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左)康居川-現任委員
(中)康秀夫-前任副主任委員
(右)康居旺-現任主任委員


 

嘉義鄉情:簡介康氏奇壯公支派源流   

 

作者康宏旭

 

小時候,每到過年時,我家前面老舊的稻草房,從破破爛爛、冷冷清清的屋子,到花花綠綠、熙熙攘攘的人潮,只知道這棟房子,是安放我們的祖先,其他一概不知。那時也沒有相機可拍,現在這棟老祖宗的房子,已經移為平地,種滿各種蔬菜,也成了小時候,最捨不得的回憶。 

 

我的故鄉在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2012/02/26返鄉回家,拜訪我們主任委員康居旺,論輩份我要稱他叔公。當天我先到秀夫叔公(前任主任委員)家載他到居旺叔公,我們在居旺叔公家,喝茶聊天,好不熱鬧。很可惜的是已經沒有許多資料考查,但居旺叔公有留下他自己寫的聖安宮康氏宗祠典故,我就引用這篇典故重點來敍述祖先奇壯支派。

 

康氏奇壯祖籍源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侯美堡十七都下尾社。第一代祖先為康奇壯

 

據傳奇壯公兩百年前(約清朝乾隆年代),身負父親康仁義的牌位以及庇護先人之神明紅祖公涉險渡海來台拓墾謀生。據說祖先奇壯公有三個兄弟,也在同一時期渡海來台灣,分別定居在北、中及南部。有宗親去過同安縣找到可能是我們先祖在大陸定居的地方,由於當地都是石頭地形,耕種不易,才有渡海來台務農的動機,但時空轉換,現在當地變成建築的熱門材料。

 

    以往墾荒年代,前人多依水而居,務農維生,故先祖來台後即定居於現址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一處水池旁,其位置在今康氏宗祠旁,在落地生根,當時在過路東過村居住者大多為康奇壯後代,其後才不斷有其它姓氏移入。

 

    先祖奇壯公在台定居後,繁衍後代,育有四子,其中一子不幸早夭,故先祖逝世後,由其餘三子即現今三大房輪流供奉先祖牌位。民國六十四年,大房子孫康耀,當時是過路村村長兼康氏耆老,負責協調康氏祖先的祭祀與族譜的更新,隨著時光流逝,大房後代供奉者遷居異鄉,祭祀之事便空懸。

 

   後人亦為感恩前人拓墾之恩澤,祈望藉由宗祠之興建來緬懷先祖開疆闢土之辛勞,遂有了興建聖安宮康氏宗祠,基於此想法,許多康氏宗親耆老便開始奔波籌劃,歷經好幾年的奔波,無論是旅居於外或村內之康氏後代,皆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終於在民國七十八年募足經費,歷時約二年興建,于民國八十年完工,並訂當年三月二十二日安座入火,將庇祐先人之神明安奉於聖安宮內,迄於此,聖安宮康氏宗祠已然成為宗親之血緣象徵與精神中心

 

   

 

   聖安宮康氏宗祠為一座二層樓之建築,一樓隸屬於康家宗祠,目前安奉康氏前五代祖先之靈位;二樓為聖安宮,供奉庇護先祖之諸神,目前奉祀之神明為紅祖公、天上二聖母、天上三聖母、觀音媽及土地公。紅祖公並於宗祠落成之時經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冊封為康聖王,護佑康氏宗親

 

   在聖安宮康氏宗祠落成之際,為方便宗祠之管理,遂於民國八十年五月六日成立聖安宮康氏宗祠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為康璫琴、副主任委員為康秀夫,迄此,聖安宮康氏宗祠終臻於完善。於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將管理宗祠之重任交棒於第二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康居旺。

 

    從一位素未謀面的鄉親、到桃園康氏耆老協助、進而找到全台灣省康氏祖譜,並找到鄉親的祖先,很感謝祖先的安排,我們期待更多的鄉親與宗親,能回家鄉尋根之旅,找回最初的感動,也期望163縣道腳踏車車道,能夠有更多的親子騎腳踏車,並到過路聖安宮拜拜祈福;享受新富村彎路的驚奇;騎累了就到頭竹圍品嚐甜Q香蕉冰,保證值回票價。






淳菁去年到東過康氏宗祠參拜時~

 

  和康秀夫宗長有過一面之緣~

 

謝謝宏旭撰文鄉誌~隨喜你的鄉愁能量轉換分享~

 

相信"過路緣"會一直延續...

 

編輯也期許<東~西過康氏後代子孫>能再深耕~

 

發掘更多嘉義的康氏人文風情...

 

進而找到大家共同的同安祖籍地是否同支派?!

 

解開後代子孫心中的疑慮!?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