年(前758),武公逝世,兒子莊公揚立為國君。



莊公即位第五年(前753),娶齊國女為夫人,齊女貌美但無子。莊公便又娶陳國女為夫人,陳女生了個兒子,夭折了。陳女的妹妹亦被莊公寵幸,生了個兒子取名完。完的母親去世後,莊公讓夫人齊女撫養完,並立完為太子。莊公還有個寵妾,生了個兒子名州 ( ㄒㄩ )。莊公十八年(前740),州吁長大成人,喜好軍事,莊公便派他做軍隊的將領。衛國的上卿石 ( ㄑㄩㄝˋ )(què,卻)好心進諫莊公說:“妾生的兒子喜好軍事,您便讓他做將領,禍亂將從此興起。”莊公不聽,二十三年(前735),莊公逝世,太子完立為國君,這就是桓公



周武王桓公二年(前733),弟州吁驕奢淫逸,桓公罷黜了他,州吁逃到國外。十三年(前722),鄭伯之弟段攻擊哥哥,未能取勝,也逃走,州吁請求與他結為友好。十六年(前719),州吁聚集衛國逃亡的人襲擊並殺死桓公,州吁自己立為衛國國君。因鄭伯之弟段要討伐鄭國,州吁請求宋、陳、蔡共同支持段,三國都答應了這一請求。州吁剛剛即位,因喜好軍事、殺死桓公,衛人都厭惡他


 


石碏因桓公母親家在陳國,佯裝與州吁友善,衛國軍隊行至鄭國國都的郊野,石碏與陳侯共謀計策,派右宰醜向州吁進獻食品,藉機在濮擊殺州吁,而從邢(xíng,刑)地把桓公弟晉迎回衛國立為國君,這就是宣公



宣公七年(前712),魯人殺害了自己的國君隱公。九年(前710),宋督殺死自己的國君殤公和大夫孔父。十年(前709),晉國曲沃莊伯也殺死了自己的國君哀侯。



十八年(前701),當初,宣公所寵愛的夫人夷姜生了兒子取名 ( ㄐㄧˊ ),伋被立為太子。宣公派右公子教導他。右公子為太子娶齊國美女,美女還未與伋拜堂成婚,被宣公所見,宣公見齊國女長得漂亮,很喜歡,就自娶此女,而爲太子另娶了其他女子。


作者:漢·司馬遷 注譯:骈宇骞  (連載一)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文王(前1152~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諸侯之長,《封神演義》演繹爲西伯侯),又稱周侯,周季曆(周朝建立後,尊爲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先秦時期貴族有姓有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周文王雖姬姓,卻不叫姬昌。姬昌一說在東漢時期成型,後世因之,遂稱文王爲姬昌。康氏始祖康叔爲姬昌八子。


簡介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曆之子,漢族,西周奠基人。季曆死後由他繼承西伯侯之位,又稱伯昌。在位50年。商纣時爲西伯侯,建國于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進讒言,而被囚于羑裏,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爲文王。


家族後代
周王季季曆(父親) 太任(母親) 妻:太姒其餘妻妾不明 子:長子伯邑考早卒 ,次子發是爲周武王,三子管叔鮮,四子周文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郕叔武,七子霍叔處,八子衛康叔,九子毛叔鄭,十子冉季載,,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雝叔(雍)伯,十三子曹叔振铎,十四子滕叔繡,十五子畢公高,十六子原叔,十七子豐叔,十八子郇叔。


基本資料
  姓名:姬昌


  谥号:(周)文王


  壽命:97


  所屬年代:商代  周文王出生年月:前1152年 農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


  在位:50年(約前1105約前1056年在位)


  相關事件:文王伐纣,文王羑裏演周易


  相關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周文王是黃帝的後裔,世系如下: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蟜極——帝喾高辛氏——後稷(周始祖,西伯)——不窋————公劉——慶節——皇仆——差弗——毀隃(毀渝)——公非(公卯)——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周太王古公亶父——季曆——周文王姬昌。


 


  武則天改國号周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南周始祖文皇帝。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姬姓,名昌,商纣時封爲西伯,亦稱伯昌。任西伯五十年,國力大盛。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邗(今河南沁陽)、崇(今河南嵩縣)等國,建都豐邑(屬今陝西長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


主要事迹
  中國商代末年西方諸侯之長。姬姓 ,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曆之子。商纣時爲西伯,即西部諸侯(方國)之長。亦稱西伯昌。相傳西伯在位五十年,已爲翦商大業作好充分準備,但未及出師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爲文王。其次子姬發繼位,是爲周武王。


    季曆死後,其子姬昌繼位,他就是日後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績是爲滅商做好了充分準備。他是很有作爲的創業主,勤于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産,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裏卻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争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


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爲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接着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遊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并且據有關中的膏腴之地。


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營建豐邑,把政治中心遷于豐(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


商纣時爲西伯,建國于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進讒言,而被囚于羑裏,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爲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爲周文王。


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曆之法,倡導笃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台聘姜尚爲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卦文王六十四卦,流傳于世,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武則天改唐國号爲周時,追尊周文王爲南周始祖文皇帝。《史記·周本紀》說他能繼承後稷、公劉開創的事業,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親季曆制定的法度,實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據地。


在治岐期間,對内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産,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


對外招賢納士,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纣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齊、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後歸附在姬昌部下稱臣。姬昌自己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自己的國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西周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裏(今河南湯陰縣)。


他在囚禁中,精心緻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爲彖。周臣闳夭等人爲營救文王出獄,搜求美女、寶馬、珠玉獻給纣王。纣王見了大喜: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獄。并賞給他弓、矢、斧、钺,授權他讨伐不聽命的諸侯。這就是史書中說的文王 ( ㄧㄡˇ )裏之厄


  文王出獄後下決心滅商。一面向纣王獻地,請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訪賢任能,壯大國力。他出獵在渭水河邊巧遇年已垂老、懷才不遇的姜尚在水邊釣魚。文王同他談話,相互談得很投機,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讓姜尚與他同車而歸,立以爲師,共同籌劃滅商策略。


據《尚書大傳》說文王在位的最後七年中幹了六件大事。頭一年調解虞芮兩國糾紛。虞(山西平陸縣)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屬國;可是他們不找商王裁決,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審斷。據《詩經·大雅·綿》篇注說:虞芮兩國看到周國是耕者讓其畔,行者讓路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攜士讓爲大夫,大夫讓爲卿,一派君子之風。兩相對比,内心羞愧,回國之後虞芮兩國都主動将所争之地做了閑田處理,糾紛從此解決。


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戰敗西戎諸夷,滅了幾個小國。第三年攻打密須(在今甘肅靈台縣),解除了北邊和西邊後顧之憂。第四年西伯 ( ㄎㄢ )黎(在今山西黎城縣),第五年伐 ( ㄏㄢˊ )(在今河南沁陽縣)。戡黎、伐邗實際上是構成了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第六年滅崇國(在今陝西戶縣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陝西長安縣沣河西岸)。


(詩經·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擴展勢力到長江、漢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論語·泰伯》講的這句話,即說明岐周實際已控制了大半個天下,而殷商已處于極端孤立的境地。  就在這大功即将垂成之際,姬昌不幸死去。


《尚書·無逸》和《呂氏春秋·制樂》都說他享國50年,稱王前立國43年。死後葬于畢(指陝西長安縣與鹹陽之間渭水南北岸,境域較廣)。周文王在中國曆史上是一位名君聖人,被後世曆代所稱頌敬仰,《詩經·大雅》中有頌詩。


  中國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聖賢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周文王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孔子稱周文王爲三代之英,還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孟子稱文王這樣的聖人,500 年才出一個。歷代以複周禮爲己任的人就更數不勝數了。其實,由于年代久遠,文獻殘缺,人們對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禮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爲人們對清 明之 君、清明之制的一種向往,它的意義還是積極的,所以說抽象意義的周文王影響了中國曆史兩千多年,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後世的儒家,爲了把道德與政治聯系起來,把文王當成一個内聖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響就越來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夢都想恢複郁郁乎文哉的周禮。但文王的言論,今天已經所見無幾。據說文王善演周易,今天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也許從那裏,我們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六十四卦
  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成了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了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在他們的同時和以前,還有誰創造成了什麽易,我們不得而知。說起來,以上從伏羲到神農到軒轅,就是一種文化的承傳。現在巫教、佛教、道教的教義中,甚至在民間,還遺存有先天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中的一些很神奇的秘傳,但是也沒有這一方面的專人去搜集整理。


  只有在周朝時的文王八卦,因爲誕生出了周公和孔子兩個偉大的人物,經過他們的學習,推論解讀,才留傳了下來。所謂卦象,并無吉兇之分,是分析說明人在順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爲準則與處事方法,經過曆代文人學者與統治階層的傳承,文王《周易》成了中國的聖經,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之有着密切的聯系。 兩兩 重複排列爲六十四卦。


犬戎之戰
  商王帝辛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在周滅商之戰中,周軍進攻犬戎(今陝西武功東、興平北,一說在今陝西鳳翔一帶)的作戰。 文王時周人統治中心在邪岐一帶,與西戎毗鄰。犬戎是其中強大的一支。武丁時犬方是商之屬國,常參與攻打叛商方國的戰争。犬侯曾受命協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裝攻掠周方。文王爲解除東攻商的後顧之憂,派周國軍隊進攻犬戎,終于取得勝利。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爲繁雜。周王左右的輔佐爲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務官、事務官和地方官)、四方(諸侯和方國、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員爲:總攬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禮儀的太宗、掌曆法記事的太史、掌祈禱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蔔的人蔔,合稱六卿,六卿的僚屬,總稱爲卿事寮。


王朝還有掌土地和農人的司徒、掌百工職事的司空、掌軍賦軍政的司馬、掌版籍爵祿的司士、掌刑罰的司寇,合稱五官。爲王室服務的内廷事務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師、少傅、少保),有道、輔、弼、承四輔,有膳夫、綴衣、小臣、寺人、内豎、阍者、門尹、司王宥、火師、水師、大酋、太仆、禦、右、萃車、趣馬、師氏、虎資、輿人、醫、藝人、隸人、太子宮尹等。


在王畿外服的封國,稱爲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諸侯。王朝有時派使臣到諸侯國任監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内仿照王室設置百官有司,成爲相對獨立的政權,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分掌政務、司法和民事。


周的各級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礎上世襲,而且文武不分,平時治民,戰時就是各級将領。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國、都、邑、野、鄙。周王和諸侯的都城爲國,諸侯國中的大城爲都,小城爲邑,此外的地方稱爲野或鄙。


經濟文化     


西周時,鋒利的青銅農具得到較普遍的使用,進行了規模較大的墾殖和耕耘;原來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漚治和施用綠肥,以火燒法防治病蟲害,标志了田間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擔任司稼的官員必須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種及其适應地區,從而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産。農作物品種增加,谷類有黍、稷、粟、禾、谷、梁、麥、稻等,豆類有菽,任菽、藿等,麻類有麻、苴、苎等。


王朝特設場人,專管園圃,從事蔬菜、瓜果的生産。西周比較重要的手工業都由王室和諸侯控制,衆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領導下負責管理各項手工業,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銅鑄造業。其分布地區很廣,生産能力擴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鑄造工藝改進。發明了一模翻制數範和焊接的技術。


陶器業已逐漸采用快輪法,産品走向規格化。原始瓷片的燒成溫度已達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質更爲細膩,施以青、黃綠二色釉,礦物組成已接近瓷器。能夠生産石灰石──矽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漸普遍,器表夾苎,施以紅、黑兩種彩繪,顔色鮮豔,花紋精美。家蠶的飼養十分普遍,紡織成爲農家的一項重要副業。


絲織物有斜紋提花織品和刺繡品。已經掌握池水漚麻的微生物脫膠法,以便将纖維分離出來。  西周時,商業已成爲社會經濟不可缺少的部門,由官府壟斷,設有質人之官作爲市場的管理者。商貿的品種有奴隸、牛馬、兵器、珍異等。西周的貨币除貝以外,已開始使用青銅。


科學發展
      


中華科學、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易經》最早提出天文的定義。《周易》雖然成書于戰國時期,但他表達的确實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易·系辭》說: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陰陽思想,對中國天文學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


 


《周易》有很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被後人稱爲河圖、洛書的東西,是燒灼蔔骨的表現,是遠古先民在長期生活和占蔔的實踐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互相串連、互相滲透的反映。


 


相傳伏羲氏将其歸納總結,對蓍草反複排列,而畫爲八卦,将天地間萬物的現象都包括于其中,這是原始的易。後來,據說經過周文王的悉心鑽研,将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它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纭繁複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其所以稱爲,鄭玄解釋有三義:一是簡,二是變易,三是不易。就是講萬物之理有變有不變,現象在不斷變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又具不會變的,這就從客觀世界的辯證發展中抽象出了理論上十分豐富的樸素的辯證法。


 


舊說到春秋後期,孔子對《周易》進行解釋和論說,完成十翼,即《易傳》。這樣,《周易》就發展成爲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闡述宇宙變化的哲學著作。



圖文引用自世界康氏網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略傳
  癸酉太歲唐時降生於靈州,名康志睦,亦名康志。

康志,宇得衆,姿魁偉,工馳射。累遷大將軍。討張韶,以功迸平盧軍節度使。李同捷反,略千乘,志挫其銳,遂下蒲臺,盡奪其械。加檢校尚書左僕射。徙涇原,封會稽郡公。

康志父康日知以謀略止李惟嶽之叛亂,康志子康承訓平南詔盜邊,攻拔徐州勳,縱擊之,斬首萬級。

康氏一門都是君愛國的良臣。

 

圖片引用自http://www.ctcwri.idv.tw/CTCWRI-TSS/B10601/TSS10%E5%BA%B7%E5%BF%97.htm

 

 

 

 

請勿在太歲頭上動土
從古時起就有俗云:「不可在太歲頭上動土!」

因為太歲所在的方向為兇方,所以不可以向太歲,所謂可背不可向,而且在太歲方不可興工動土,否則就算是「在太歲頭上動土」,若犯了這個禁忌;就會招來災禍或交上惡運~因此歲令值星所到之方必請尊崇為是!南無阿彌陀佛!

 

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甲子太歲金辯大將軍,鼠相,持桃。

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牛相,執紅纓槍。

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虎相,執如意。      

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兔相,執槍。

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龍相,雙手攥龍。    

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蛇相,執棍。

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馬相,手持卷軸。

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羊相,手托鋼鞭。

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猴相,手持書卷。

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雞相,持令旗

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狗相,持玉笏。
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豬相,持鋼鞭。

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鼠相,手托葫蘆。
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牛相,執金瓜。

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虎相,手拿桃枝。

己卯太歲龍仲大將軍,兔相,持拂塵。
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龍相,端盅。
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蛇相,雙手持畫軸。
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馬相,持幡。
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羊相,赤腳,持如意。
甲申太歲方傑大將軍,猴相,持器物。
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雞相,持雙鉤。
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狗相,持扇。
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豬相,執鋼鞭。
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鼠相,端坐。
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牛相,執槍。
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虎相,持仙草。
辛卯太歲範甯大將軍,兔相,執劍。
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龍相,雙手托龍。
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蛇相,端盅。
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馬相,撫琴。
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羊相,執劍。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猴相,手托如意。
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雞相,執狼牙棒。
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狗相,持笏。
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豬相,端坐。
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鼠相,執刀。
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牛相,秉筆。
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虎相,舉劍。
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兔相,端坐。
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龍相,一手執劍,一手握巾。
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蛇相,執蛇形長矛。
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馬相,執刀。
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羊相,一手托桃。
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猴相,執釘錘。
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雞相,端坐。
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狗相,登權杖。
辛亥太歲葉堅大將軍,豬相,左手握拳。
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鼠相,手托牡丹。
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牛相,持金瓜。
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虎相,袖手而坐。
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兔相,蹺腿而坐。
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龍相,左手握拳,雙袖飛起。
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蛇相,一手立胸前,勸人向善。
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馬相,一手持蓮花,一腳脫鞋上盤。
己未太歲傅黨大將軍,羊相,一手握拳,一手執槍。
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猴相,手握長矛。
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雞相,執劍端坐。
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狗相,雙手握拳。
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豬相,文袍加身。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卫康叔康姓圖騰2.jpg

 

始祖康叔簡介: 

周文王八子,周武王少弟康叔諡號“康”,後人有以其諡號爲氏者,是爲河南康姓.周武王滅商後,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稱康叔。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攝政。 

 

三監(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結武庚(商紂王後裔)和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平定.之後,便大規模地分封諸侯,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當時素負賢名的康叔統治,並改封康叔爲 衛 君,建立衛國,建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淇縣),故又稱衛康叔


 

康叔把衛國治理得很好,譽日益上升,到周成王親政時被舉爲司寇,權位高於其他諸侯。他死後諡號是“康”,其後便有以諡號爲氏,或以封邑爲氏,稱康氏,史稱康姓正宗。

 

康氏圖騰動畫.gif

 

康(Ka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爲康叔後裔,以祖上谥号(或曰封邑名)爲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少弟康叔谥号,後人

   有以其谥号爲氏者,是爲河南康姓。周武王滅商後,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稱康叔。

 

   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攝政,三監(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結武庚(商纣王後

   裔)和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平定。之後,便大規模地分封諸侯,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當時素負賢名

   的康叔統治,并改封康叔爲 衛 君,建立衛國,定都朝歌(今河南淇縣),故又稱衛康叔。

 

   康叔把衛國治理得很好,聲譽日益上升,到周成王親政時被舉爲司寇,權位高于其他諸侯。他死後谥号是,其後便

   有以谥号爲氏,或以封邑爲氏,稱康氏。史稱康姓正宗。
 

 

2、出自漢代西域康居國王子之後裔,以國名爲氏。據《梁書·康絢傳》所載,漢代時,西域康居國派遣他們的王子來到中   

   國,以示臣服,漢代在西域設置都護,那位王子到達我國後就在河西落腳待诏,後康居國王子定居河西(河西走廊與湟水

   流域一帶),其後人以國爲氏,是爲甘肅康姓。到隋唐時,這個位居東亞的國家仍然存在,被稱爲康國。

 

3、出自古代突厥族有康氏。據《隋書》載:突厥亦有康姓。突厥爲公元6世紀在今新疆境内的遊牧民族。西魏時建立政

   權,康居王定居河西,主要是繁衍于我國的西北一帶。關于這個康居國,根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高長安城一萬二

   千裏,擁有現在新疆以及蘇俄中亞之地。隋之前疆域最廣,族中有康姓。
 

 

4、出自匡姓,爲避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名諱,匡氏改爲康氏。據《宋史》載,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後,爲避其名諱,令

 “氏改爲音近的氏。 

 

5、出自少數民族中有康姓:

 

   金時女真人納喇氏、清時滿洲赫舍裏氏、達斡爾族華力提氏,漢姓爲康。

 

   今瑤、蒙、土、羌等族均有康姓。

 

得姓始祖:康叔。據《元和姓纂》和《姓苑》等書記載,載,漢族的康姓,出現于距今大約3000多年以前,他們的始祖康叔。康叔爲周武王少弟,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省禹縣),故稱康叔。

 

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繼位,由周公旦輔政,這引起武王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的不服,殷纣的後裔武庚便聯合他們以及夷族反叛。周公平叛後,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康叔統治,康叔在封地建立衛國,定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管理那裏的殷室遺民,将衛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對穩固周王朝統治起到很大作用。康叔死後,谥号爲,即使民安樂之意。

 

康叔後人以其功績、聲譽爲榮,取其谥号爲氏,稱康姓,康叔自然成爲康姓得姓始祖。朝歌(今鶴壁市淇縣)自然成爲康氏的最早起源地。

 

始祖年輕時的畫像

朝歌發源地.jpg

    

 

《楚辭•天問》: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列子•湯問》: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淮南子.原道訓》: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帝嚳)爭為帝,遂潛於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是記載同一件事,使地東南傾是「共工」所為,因怒觸「不周之山」引起,《淮南子.墜形訓》: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不周之山」又稱為「幽都之山」

 

《山海經.海內經》),「康回」即「共工」。
 

康字圖騰編輯 (1).jpg

康氏圖騰

 

康淳菁合十編輯

 

中華康氏源遠流長 京兆衍派全球傳芳 圖騰秘藏祖先血缘

康姓天圓地方上首 中璇璣盤辨別方位 圭度四儀竿呈八卦

庚重古字皆許安康 靈臺觀象籲大周根 衛康叔裔勿忘祖德

 

文章標籤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周康侯斧,傳河南省浚縣出土。

 

 

    多款以古代人物事件為題材的國產網路遊戲時下正受玩家追捧,在這些網遊人物的斧類武器裝備中,赫然出現“康侯斧”。相關遊戲介紹,這把康侯斧“長僅一尺四,刃闊四寸二,精鐵黃銅混鑄而成,雕龍畫鳳,小巧而精美”。遊戲設計者為了遊戲劇情的需要,往往臆造很多器物名稱,然而這把康侯斧卻不是出自於遊戲設計者的想像,因為考古發現中真有此器物,國家博物館中就收藏著一把。

    不過,如果相信了網遊的介紹而去國家博物館參觀,恐怕會大失所望,因為這把康侯斧怎麼看也不像是威力巨大的武器裝備。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康侯斧短小厚重,刃部為大弧形,甚至接近橢圓形,用以插入木柄的銎呈扁方筒形,向刃部延伸,銎口為長方形,銎身上端外側近銎口處有突起的緣,緣下在銎身的一側有一半環鈕,這樣在插入木柄後,可以用繩索穿過這個半環鈕來捆縛木柄,以達到固定木柄的作用。

歷經千年的地下埋藏,斧身表面已佈滿青銅銹,不過在銎身近刃部的一側,有兩個鑄造的銘文清晰可辨,經過古文字學家的辨識,此銘文為“康侯”,也便是康侯斧命名的緣由。

 

 

康侯是西周初年文王之子,武王及周公的同母弟弟——姬封,又被稱為“康叔封”,自幼與周公關係甚好。周滅商後不久,武王去世,繼任的成王年幼,於是武王之弟周公攝政,協助成王統管天下事,在此期間發生了武庚之亂,原分封于殷商舊地的管叔、蔡叔及殷紂之子武庚聯合部分東方小國叛亂,周公調大軍東征才得以平叛。

 

 

平叛後,周公將商故都及其周圍地區封給他最信任的姬封,建立衛國,都城朝歌(今河南淇縣)。此時叛亂剛剛平定,政局尚不穩固,康叔受封于殷商要地,其受到的重視程度非比尋常。《左傳》、《尚書》等歷史典籍中也記載了這一重要史實。

 

 

康叔受封時,被賜予大量車旗禮器與“殷民七族”,周公專門鑄賜策命文書,還諄諄教導康叔,要向殷遺民中的賢人多多請教,借鑒殷商滅國的經驗教訓,謹慎治國,拱衛周王室。康叔封到衛國後,得到了民眾擁護,之後還被任命為周朝司寇。

康侯斧據傳出土于河南省浚縣,正屬於康叔封統治的衛國區域,或許便是康叔封所督造的青銅器,歷經千年風霜,又出現在今人的網路遊戲中,令人不禁嗟嘆歷史之悠遠。     (國家博物館劉鈞)

 

 

轉貼引用來源:廣州日報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喜找到始祖康叔青銅禮器

 

淳菁好久~好久~好久

 

 

從15歲第一次前往到今年

 

 

整整35年沒再到台北故宮了~

 

 

真的太久了....就找個機會來去欣賞

 

 

康侯方鼎實物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建永春凤山康氏第八修族谱始末



康氏宗亲网编辑(康联聪)



福建省永春凤山康氏族谱第七修于公元一九二四甲子年完成。时隔六十五年,世事沧桑,全体族亲渴望再修族谱。一九八九年冬,由康青龙主持,组织发动各支派筹备第八次修谱工作。一九九0年成立永春凤山康氏宗亲联谊会,青龙任会长,义沐、金星、三民、章出任副会长。同年组织人员分别到湖南长沙、江西铅山、浙江巷南及本省渔溪、三明、大田、永安、南平、南安等地寻觅宗亲,收集资料,编写族谱。经过大家齐心协力,不怕艰难,义务劳作,于一九九二年顺利完成初稿。


第八修族谱仍以繁体字竖版印制,很不利于现代年青人和后代子孙认识。二00一年,决定文字改革,以国家公布的简体字为准,进行横版重新印制。


00二年文字改革完成后谱牒,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必须予以纠正。二00八年,宗亲联谊会充分听取大家意见,一致同意值此天时地利人和之年,进行增补纠偏工作。鉴于时隔六年之久,我族人文业绩均有发生较大变化,为使谱牒得以完善,联谊会决定由会长青龙,副会长望麟及联聪、春雨、家督、传表、家顺等七人组成筹备组,进行整编族谱。此间,筹备组组织有关人员重往湖南、江西、浙江、本省渔溪等十多个县市镇收集编写材料。经众宗亲努力奋斗,于二00八年十月胜利完成编修族谱工作。第八修族谱谱牒计七十五卷,总人口三万多人(含旅居海外、港澳台同胞)。并在二00八年十月初五至初十日举行永春凤山康氏第八修族谱圆满成功庆典活动。


庆典活动得到各级政府,各界贤达和全体宗亲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参加活动的有“中国商报”及“泉州电视台”记者和永春县文体局领导同志,有邻近的卓、郭、赵、林、许、肖、陈、谢等姓氏代表和广东省、龙海市等省内外康氏宗亲代表。


永春凤山康氏第八修族谱的圆满成功,堪称大周卫康家族又一盛世之举也。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卫国古都-朝歌


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文王第八子)于康邑,史称康叔。后周公旦(文王第四子)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



南天門


朝歌云梦草原


朝歌雲夢山


卫国古都-朝歌



独秀神州的朝歌旅游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獻古蹟當展現~人文處事習藏英
感恩有仁的圖片分享~淳菁歡喜引用收藏








《留余匾》现存于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为中华名匾之一,长1.65米,宽0.75米。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黄色旗帜,金底黑字。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二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



该匾是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做于1871年,已有100余年历史。该匾是康家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康百萬莊園電視劇網頁


康百萬莊園歷史介紹動畫網頁


 



康百萬莊園本影片共分1集
康百萬莊園














所屬地區:河南省,鄭州相關景點:康百萬莊園
影片長度: 14:16影片出處:鞏義市人民政府

【影片介紹】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后的封賜而名揚天下。
  康應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延鎮壓白蓮教之機“盡忠發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數計,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近是康家田!”勝極一時。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財神”;民國時期“東劉、西張,中間夾個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萬莊園、四川劉文彩莊園、山東牟二黑莊園,被稱為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作為三大莊園之首對外開放,轟動河南、聞名全國。

  康百萬莊園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文化選址,靠山築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險壘寨墻,建成了一個各成系統、功能齊全、佈局謹慎、等級森嚴的、集農、官、商為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全莊園由十九部分組成,佔地240余畝,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住宅區、棧房區、作坊區、南大院、祠堂區等十部分、33個庭院、53座樓房、97間平房、73孔窯洞,共571間,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1963年六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欣喜國寶出土喚世人~怎奈銅簋流浪到異域

 

 

歷史千萬年文化傳奇~見證卫康本家是鬟宇

 

 

淳菁網路搜尋新發現

 

轉載引用分享宗親友

 

 

 

 

 

 

 

後記:

山東汶上康廣海會長留言:

 

 

太珍贵了,为何今天才知道?對国宝档案:康侯簋 始祖康叔珍贵遗物流失英国喜忧参半

 

 

 

 
我的回复: 1月26日 10:32
真的很珍貴~

因為對於康氏文化~知道的並不多~嚴格來說是粗淺
所以淳菁一有空就上網查詢~因此這是新發現
希望康氏博學師長們~可以多多發表歷史文獻分享族人~
自己也盡量在學習中~大家一起加油吧!

 

這是文化洪流更迭所致
雖然無奈~但是換個角度思考
康氏文物能為國外所收藏
正是證明康氏文史的珍貴
而且全世界都看得到
這是光榮無比的輝煌

歷史是無言的教科本
因為殷鑑不遠
所以康氏21世紀的創新~就由您們開始
因此就請好好發揮所能~
淳菁默默祝禱~
 
 
 
喜心圓滿~康莊家園http://user.qzone.qq.com/765981676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網路概略認識祖籍地的變遷


(福建省厦門市海滄區東孚鎮厦尾溪)


 


海滄,位於廈漳泉閩南金三角地區的突出部,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最高月均氣溫28.5℃,最低月均氣溫12.5℃,極端最低氣溫2℃,極端最高氣溫38.5℃,年均日照時間2233.5小時,年均降水量1143.5MM。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組成,地勢平坦,地質結構穩定,歷史上未發生過破壞性的地震。優越的港口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為福建南部拓海貿易的重要港口。


 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滄建成東方大港的宏偉構想。20世紀初期,英國亞細亞美國美孚兩大國際財團也將海滄作為輸送石油的中轉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19895月,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深入,中國國務院決定把廈門海滄等地區闢為台商投資區, 其中海滄台商投資區規劃開發面積為100平方公里,為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台商投資區。


19946月,江澤民總書記指示:要把海滄辦成吸引台商投資、包括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中心,以高新技術為支柱的重要開發區。海滄從此進入了面向全世界開放、實質性啟動開發的階段。


海滄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稟賦和潛在優勢,被列為廈門拓展港口經濟和迅速發展大工業的最佳區域。


 


禾山人是最早的廈門人


從時間上來說分為禾山人和市區的,為什麼這樣說,廈門原來是禾島,古稱嘉禾嶼,屬同安,同安屬泉州,舊市區和鼓浪嶼以外算郊區是山場,以前是農村,就是禾山公社,禾山是鎮建制的,比如後埔,蔡塘,前埔,洪山柄,湖裡,江頭,呂厝甚至蓮板等等非常多的農村社是禾山,古代稱南陳北薛,東黃西石,這就是土生土長的禾山人是最早的廈門人~


 


廈門歷史:引用自http://www.big5.xm.gov.cn:82/ly/xmls/200709/t20070901_176430.htm


1.     廈門市系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北緯24°25-24°54′,東經117°53-118°25′。東鄰泉州南安市,北接泉州安溪縣,西與漳州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南與漳州龍海市、泉州金門縣隔海相望。現轄思明、湖裡、集美、同安、海滄、翔安6區。面積1652.0平方公里,人口209.27萬。通行閩南語。市人民政府駐思明區。


2.     西晉太康三年(西元282年)析晉安縣置同安縣,永嘉元年,(西元307年)復並入晉安縣。隋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屬南安縣地。唐貞元十九年(西元803年)析南安縣西南四鄉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西元933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


3.     嘉禾嶼(廈門)屬清源郡同安縣,宋代為同安縣嘉禾裡。而同安縣宋屬平海軍,元末屬泉州路,明清屬泉州府。洪武二十七年(西元1394)築廈門城,“廈門”一名始見史冊。清順治七年(西元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西元1655年)置為思明州。


4.     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廢州,復屬同安縣。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設“台廈兵備道”,二十五年(西元1686年)泉州府同知分防島上,設廈門廳,正式以“廈門”稱官署,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興泉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十二年(1734年)加轄永春州,改為興泉永道。


5.     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年)屬嘉禾裡的鼓浪嶼淪為“公共地界”(租界)。19124月析嘉禾裡、金門置思明縣;同年,福建省分東西南北四道,南路道(1914年改廈門道,1928年廢)駐思明縣;19129月升思明府;19133月改復思明縣。


6.     1914年思明縣析出金門島設金門縣。19332月廈門市政籌備處成立;3月改思明市政籌備處;11月“中華共和國”成立(即通稱的“閩變”),恢復廈門市政籌備處;121日“閩變”政府設立廈門特別市;1213日“閩變”政府議決福建省分四省,興泉省(19341月夭折)駐廈門。1935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廈門設市,4月正式設市廢思明縣並設禾山特種區。


7.     19385月至19458月淪陷。光復後恢復廈門市建制,並設廈西、廈南、廈港、禾山、鼓浪嶼5區。


8.     1946年廈西、廈南合併為中心區,1947年中心區分為思明區和開元區。19491017日廈門解放,1022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成立,為省轄市。


9.     19505月撤廈港區,廈門市轄思明、開元、禾山、鼓浪嶼4區。195311月同安縣集美鄉劃歸廈門市轄。


10.                19573月同安縣灌口區東孚11個鄉劃歸廈門市,並與禾山區(19581月撤銷)的江頭等6個鄉和集美鎮合置廈門市郊區辦事處(19689月正式改為郊區),為市政府派出機關。


11.                19588月屬晉江專區的同安縣劃歸廈門市;同年10月海澄縣海滄區(1015日改公社)劃入郊區辦事處。1968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10月復名),19702月同安縣改屬晉江地區。19736月又將同安縣劃歸廈門市。


12.                1978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撤郊區設集美區。198010月國務院批准將湖裡村劃出2.5平方公里為經濟特區,19845月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及鼓浪嶼區,1996年國務院批准同安撤縣設區。


13.                2003年國務院批准撤銷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的杏林街道、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政府駐地遷至海滄鎮,並更名為海滄區;同安劃出東部新店等5個鎮設立翔安區。


14.                廈門地處閩南丘陵東南緣,漳廈平原東北端,山地與平原間以溝谷和台地過渡。地勢自北向南傾斜。西、北、東北邊境以丘陵為主,海拔在500900米,最高點雲頂山海拔1175米。濱海平原地面高程在50米以下,殘丘散佈其間。


15.                溺谷型海岸多岬角,岸線曲折,港灣深入內陸。有廈門島、鼓浪嶼、大嶝島等大小島嶼26個。境內溪流短小,大都發源於西、北部山地、有西溪、東溪、西林溪、苧溪、許溪等,水系呈樹枝狀,獨流入海。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8°C1月平均氣溫12.4°C7月平均氣溫28°C,年降水量11001441.4毫米。79月為颱風季節。


16.                植被為亞熱帶季雨林,以松、栲、櫟為主。有高嶺土、鉛、鋅等礦藏。經濟以工業為主,198010月創辦經濟特區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形成以電子、機械、紡織、食品、化工、建材為主的6個支柱行業,房地產、金融、旅遊業三種產業協調發展。農產稻穀、花生、甘蔗、水果、蔬菜。水產以海洋捕撈為主,盛產牡蠣,沿海灘塗養殖對蝦、鰻魚等。有漆線雕、彩札珠繡等工藝品。


17.                鷹廈鐵路、廈隘公路自市境西南進入廈門島,廈門火車站為鷹廈鐵路終點;福分公路自東北部穿越中部至西南部出境;將集線自東北至南部。


18.                廈門島上鷺江道沿線為輪渡和客、貨運碼頭區,廈門港客運站有客班輪直抵香港、廣州、上海,沿海短途海運可抵閩南各縣、市


19.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開闢國際、國內航線數十條。有廈門大學、集美大學、鷺江職業大學等,還有中專和數十所中、小學。地方戲曲有歌仔戲、高甲戲和南樂。醫療保健以市屬醫院為主,有第一醫院、第二醫院、中山醫院和中醫院,農村各鎮都有衛生院。


20.                紀念地名勝古蹟有大革命時期廈門總工會會址、廈門破獄鬥爭遺址、陳化成墓、隋建梵天寺、宋汀溪窯址、婆羅門塔和日光岩、萬石植物園、菽莊花園、南普陀寺及龍頭山寨、水操台、胡裡山砲台。鰲園-陳嘉庚墓和青礁慈濟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萬石山為國家重點風景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萬石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恩福建省永春縣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康文良(康氏宗親網副總編)圖文貼分享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