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這一天

讚嘆獻堂總會長

寫了47次,"為了這一天",萬言書篇,千回百轉,說明還原,尋根故事,忠於始祖,考證歷史,認真執行,何其辛苦,何其偉大,雖然錯過,首屆祭祖大典,但從觀賞影片,閱讀多篇康氏文集,如身歷其境的感動,無以復加~

因此自許,"為了更多這一天的來到", 一定要讓自己更健康,期待明年,前往淇水參拜始祖,見證康氏文化苑的雄偉,再次感恩獻堂會長,您是康家大菩薩,有您真好!

台灣高雄康淳菁合十

 

為了這一天

康献堂 康氏文化 2023-08-12 11:35 发表于河南

 

公元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陰曆癸卯年三月初十,本是一個非常尋常的日子,但我們康姓人卻在這一天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大事。這一天,我們終於如期舉行了祭拜始祖康叔的活動,這是從康姓得氏至今三千零六十八年的第一次,是我們康姓人終生難忘的日子。

 

為了這一天,我們康姓人魂牽夢繞翹首期盼了三千多年,終於實現了我們的理想,康姓人終於有了祭拜始祖的聖地,始祖可以在這里安享後代子孫的香火。

 

 

為了這一天,家父在四十年前就交待我一定要找到我們康姓人的始祖,如果能找到,無論如何也要把始祖的祠堂建起來,把我們康姓人的始祖敬起來,讓我們有個祭祀始祖的地方。

 

為了這一天,我們到處尋根,並組織多人數次去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尋親園尋根問祖,終於在二000 年的五月得到大槐樹尋親園的通知,據國家權威部門正式發布,康姓人的始祖是“康叔”,在感謝尋親園劉總的同時,我出資請回二百尊始祖的讚像及相關的資料依據,隨即讓各地宗親請回,從此找到了我們康姓始祖是康叔的鐵證。

 

為了這一天,我們於二00三年成立了康氏文化研究會,並於二 00七年在民政部門正式註冊。研究會致力於研究康氏文化,弘揚優良康氏家風,追溯支系傳播,搭建聯誼平台,建好康氏文化苑,並與海內外康氏族人建立了廣泛的聯繫。

 

先後出版了《衛國文化史考》、《尚書選讀》,探討衛國歷史,為康姓人尋根問祖奠定了基礎,出版的《中華康氏古代名人》、《抗日戰爭中的康家人》 ,展示了歷代康姓族人的品質、成就和風采。為了更好地弘揚康氏優良家風,加強康氏文化宣傳,展示研究成果,我們創辦了康氏網和《康氏文化》雜誌。 《康氏文化》雜誌每年四期,至今已出版六十二期,每一期我們都會如期免費郵寄到全國各地的族人手中。

 

為了這一天,研究會一干人馬,幾個教授為研究康叔始祖封國和得氏,收集和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得出康姓得氏於公元前1045 年,武王伐紂後的第二年在大封功臣時,封姬封於河南省禹州市順店的康城,是以封地為氏,自此姬封即稱為康叔封,至今已3068 年,是與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康叔為康姓始祖的文件相符的,是鐵的事實。

 

可是我們很多地方的家譜中說是以謚為姓,這顯然是錯誤的。更有甚者,研究會再三給予說明是以封地為氏,可他們竟然說以謚為姓是祖上傳下來的,這樣的謬誤還仍然堅持,這樣是會誤導我們後代的,請這些宗親予以關注糾正,也敬請這些宗親查一下諡號的來源就明白了。天子健德,因封而賜姓,這是當時封國的依據,賜之以土而命之氏。

 

為了這一天,研究會的工作人員經過反复研究考證,終於弄清了始祖康叔是在公元前1042年被成王徒封在河淇間的衛國,並成為衛國的第一代國君,開啟了衛國八百三十四年的超長國祚,並延續二十九代四十四位國君。

 

為了這一天,二0一三年,我們在南召丹霞大酒店召開宗親大會,共商建設康氏文化苑,確定主體建築為康叔祠,整體建築風格為仿清建築,依照梁思成《清宮營造例則》中的諸侯規制,為七開間仿古建築。

 

為了這一天,我們慎重論證文化苑的選址,初步意見是定在始祖治衛的聖地淇縣,因為淇縣至今還保留有清時期的康叔祠、武公祠、衛國古代城牆及定昌宮的遺址,通過研究會宗親商議,根據大家的共同意見初步決定將康氏文化苑建在淇縣。

 

為了這一天,我通過南陽朋友們介紹,認識了當時在鶴壁任市政協主席的張俊成主席,張主席聽了我的想法後,非常熱心也非常支持,2012年4月21日,我們組織五百多宗親前去參觀了康叔祠、衛國古城牆、定昌宮的遺址,淇縣政府的領導也特別熱情,此次淇縣之行,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把康叔祠建在淇縣的決心。

 

為了這一天,我十六次前去淇縣選址,行程達兩萬多公里,跑遍了太行山嚮南延伸的各個山頭,如靈山、尖山、鹿台寺、金牛嶺、雲夢山等,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也可能是我們的誠心感動了始祖,給指出了位置,那就是朝陽山的東麓,坐西朝東“戊山晨向”的這座風水寶地。

 

為了這一天,五弟貫堂在開工前辦理各種證件時的艱難程度真是無法形容,充分體現了事難辦、門難進、臉難看,總是找各種理由互相推諉,貫堂也是忍無可忍,堂堂七尺男兒幾次跟我打電話都是哽咽著說讓我換個人來辦,他實在受不了了。

 

我只能是多加安慰,多做解釋,因為我們是文化項目,沒有任何利益,所以辦事過程中就不同於一般的項目,難辦也是正常現象。幾個月下來,總算是把各種證件都辦齊了,如土地使用證、建設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安全施工許可證、監理工程證、圖紙審查等。為我們下一步的開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這一天,我們於二0一八年元月十六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舉行奠基儀式。各地宗親齊會於鶴壁,迎接這一隆重時刻的到來,奠基的前天晚飯後,我同吉堂、貫堂、軍堂、永坤帶著祭品到朝陽山前跪拜了山神,並埋下了十多斤我收藏多年的古錢幣和硬幣,作為始祖建祠堂用地的買地錢。

 

為了這一天,我代表研究會的第一批發起人,用阿富汗玉雕琢成一個寶盒,並用整塊的阿富汗玉製作成帶榫的盒蓋,稱其為七寶盒,將十多種珍寶放入其中,因為社會上根本買不到真正純正的紅寶石,我特意將我收藏的清代帽頂上的紅寶石取下,還有我收藏多年的金元寶,都一起放入盒中,讓貫堂在施工時,埋在了康叔祠正中地下七米的位置,用砼和康叔祠的地基緊密地澆築在一起。

 

為了這一天,我們於二0 一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農曆三月初六舉行開工大典,各地宗親再次聚集在朝陽山前,隆重舉行了開工儀式,張俊成主席、淇縣的四大家領導齊聚在這裡。當天儀式開始時正下著中雨,雖然宗親們都渾身濕透,但仍然冒雨堅持。當我發言時,雨忽然就停了,天空中還從北向南飛過了一對白鶴,目睹了這一吉象的宗親們都認為這是康叔再次護佑的象徵。

 

為了這一天,我們康姓人決定舉全族之力,共同捐資捐物建設文化苑,並且很快在全國各地掀起了捐款的高潮,廣大宗親都勇躍參與到認建、領建、合建的熱潮中,特別是福建的康德成宗親、南陽的康貫堂宗親、湖南的康叔南宗親,分別認建了彰德門、和集堂及彰德門兩側辦公室、衛君堂、榮譽館,在他們的帶頭作用下,各地宗親很快就將苑區內的所有建築認領完畢。

 

為了這一天,當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文化苑遇上了三年疫情,經濟形勢急轉直下,部分宗親承諾認建的資金一時難以到位時,我們康姓人挺起脊梁,再苦再難也要踐行把文化苑建好的承諾,文化苑的建設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時至今日,在大部分建設資金都不到位的情況下,十七座主體建築都已全部竣工。

 

為了這一天,我親自嚴把文化苑的工程質量關,要求文化苑中的各個項目都必須是優質工程,而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質量第一”的觀念不能改變,凡是不符合標準的地方,都必須返工重做,不講道理,不找藉口,不惜一切代價,必須達標。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工程開工後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召開了誓師大會,我們宣布了工程施工中的五項原則:一是嚴格按照建設部頒布的施工安全條例施工;二是嚴格按照已確定的圖紙施工;三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規範施工;四是嚴格遵照國家規定的操作規程施工;五是嚴格把好每個工種每個過程的工藝細節關。

 

為了這一天,我們嚴格把控各種原材料的質量關,所有原材料我都親自挑選,不合格的原材料杜絕進入施工現場,以此來保證整個文化苑項目的總體質量。

 

為了這一天,我多次與淇縣土地局論證文化苑選址的具體位置和朝向,既便如此,在丈量土地時他們還是沒有按我們指定的位置和方向,而是往後推移了七十多米,造成康叔祠的位置放不下康叔祠的長度,放線定位時,不得不又退到我們原定的位置,結果前面的位置就不夠用了,這還不說他們竟把方向也搞偏,在我們定的中心線上向南偏三十多米,此事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工程開工後,當地村民多次無端鬧事圍攻,謾罵我們的現場管理人員康貫堂、康永坤、康民軍,更甚者將康民軍推倒在地,造成康民軍腿部受傷,儘管如此,民軍宗親仍然堅守在工地,至今已四年多,他這是捨小家為了我們康姓的大家。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正式開工後,本來我們與淇縣政府簽訂的合同講得很清楚,水電路、三通歸他們負責,可是開工後水的問題遲遲沒有解決,造成我們施工用水不得不用車從當地村民的水井里拉水,給施工造成了很大不便,還給我們無端增加了費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文化苑的建設也沒有因此而停工。

 

為了這一天,我們文化苑中間五個堂的正負零施工完成後,我看到搞錯了,原本應該是以建築物後牆定正負零,因設計圖紙中未標註清楚,施工人員把前牆的高度定為正負零,這時也顧不上追究設計的錯誤,我們為了工程的質量,不惜花費高昂的代價毅然返工重作,把五個堂的正負零全部往上提高了3.5 米,給我們造成1000 多萬的經濟損失。由於糾正及時,現在的五個堂才呈現出昂首挺立、巍峨雄偉的壯觀景象。

 

為了這一天,衛君堂做好的柱礎因為不符合要求而全部作廢,換人重做。因為,按照原來設計,柱礎上的龍應該是側著身,昂頭凝視著每一個觀看他的人,但是福建石匠把龍做成一條躺著而且還閉著眼的“死”龍,失去了設計這條龍的意義。因此我們不得不將這六十個柱礎全部作廢,換人重做。我們雖然損失了 100 多萬,但是我們保證了質量,這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不得半點馬虎。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所使用的木材凡是受力部位都全部用的是落葉松,但當時各地落葉鬆緊缺,情急之下,我讓大慶的康凱兄弟到處去找。他先後到墨河、綏芬河、滿州里、二連浩特四個與俄羅斯的通關處尋找,還是不夠,後來實在沒辦法,康凱兄弟就在各種雜木堆裡去挑。就這樣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確保了文化苑落葉鬆的使用數量。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仿古建築中的木製斗拱全部嚴格按傳統古建築的作法去製作,不單單是為了好看,關鍵是為了向世人展示古代建築的嚴謹和精美。斗拱的受力部位長達三米多的屋簷都要靠它來承托,這樣的構造就必須用古老的榆木,因為它已受過力,又堅實不變形,不會被蟲蝕,所以我特意委託山東鄆(ㄩㄣˋ)城的宗親來幫忙。在他們共同努力下,找來了幾千方老榆木的供貨渠道,滿足了文化苑所有斗拱的製作需要。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所有木工的施工工藝都是精益求精,嚴格按照在建築榫峁的製作流程和規範,不得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要保證質量,就要從每個工藝的細部做起。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所使用的琉璃瓦在保證外觀的前提下必須質量合格。為此,我們跑了幾個省十幾家瓦廠,最後選擇了山西陽城的晶峰瓦廠。該廠的吳廠長非常配合,為了保證瓦片的質量和色澤,他不怕麻煩,多次拿著燒好的瓦讓我來定色,最後順利地完成了琉璃瓦的製作和安裝,呈獻給大家的是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色澤統一的墨綠色古建築群。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各項目工程的彩繪全部按照古建築的做法,凡是木材的面層都必須是滿刷一遍桐油,這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又因社會上的桐油大多摻假,不能保證質量,我們四處奔波,多處購買,相互比較、化驗,最後在南召的馬柿坪鄉發現有用本地桐籽軋出的桐油,經化驗是純正的桐油,真是“踏步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儘管價格比別人的貴,但是質量過硬。我們擔心下次買不到如此純正的桐油,就一次性把工程所需的用量全部買夠,保證了我們文化苑所用桐油的質量。加上我們精益求精的工藝要求,我們的彩繪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中間的幾個堂都設計有藻井,藻井在古代只能用於皇家的建築,全部由層層斗拱承托,雖精緻華美,但構造複雜,這樣的工程就連我也只是知道個皮毛,根本不知道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就為此事,文化苑開工的五年中,我都在不斷地打聽,尋找有經驗的木工師傅,怎奈在河南省的範圍內都苦苦尋找不到。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份,聽別人介紹浙江東陽的木工會製作藻井,我幾次打電話聯繫,他們說離的太遠,不方便,後在我多次懇請下,他們才答應包工包料,在老家做好後拉過來安裝,但是要價太高,我們實在接受不了。就在此時,我突然想起正在工地上彩繪的任師傅,他在山西德高望重,又打聽到他的三弟、四弟都是木工,而且山西是古建築之鄉,他們肯定會作,所以我就去找任師傅,任師傅答應給問問。他三弟同任師傅一樣,都是厚道的純樸人,經過幾次溝通,他於四月二十五號領來了兩個師傅,包工給他們。但來的王師傅要價太高,後來我跟三弟說,讓王師傅在這裡作指導,我們組織木工具體去幹,每天固定給王師傅500 元,王師傅也答應了,這個困擾了我五年的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現在,康叔祠屋頂三間的藻井已經完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只用了浙江東陽報價的三分之一。

 

為了這一天,文化苑從開工建設開始,我們向所有的供貨商和參加施工建設的各個工種承諾,我們不會欠所有參與者一分錢。時至今日,我們都在踐行著我們的諾言。

為了這一天,我們決定於四月二十九日在主體已全部竣工的文化苑內舉行宗親期盼已久的首次祭拜始祖活動,隨即向全國各地發出通知。各地宗親得到此消息後,都是歡騰雀躍,爭先報名參加祭祖大典。

 

為了這一天,恆康汽車公司總經理強麗,她不姓康勝似姓康,不辭勞苦上下奔走在活動大典的現場。研究會這麼多年的活動都是由我來策劃,由她去具體實施,特別是我在文化方面不如她,很多文字內容,都是由她來完善。如每次活動中的楹聯,我都是與她探討、推敲後再確定,每次活動背景牆上的大標題和具體配景也都是這樣完成的。

 

就說今年的首次祭祖大典,一是沒範例標本仿照,全在我心中,想到哪裡就給她說到哪裡,她再統一去整理、實施。所以遲遲到二十八號還沒有出來一個完整的、全面的、成熟的模式。就比如今年祭祖大典上的背景牆,在過去,始祖康叔像的左右兩邊都是用我們設計的康叔祠及其他堂館的效果圖來搭配,可是今年,康叔祠已經建成,而且本次活動就是在康叔祠的面前舉行,所以用過去的方法顯然是不行的。

 

我苦思冥想,用什麼才能貼合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呢?突然想到,淇縣的縣誌中有清朝時的康叔祠、武公祠遺址的鳥瞰圖,就用這來做陪襯。在決定兩幅圖的過程中,強總先後做了十多次的調整,最終展示給大家的背景牆是那樣的宏偉和莊嚴。

這次活動說起來是我在指導,實則全部工作都是由強總不分晝夜、盡心盡力地去完成。她二十六號就趕到工地,首先考慮的是背景牆的搭設,因為這里地理位置特殊,我們在二 0 二一年的時候就領教過山風的厲害。

 

為了吸取教訓,強總與鶴壁和鄭州的廣告公司都分別做了溝通,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鶴壁做下來要五萬多,鄭州要價八萬多,而且我們心裡也犯嘀咕,到底能不能確保萬無一失。後經我倆商量,安全第一,誰都不能相信,還是我們自己幹。所以我就安排木工組依托康叔祠架子,用我們工地的椽子做成骨架,然後再買點實木板釘在骨架上,這樣既確保了背景牆的安全穩固,又省去了五六萬元,只是給工人們發了不足壹萬元的工資,而且材料拆下來我們還能照常使用,也確保了本次活動圓滿成功。

 

強總從二十六號下午一到工地就馬不停蹄地安排各種大小事務,在山坡上、月台上爬上爬下,既要考慮主祭台的佈局,更要考慮本次的接待任務。淇縣接待能力有限,她跑了十多個賓館,最後定下了八個,又從公司中挑選十多個得力助手分別在八個酒店負責。每個賓館住多少人,宗親怎麼安排等,她都考慮得非常到位。

 

大典的用餐最後定在怡程酒店,菜品安排、確定桌數、人員服務等她都要考慮周全。每天一邊要落實現場的各種任務,一邊還要安排宗親的接待工作,幾天下來她也是累得渾身酸痛。

 

大家都在各自忙碌,我們也都顧不上關注彼此的吃飯問題都是怎麼解決的。直到二十八號中午,我們的場地還沒有就緒,我倆在現場都放不下手,所以也就無法安排已經報到入住的宗親們用餐,公司來的員工和康莊老家的幫忙人員也只能在工地的員工食堂就餐,但因工地伙房接待能力有限,無法一次性安排這麼多人同時用餐。

 

大家忙了一天,確實是又累又餓,只想以最快的速度趕緊吃一口充飢。我只好安排康永坤去山下買了幾百斤餃子,兩個大鍋接替著下,兩百多人就這樣湊合了一頓,強總也只是吃幾個餃子喝幾口餃子湯。直至忙到天黑,現場基本安排就緒後我們又急忙趕到酒店,因宗親們都已經到齊,還要根據人員的多少安排晚宴的座位,還有恆康的百十號員工給大家帶來的節目演出也需要對接。

 

總之一天到晚真是忙個不停,更沒有喘息的時間。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又要商量明天大典的很多具體事宜,直到深夜一點多,心裡感覺還是有很多事情都沒有底,毫無睡意。

 

二十九號天剛濛濛亮,幾乎一夜無眠的強總就又跑到大典的現場,看昨夜的大風刮得怎麼樣,放下的旗子都一個個的再插回原位,所有細節她都逐項檢查,確保了大典的準時開始和順利進行。

 

強總她不姓康卻勝似姓康,不是個男孩勝似個男孩。她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光明磊落、聰明睿智、勤奮好學、勇於擔當,她是企業的總經理,擔負著兩個4S 店的全面工作,同時也是我的得力幫手,在研究會的無數次活動中和企業的管理中都替我分擔得太多太多,甚至是排憂解難。

 

她已經成為一個企業不可多得的優秀管理者,我從內心裡更感謝她多年來對企業夜以繼日的勞心勞力和為研究會各項活動所作的無私奉獻。

 

為了這一天,恆康集團下屬各公司的員工在強總和楊總的帶領下,全員主動要求向文化苑建設捐款。強總帶頭捐了三十萬元,楊總捐了九萬元,財務部的馮總監也捐了五萬元,捐款的熱潮在全集團內拉開。

 

大家都認為:在恆康企業工作,自己就是恆康的一份子,康總的事業就是全體恆康人的事業。而且倡導建設康氏文化苑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所以大家都想為之出力,認為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截止目前恆康員工總計捐款七十萬元。

 

為了這一天,我們恆康公司的員工在白天堅持工作的情況下,晚上加班加點排練節目。不單單是今年的捐款活動,研究會成立後,在每年的年會中,宗親們看到的精彩節目以及威風鑼鼓都是由恆康員工加班加點排練出來的。大典當天,員工們派出了八十名捐款代表到現場服務並為大典助興。

 

二十八號晚宴中,也是他們給我們各位宗親帶來了精彩節目。不管是大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還是大典後的收尾工作,不管是臟活還是累活,他們都搶著幹,從不挑剔,毫無怨言,不是康姓人勝似康姓人,他們早就把自己融入到康姓人的大家庭中。他們都是企業的主人翁,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我發自內心對他們工作上勤奮好學、忠於職守的職業道德表示讚歎,並對他們幾十年來堅持不懈對研究會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

 

公元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陰曆癸卯年三月初十,這一天,各地宗親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齊聚於淇縣,參加期盼已久的祭祖活動。當天上午,宗親們統一著祭祀冠服,佩戴黃綬帶,整肅衣冠,在彰德門前的廣場集合,整齊列隊,在康字大旗的引導下,浩浩蕩盪,進入彰德門,穿過和集堂、衛君堂、思源堂緩緩步入康叔祠前的三道月台前,等待儀式開始。

 

這一天,一夜的大風滌蕩了空氣中的塵埃,一草一木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生機盎然,蒼松翠柏映襯下的朝陽山,格外的巍峨壯麗,她敞開雙臂,把康叔祠當作自己的驕子緊緊地擁抱在懷中,是那樣千般疼愛和萬般呵護。

 

這一天,康叔祠前歡聲雷動,鼓樂齊鳴,香案上的供品應有盡有,特別是中間供奉的牛、羊、豬三牲,更是非常的耀眼,主祭人、亞祭人、三祭人和禮生都肅立在自己的準確位置,等待司儀發布命令。

 

這一天,主祭台背景牆上的始祖像在清代康叔祠、武公祠兩幅巨幅鳥瞰復原圖的烘托下,更加端莊慈祥,兩側的巨幅對聯,把康姓得氏和衛國的國祚詮釋得清清楚楚,讓宗親們能清晰明了得氏的依據和衛國的國祚年代。

 

這一天,康叔祠三道月台的欄杆上分別張掛著五百面祭字大旗和康字大旗,及始祖康叔所衍生出的衛姓、石姓、孫姓、常姓等姓氏的大旗,旗風獵獵,迎風招展,把大典的場景妝點得更加壯觀。

 

這一天,宗親們都自覺遵守主持和司儀的指揮,站在各自的位置,大家都仰望著背景牆上的始祖像,肅然起敬,與始祖展開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這是對始祖的一種特殊的情懷和敬畏,彰顯著我們康姓人的品德和素養。

 

這一天,恆康集團的八十位員工捐款代表,用他們熱情的鑼鼓聲來給我們的大典助興。他們雖都不是康姓人,但都因為是恆康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能夠為文化苑捐款,並能親自參加這樣的盛典而感到無限光榮和自豪。

 

這一天,現場的攝像和音響都準備得非常充分。兩組巨大的音箱高高掛起,為現場增添了隆重、熱烈的氣氛。手提攝像機、肩扛攝像機和空中六台無人機緊密配合,把整個宏大的祭祖場面完整記錄、一攬無遺。多次指導南陽春晚的七十歲吳導演和於總更是在現場緊張指揮、嚴格把關,生怕漏掉每一個細節。

 

這一天,在研究會秘書長的指揮下,全體宗親整冠、撩衣、拂塵,面向始祖像,莊嚴肅立。大典司儀一聲令下,鼓樂齊發,拉開了大典的序幕,中華康氏宗親祭拜始祖活動正式開始。

 

這一天,當大典進行到第五項議程時,只聽到司儀宣讀“祭案執事者啟櫝出主”,我和憲章兄先面對始祖神位祭拜,然後再從禮生手中接過神位時,只覺得全身熱血沸騰,是激動、是感慨、是喜悅,卻又是一種心酸,眼淚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

 

喜悅和激動的是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我們把始神的宗廟建成了,始祖的神靈可以歸位了,前人無法完成的事情我們完成了,從此我們康姓人每年都可以來祭拜我們的始祖了,我們的始祖可以在這里安享千秋萬代後昆子孫的香火,始祖祠堂的建成是我們當代康姓人完成的一項神聖使命,這是我們全體康姓人的驕傲和自豪。

 

為了這一天

這一天,當我虔誠地跪拜在始祖像前,腦海中浮現出四十年前父親與我談話的情景,我在與父親談到我們的始祖是誰時,父親給我說“人的一生,一是不能忘祖,二是不能忘本,三是不能忘恩,你一定要留意查找一下我們康姓人的始祖,如果找到你最好能給始祖建個祠堂,讓我們康姓人都知道始祖是誰,又能每年去祭拜他”。

 

今天,父親交給我的任務我完成了,始祖找到了,祠堂也建成了,父親你給我起的名字“獻堂”,難道就是希望我給始祖貢獻一座祠堂嗎?今天我可以告慰我九泉之下父親的英靈了。

 

這一天,最讓我心酸的是這幾十年尋根路實在是太難太難了,道路也太坎坷了,跑遍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就拍攝華夏康氏專題片行程就有五萬多公里,尋根路上的艱難困苦更是苦不堪言。

 

就拿九五年我同父親、天文八叔、敬堂哥去洪洞尋根來說,那時沒有高速公路,經查地圖,要走三門峽、運城、臨汾等地,又不了解路況,所以凌晨三點就起程。因到處在修路,一路上到處都有泥坑,車陷進去就出不來,都要找路人幫忙,繞來繞去,更無法停下來吃飯,只能在路邊買幾個燒餅,勉強充飢。走到臨汾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三點。

 

第二天在旅館用過早餐,就直達洪洞的大槐樹尋親園,找到負責人范總說明來意,範總說目前你們康姓的始祖暫且還沒有研究出來,如果國家發布,我們第一時間告訴你們。我們一行到各姓氏的神廚焚香祭拜後就到處打聽哪裡有姓康的村莊,一個上午過去了,只打聽到一個叫康家寨的村子,我們喜出望外,驅車前往。

 

就在離村子還有半里地時碰見路邊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我上前詢問該村應該大多都姓康吧,得到的回答卻出人意外,康家寨沒有一家姓康的,我們一行都感到十分沮喪。後又打聽到縣民政局有位叫張清的工作人員,他正在專門收集有關移民和姓氏的工作。第三天一大早,剛上班,我們就去民政局找到他,此人聽說是來尋根的非常熱情,得知我們是來尋找我們康姓的始祖,他也很無奈地回答不知道,並表示歉意。

 

此次尋根無果,只得返程,又因來時道路的確太難走,我又查看地圖,結果看到如果從長治走太行山到林縣只有一百六十里,心想山路再難走不就是一百多里嗎,就決定走這條山路。在入山四分之一時就感覺可能又走錯了,此時看到路旁有個加油的棚,心想到山里無油可怎麼辦,就讓司機停下加油,司機還說這裡的油質量差,我說總比沒有好,隨即將油箱加滿。又驅車行駛好幾個小時,進入了一個原始的山洞,只見裡面全是凸凹不平的石頭,我們一行全部下車步行來提高車的底盤。但石頭又打滑依然是無法行進,走三到五米都得我們幾個人把車身抬起來勉強前行。走到洞的中間時,問題就更大了,地面突起的石頭越來越高,甚至高出輪胎的中間。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就走出山洞,找人幫忙。幸虧有三個當地人在樹林中修樹,我說明來意向他們尋求幫助。他們其中有一位說“你們開的是啥車?”,我說是桑塔納,此人說“那你們怎麼能走這條路呢?這條路從來就沒有走過這樣的車”,我說無論如何你們都要幫幫忙,每人給你三百元錢,他們說錢倒不重要,問題是怎樣做才能讓你們過去。

最後還是那個人說“那邊有兩棵昨天放倒的樹,咱們拿上去看看”。這幾個人扛著碗口粗的樹,邊走邊說,前些時候有一輛貨車也是他們幾個幫忙才過去的。這幾個人確實有辦法,能墊石頭的就搬石頭墊,如果還不行,就用木槓撬。就這樣,在他們的幫助下,車子三米五米地艱難往前移動,總算是出了山洞。

 

我拿出九百元錢酬謝他們時,幾個人異口同聲說“不要”,說幫個忙沒有啥,怎們說都不收。無奈我就將去時拿的南陽土特產送給他們,就這他們也是再三推讓才勉強接受。這幾位農民說“你們走錯路了,這是太行的古道,新路在北邊”。這裡的農民真是太純樸太善良了。

 

車總算是走出了山洞,此時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藍天白雲彷彿就在我們的腳下,狹窄的盤山道路兩旁盡是懸崖峭壁,這樣的路怎樣走呀?我心裡確實是有些害怕。兩位老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沒有作聲,敬堂到我身邊說咋辦哩?我說此時別無選擇,慢慢地走吧!我叮囑司機越慢越好,此時太陽已經落山,我們還得抓緊時間,不然天黑下來這樣的山路就更難走了。

 

我們在層層的雲霧中盤旋而下,車子就像飄浮在藍天白雲中,一路下來,車窗外是一眼看不到底的萬丈深淵。就這樣又艱難地走了四個多小時,一路上都是茶水未進,到達林縣時已是晚上九點半鐘,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在路邊找個旅館住下。一路沉默的父親此時開口了,他說:“娃啊,我這一生也走過了很多險路,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危險的路。如果你八叔我倆有個三長兩短或是不小心車掉進深淵,你可怎麼交待呀,太冒險了,一路上看到你緊張的樣子,知道你也害怕,娃啊,快去安排伙食,你八叔和我都餓得頭暈。”

 

這幾十年尋根路上的艱辛枚不勝舉,今天看到始祖的神位穩坐在香案上時,過去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這一天,我們順利完成了我們的祭祖大典。雖然沒有提前排練,但各位宗親都是能遵守司儀的指揮,大家密切配合,我們圓滿完成了我們新制定的十五個步驟。湖南的宗親和山東的宗親也向大家展示了他們傳統的祭祖儀式,給活動增光添彩,也讓所有參加本次活動的宗親們得到一次家祭文化的學習和家祭禮儀的昇華。

 

大典結束後,所有宗親都戀戀不捨,不想馬上離開這個現場,很多宗親都是頻頻回頭看望,有的宗親甚至留下了難捨難分的熱淚,這就是我們對始祖的深情厚誼啊!很多宗親走到我面前說“會長啊,我明年還想來”,這就是一家人親情的體現!

 

巍峨雄偉的康叔祠,從此屹立於康氏文化苑的最高位置,也從此走進了我們每個康姓人的內心深處。這塊始祖安享的聖地是我們康姓子孫心目中的豐碑,千秋萬代的康姓人都會年年來祭拜。

 

這塊聖地自然會告訴每個康姓人,這就是我們的根,大家都是主幹、次幹、大枝、小枝和葉子,這是我們所有康姓人的幸事,我們可以在社會上、在宗親間驕傲地說:我們的始祖聖地在淇縣的朝陽山前,我們每年春天可以去那裡祭拜始祖,這更是我們康姓人這個大家庭的幸事。

 

今年的首次祭祖大典結束了,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待到明年大典時我們會更加嚴密和完善,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年的這個時刻吧!

 

大典結束後,在回縣城的路上,我不由自主地回頭再多看了一眼,只見朝陽山林壑尤美,植被鬱鬱蔥蔥,巍峨的康叔祠堂更加壯觀美麗。再見了始祖,待到明年春來時我們再相見!

arrow
arrow

    康淳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