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手》送手禮,是古稱《伴禮》的意思。


 


《伴手》一詞在台灣和大陸;在某些方言上也是通行一致的!


 


關於伴手禮有二項傳說由來:


 


1.     伴手=丹祿(台語發音),有的人說以前的人生活困苦,年節時要送給親友的伴手禮,不能在路上隨便買,因此以省吃儉用存錢購買,或是自家生產不斷累積攢存下來的物品,就像煉丹一樣,是要用心思量的,故稱作"丹祿"~這是形容真誠的心意~。


 


2.     初二回娘家伴手=等路(台語發音),另一種說法是跟過年有關,通常初二「返外家」多半要準備一些禮物,稱為「伴手」或「等路」,且必需準備紅包,送給娘家兒童。


女兒帶回的外孫,則由外家贈送雞腿,外祖母通常還會紅繩繫紅包(以前繫古錢),掛在外孫脖子上,稱為「結衫布」。


初二回娘家的習俗,非常溫馨,這也可以說是古代保障女權的權宜之計,讓終年操作家事的婦女,可以在這個時候,以「做客」的心情來享受這難得的假期。


 


因著這禮尚往來的互動溫情~不管是伴手還是丹祿/等路,都不因時代的轉變而消褪,反而藉著孩子為《等》待大人自遠《路》親友家帶回來的禮物,及在新年歸寧及新婚回門時,使「等路」禮數更週到!


 


為求讓賓客盡歡,大家也都費心盤算如何讓「等路」更為有趣,當然小孩子們也更為期待,因此民間才有《囝仔愛伴手~姑仔愛等路》的俗諺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康淳菁 的頭像
    康淳菁

    康莊大道~康氏有情天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