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區青華康莊南大院
青華康莊,位於現在的南陽市臥龍區西部。在解放前,康莊村裡的康姓人主要居住在南院、老西院和後北院。其中,居住在南大院的三門最為富裕。南大院因此也充滿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青華康莊始祖從清初搬遷而來。當時,中原大地剛剛飽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的雙重磨難。移民們,開始在人煙稀少的荒蕪之地耕耘,發展生產。通過幾代人的辛勤勞作,土地漸漸恢復了生機,社會經濟也逐漸繁榮起來。但作為“面朝黃土背朝天”依附傳統經濟的農民,要想超越別人,成為富據一方的大戶人家,沒有一定的積累和機遇,是很難實現的。
光緒19年(1893年)康氏族人立碑撰文,記錄了青華康莊時代繁衍情況。殘存的碑文直至記錄到九世以後,大約200多年的歷史。這時康莊的族人有的已經比較富足。據康天經老人講,他的曾祖父叫康文慶,是個“陰陽仙”,因為看“風水”而遠近出名。憑藉這種“天才”和能力,積累不少財富。康文慶有四個兒子,老大康清彰,老二康清潔,老三康清琴,老四康清輝。他們分別在青華、穰東和彭營經營布匹、鹽業和其它生意。
從南大院的內部情況可以看出當時他們經營相當成功。
南大院房屋上百間。進門有影壁,人們進出宅門時,迎面看到的是雕飾精美的牆面和鑲嵌在上面的吉辭頌語。
內宅是由北房、東西廂房和附屬四面建築圍合起來的院落。正房,給老一代的老爺、老奶居住。堂屋,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偏南側一間用做廚房。還有隨處可見的“福、祿、壽、喜”刻字、圖案,象徵著美好平安等,既表明了康氏家族的精神追求,同時,也說明當時康家的闊綽與排場。
院內的冬青樹有三個人合抱那麼粗,解放後才被放掉。
經商給康莊南院家族帶來了發財致富的機遇。當時有馬車有6輛,耕牛8套,為了生意和耕地雇了10多個長工。田地達到近千畝。這種財富的積累不僅和康莊族人勤勞能幹分不開,也和康莊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有關。
青華、穰東和白牛自古就是交通要到,汴鄧路穿越青華古鎮。自元朝忽必烈南徵襄城和樊城,這裡交通位置就更加重要。這裡既是驛道,又是官道。既是驛站,又是驛鋪。明朝就有了青華營,在清朝已經形成青華鎮。商賈雲集,匯集日用百貨。在清末,隨著中國門戶被打開,洋貨進來的同時,帶來的另一方面是市場的繁榮。看準了商機,只要有了資本,在這方圓經營就會發家致富。
富裕後的南大院康氏族人,更加注重造福康莊族人。他們開辦私塾,免費讓本村的孩子讀書識字,在兵荒馬亂年代,還積極維護鄉鄰利益。在教育後代方面,南大院非常注重孩子讀書識字的重要性。11世至13世當中,南大院外出讀書成就一番事業就有10多為。有的已經退休,有的仍工作在重要是崗位。康天經本人書法造詣頗深,他的叔伯兄弟康天釗是老河大畢業生。後輩子姪,大多是大學畢業。有的成為博士生導師和國家某些學術方面的頂級專家。
南大院的發展變化是鄉村許多勤勞樸實勞動者的縮影,也記錄了康氏族人,世代勤謹做人、耕讀持家的傳統美德。
文章引用自南陽市康氏文化研究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